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祯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8):73-77转83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首先通过历史文献阅读和现状调研,分析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道路变化,其次从图底关系、空间界面、空间尺度、空间节点等四方面剖析了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对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两街六巷”鱼骨状街巷空间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方波 《重庆建筑》2011,10(3):26-31
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以其宜人的尺度、淡雅的色调、丰富的形式、多向度的景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地理环境、传统规划观念、社会因素等方面对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的生成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为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的保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街巷随处可见,街巷的纵横交错使城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传统街巷空间对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城市现有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空间研究领域,空间句法能够模拟人在空间中的移动,所以应用广泛。传统街巷往往是交错的、曲折的,当人在传统街巷中移动时,其视觉路径和传统街巷一样,也是曲折的。由此可见,空间句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传统街巷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街区街道空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并对街巷的平面形态、街巷的比例与尺度、街巷的结点及其结点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了解街道空间对传统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是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与社会交往的关键场所。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街巷风貌形态被破坏,空间环境与服务配置亟须改善。文章以大悟县传统村落熊畈村街巷空间为例,引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科学量化地解析熊畈村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探索居民行为活动与街巷空间的关系,并探究活力重塑策略,尝试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活力重塑提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洛阳明清老城历史街巷为例,通过文献史料分析、测绘数据整理、数值比较分析等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老城的街巷格局、历史遗存分布、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界面及建筑风貌等与老城街巷空间特色高度关联的几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探讨了老城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并由此进一步对位提出了老城街巷空间特色保护的相关对策,对洛阳老城风貌延续、城市特色营造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龚芮 《四川建材》2019,(7):39-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小区式居住模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邻里居住模式,导致传统的街巷活力渐失。且对于传统街巷的保护模式过于单一,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传统的街巷空间被打造成各种商业步行街,城市街巷也因此而千篇一律。因此,如何延续传统街巷空间的特色以创造宜人的街巷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环境行为学为理论指导,以重庆市特色街巷空间磁器口为例,分析现存的街巷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彬  王梦 《华中建筑》2015,(1):112-117
该文以大悟县历史村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悟县几个有代表性历史村镇的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的整理,基于大悟县历史村镇形成的历史发展、村镇功能、自然人文等三方面的考虑将大悟县历史村镇划分为家族型、商贸交通型、建筑遗产型、革命史迹型四种类型。从空间尺度、街巷结构、街巷形态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村镇街巷空间,得出其街巷空间特色为街巷空间尺度适宜,整体空间结构呈鱼骨状或不规则网状,街巷形态自然、多呈曲线型和折线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西关传统街巷空间是广州市历史城区文化特色的重要表现,也是健康生活的载体。本文总结了西关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其丰富多样、紧凑高效、舒适宜人的空间特色,认识西关街巷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统街巷空间形态特色,促进健康城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青  范俊芳 《华中建筑》2012,(3):139-142
该文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公共空间和院落空间的解析来阐述该街巷的肌理特征,并通过对街区人文特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现状问题的调查,引发了在整体保留街巷原肌理的基础上,历史街巷如何得以延续和利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历史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其肇基和演进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其营城规则和街巷空间的建造规则,积淀了历史文化并成就了城市的风貌形态特征。在当今城市存量提质的发展路径下,各城市在改造街巷空间的同时,保护、延续和凸显文化特征成为更新提质工作的重点,并制订了多个层面的更新导则,以协调街巷物质空间的整治更新工作。在老城的建造规则中,街巷空间不仅成就于物质界面,更与人群的生活行为紧密相关。人们生活行为构成了街巷空间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且街巷空间的尺度对风貌特色的存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挖掘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宜为街巷空间更新提质实践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福州规模最大的明清传统居住街区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本文分析了三坊七巷的特色所在,对其破坏性建设后的现状进行调查,呼吁保护三坊七巷,留存城市的记忆,并就此提出一些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鲜明  蔡军 《华中建筑》2010,28(1):87-90
通过对上海市郊区历史地段街巷进行实地调研,该文将街巷按社会功能、保护等级以及街巷与两旁介质关系分类,并归纳分析出街巷具有以折线型平面形式为主、空间尺度比例宜人、剖面形式丰富、界面连续和统一以及节点丰富的五大特征,以期为郊区历史地段街巷的进一步研究及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锐  王剑 《重庆建筑》2008,(4):46-48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形象特征,拥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多元化的生活特征。本文以重庆街巷空间中特有的"篷"现象,作为城市空间的解读要素,从物质空间、人文精神、社会网络三个层面解读,以期通过对"篷"作为山地城市特殊的空间现象的研究,达成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多元生活空间形态建构,找寻对于城市特色空间形态的表征与情感。  相似文献   

15.
马振华  钱雅妮 《华中建筑》2013,(10):161-165
以往的城市空间研究大都是自上而下的,带有一种精英式的预设和抽象的偏执,是一种静态的研究.对此,我们倾向于“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的整体现,主张“漫游者①”式的观察,以把握空间的动态本质.该文选取汉正街区域的街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及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汉正街区域的街巷进行了总体考察,展示了街巷空间肌理的历史演变,揭示了丰富的街巷生活,也证明了汉正街街巷空间和街巷生活对于居民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街巷中的认知系统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空间布局和功能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影中的城市空间——街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明 《华中建筑》2006,24(9):41-43
“街头”即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是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市民的日常公共生活。该文通过分析意大利电影《玛莲娜》中几个片断所表现的城市空间与行为,解读了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城市街巷空间.并尝试借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拓展城市设计者认知城市空闸的横向视野和纵向视野。  相似文献   

18.
张琪 《山西建筑》2014,(31):36-37
以太原市为例,对城市街巷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街巷改造建议,并对道路、排水、绿化、市政设施、沿街建筑立面等具体的改造措施作了论述,以期通过街巷改造,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9.
宋德萱  陈宇 《住宅科技》2010,30(1):55-59
历史保护与生态节能相结合的上海里弄更新改造,是基于传统生态元素及其现代节能技术介入展开,提出在继承原有里弄模式与构成基础上,充分尊重可持续观念,主张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历史保护与生态节能并进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有机生长理论为视角,以蒲城为例,对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的功能秩序、空间秩序特色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街巷系统的功能融合、城市设计、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系统规划的策略,创造功能复合的街巷、形成基因健康生长的"街巷网状系统"、尊重历史和文脉,从而达到对延续关中小城市传统风貌、缝合社会生活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