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  黄思平  杨轩 《人民长江》2010,41(12):7-12
在充分研究和详细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及其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等方面的进一步识别,从河流生态系统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8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标准,同时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进行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时增加了生态服务功能指标。通过系统分析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系统,筛选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键指标分级评价标准,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进行了探讨,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健康河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耿雷华  刘恒  钟华平  刘翠善 《水利学报》2006,37(3):0253-0258
从河流的健康内涵出发,立足于河流的特性,考虑到河流的服务功能、环境功能、防洪功能、开发利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借鉴国内外对健康河流的认知水平,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评价原则,构建单一目标层、5个准则层和25个具体指标的健康河流评价体系,探索性地提出了健康河流的评价标准。以澜沧江为例对建立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应用。成果为健康河流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国内外河流系统和河流功能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系统和河流功能的定义,并将河流功能界定为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三大类。从河流生态功能、综合功能两个角度介绍了河流功能评价的内容,同时综述了河流功能评价的预测模型法和多指标评价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针对目前河流功能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议从拓展和完善河流系统与河流功能的基本理论与概念、形成合理有效的河流功能评价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河流功能评价的研究,特别强调了多元统计法中的函数法是未来河流功能评价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其中,准则层包括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防洪功能、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共计15个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南渡江下游河流的实际情况,划分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及其刻度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综合评价指数为0.751,说明南渡江下游河流处于良好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河流功能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将河流功能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3类,运用模糊理论,构建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河流功能综合评价模型。以珠江流域的北江水系为例,选取石角水文站作为控制站点,采用2010年数据,选择年径流变化率、河床稳定性、生态用水保障程度、河岸带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水质达标率、水景观状态指数等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河流功能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江河流功能运行状况总体为"优",表明在对北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兼顾治理与保护,各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即在有效发挥河流自然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其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关于河流健康内涵与评价方法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雪岚  胡春宏 《泥沙研究》2007,(5):74-80,F0003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推动下,河流健康问题引起各界广泛的重视。本文对河流健康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河流健康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异同,提出了河流健康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河流自身结构功能完备,能发挥其正常的生态环境效益,并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系统地总结了河流健康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指出了评价的主体应当是河流系统,评价的河流不同,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也随之不同,依其具体特征而定。为我国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包括生境多样性指标、河流水质指标、河口径流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地下水超采率和河流纵向连续性指标等河流生态功能指标进行分析,考虑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作用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利用滦河流域有关成果调查和资料,对滦河河流生态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介于一般与较差之间。该评价方法考虑了多项影响河流生态功能的因素,因此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河流生态功能,可为河流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考虑反映河流系统的动力状况、水质状况、河流地貌和生物指标状况、河流服务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了河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河流健康状况多层次评价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以海河三岔口河段为例,应用已建的河流系统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定量地从各层次分项指标和总体角度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可为河流管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河流健康是河流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首先,对河流健康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河流健康不仅应维持河流生态学上的完整性,同时应该保证河流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应用生物学方法评价河流健康的研究进展,基于底栖动物的评价方法仍然是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方向。最后,总结了应用生物学方法评价河流健康的相关研究目前仍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在评价尺度、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将评价结果应用到河流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强人类活动对长江下游河道自然演变造成了巨大影响,进而对下游河道的河流自然和社会功能产生影响。选取14个指标分别表征河道演变对防洪、通航、岸滩保护利用、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共5个功能的影响,构建长江下游河道演变对河流功能影响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指标权重,制定了各指标的量化与赋分标准,以长江下游世业洲汊道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2019年)大部分指标相比于蓄水前(2002年)都有不同程度变好,但也存在河岸稳定性、涉水工程群影响和水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论对长江河道保护与治理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基础大荷载下的稳定问题,出现了一种适合淤泥质滩地建筑的新桩型-夯扩桩.文中对夯扩桩的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和计算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夯扩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黑土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每年的自然侵蚀和过度的人为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的黑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生物选择器与除磷脱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各种生物选择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指出好氧选择器是利用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来工作的 ;而缺氧、厌氧选择器是利用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在不同的环境化学条件下独特的代谢功能来工作的。另外 ,缺氧、厌氧选择器同除磷脱氮所设置的缺氧池和厌氧池虽然在机理上相同 ,但在目的和结果上具有根本的不同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参参数  相似文献   

17.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沙尘暴的形成、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格执法等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荒漠化的措施,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因素,提出了控制工程质量,创造精品工程的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