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博物馆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环境,并完善与拓展自身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这种新思路的初探。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其精髓是追求一种空间发展理念,同时对空间设计有着独特的认识与理解。在当今社会的建筑设计中,应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不断发掘中国的古典建筑特色,将传统的空间元素灵活应用到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当中,从而创造出富有古典文化底蕴且融合时代气息的现代建筑作品。文章将会对传统的建筑空间进行描述,并结合实际,系统的分析传统的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明、清两代入手,着重研究了两代的文化差异在各类建筑设计上产生的影响,使我们对两代建筑历史文化与建筑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现代建筑的设计研究有所裨益,也会使我们的建筑设计观念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意识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目前中式建筑创作的背景以及创作意义出发,对中国建筑史上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以及继承和创新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师应当如何利用传统建筑将其与现代建筑思想进行融合,希望能够为现代中式建筑的创新提供研究渠道以及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嘉 《建筑师》2010,(5):117-120
建筑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更多的建筑设计单位正在用自己的建筑语言来描绘城市的未来;不论如何改变,我们的建筑始终围绕着“人”与“环境”和谐的理念在创作:在城市规划中,低碳生态的建筑更是会在未来成为一种主导:这也引起了我们在建筑设计时的思考、创新、和不断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中矗立起越来越多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但与此同时,也常有"千城一面""千村一律"的现象出现,优秀的传统建筑元素不能被建筑师遗忘。因为建筑风格也是国家文化的某种体现,所以将本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是目前民居建筑设计的要点。本文将对现代建筑设计中民居建筑元素的应用进行展开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刘俊  艾蔚 《江西建材》2014,(3):26-26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建筑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对于城市建筑设计来说,一味地强调城市建筑设计本身是无法呈现出完美效果的。本文根据城市建筑设计与现代城市的关系为出发点,强调了城市建筑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遵循建筑整体性、注重生态节能以及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穿越历史的隧道——寻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炤 《城市开发》2002,(8):61-63
建筑作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其独有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与文明的发展。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牲,并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发展水平。因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也包含着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因而,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寓传统于现代,以现代手法发扬传统精神。”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筑发展的必然。传统建筑的精髓不只是诸如檐口、角楼、坡顶等风格要素,也不只是四合院、斗拱、飞檐等表面形式……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陈喆  姬煜  乌玉罕 《华中建筑》2014,(10):68-73
当代世界建筑设计在"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影响下,开始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摆脱欧式几何的枷锁,不断追求新的形式与表达,其目标是不断向着接近自然、适应自然的方向发展。该文研究的内容是:结合地域建筑文化、技术和环境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生成相应的多元化复杂适应性建筑。地域建筑创作的复杂适应性,符合了地域建筑对于创造性的需求,同时解决了过于技术化的非线性建筑观所缺失的人文精神。基于复杂性理论,该文对地域建筑的复杂适应性生成策略进行了归纳,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了复杂适应性对地域建筑创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性较高的应用学科,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外形上,同时也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体现的是我国建筑学发展历程,近代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中文脉的表达越来越浓厚,通过对古建筑设计中文脉思想的探究,可完善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及传承方式,同时加强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对古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及历史价值做出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初探古建筑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脉思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社会范围内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机以及兴旺之要,绿色自然空间也成为当前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向.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将绿色自然空间与现代建筑科技充分融合,能打造集现代烟火气息与绿色灵动自然为一体的高品质建筑环境.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绿色自然空间的特点,然后围绕绿色自然空...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4,(6)
随着现代建筑艺术的不断发展,环境因素被逐渐应用到建筑设计之中,将建筑和设计融为一体,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思想。本文对建筑与环境设计关联性原则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地位显赫但经济落后的西部城市(如延安)建设中,重要节点性建筑设计应考虑城市精神的塑造及当代生活多样性、差异性的需求,对此可借鉴本质上接近于我国传统空间意识"事件"的思想。相对于功能至上的现代建筑主义,事件建筑思想提供了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打开了新的建筑学视野,迎合了当代多元建筑文化的发展和建筑文化不断追求创新的发展趋势。该文从事件哲学的两个特征结合延安大剧院实例进行解读,其中"虚"超越了建筑的事实状态,赋予了建筑场所特征及更为宽广的意蕴;"恒"的时间性不断划分过去、现在及未来,要求建筑意趣的不断"生成",赋予了建筑生命特征。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4,(8)
我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多理论对现代建筑设计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从我国传统建筑环境的自然观入手,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环境的启示作用,包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风水"理论的启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启示等方面,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我国建筑也已经步入现代主义的潮流,开始面向全球化和现代化,但现代建筑的国际式会造成"千城一面""全球一面"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道路。本文基于此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其次解析了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建筑文化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展,最后总结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未来趋势,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琰  修学华 《江苏建筑》2011,(1):35-36,44
建筑的生态设计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或人工手法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文章以宁宿徐高速公路八仙台服务区的设计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建筑空间的生态设计手法.总结出建筑空间生态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必然成为未来服务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佟彤 《四川建筑》2009,(Z1):133-134
阐述了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体现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通过对错误和成功的实例研究,提出了应该提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并且将之抽象、转化成一种符号,与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6,(12)
当今中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建筑风格也多样化,而中国风设计已成为当今一种设计的时尚,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努力探寻传统建筑元素与当代建筑设计的结合点。本文以连云港孔望新城园林度假酒店设计为例探讨了现代酒店与传统建筑元素的结合,以"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与场地条件,规划环境,地域特征相契合,从空间组织、建筑形式、造园手法等多个方面把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主义思想相融合,使之既有中国精神,又具有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建筑符号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了与地区建筑或民居建筑的关联,与官式建筑或与非当地地方建筑的关联,复原性、重建性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模仿性建筑--新型的、新兴的"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这一研究对国内建筑设计进一步融合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4):125-126
当今时代各类文化迅速发展,其中建筑文化也飞快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可是,现如今钢筋水泥建筑和玻璃材质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力渐渐消散隐退,在现代化都市中几乎看不到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建筑。基于此,对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的中华文化符号元素,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