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贵勤  陈兰川 《治淮》2005,(12):3-4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关心支持治淮工作,2003年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加快淮河治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早日实现淮河的长治久安.治淮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同时,淮河流域的自然经济特点,也决定了淮河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王建武 《中国水利》2005,(18):28-29
淮河流域地理和气候的特点决定淮河治理的特殊性.河南处于淮河上游,其淮河治理的速度和成效对治淮大局至关重要.河南治淮抓住机遇,重点突破,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大规模治理淮河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第一次治淮高潮.  相似文献   

4.
《治淮》2009,(1)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开展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开创了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先河.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新中国第一轮治淮高潮.1978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使淮河治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利》2003,(21):17-19
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洪涝灾害严重,防汛抗洪工作关系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淮河治理,毛泽东同志1951年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拉开了淮河治理的序幕.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先后召开了4次治淮治太会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有力地推动了淮河流域治理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胡志道 《治淮》2004,(9):5-7
淮河是一条古老河道,历史上曾被黄河所夺,是一条亟待治理的河流.历代不少人士为淮河的治理作出了宝贵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流域豫、皖、苏、鲁四省各级政府和人民掀起了治淮高潮,全国有识之士云集淮河,群策群力.50多年治淮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由于淮河的复杂性,目前仍未达到根治.国内一些关心淮河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淮河与洪泽湖分家(以下简称"河湖分家")的根治方案,即把淮河下游从洪泽湖分离出来,独立入江,以降低淮河中游水位.这个设想引起了国内众多专家的兴趣和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笔者是一位治淮老兵,对此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程绪水 《治淮》2004,(12):10-12
淮河是我国第一条进行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大江大河,列入了"九五"、"十五"国家治理重点.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安徽省蚌埠市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揭开了淮河治污序幕,经过10年努力,淮河流域严重水污染局面得到了初步控制.10年后,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今年7月淮河中下游出现的水污染过程,反映出淮河治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讲话中指出,淮河流域的总体治理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水污染,实现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再造一条山清水秀的新淮河.这不仅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也是对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吴贵勤 《治淮》2011,(7):5-6
2010年6月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治理淮河作了部署。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201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治理淮河面临大好机遇,抓紧抓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前期工作是关键。进一步治淮前期工作单项多、涉及范围广、协调工作量大、  相似文献   

9.
今年淮河、太湖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巨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牵动亿万人的心。为了总结经验教训,部署对淮河和太湖进行进一步治理,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治理淮河、太湖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两个流域的大事,也是  相似文献   

10.
<正> 89年2月份淮河淮南段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省政府在淮南市召开了治理淮河污染会议,并下发了《关于防治淮河污染的通知》。市政府十分重视,按照省政府要求,采取三项措施:1.制订淮河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分年度实施,力争1992年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