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Planning》2013,(3)
哲学的"反思"是对"本体"的追寻,是对思维前提的批判。哲学视野下的"反思"带给教师专业成长如下启发:反思意识应贯穿教育实践始终;反思要区分"事实"与"观念",批判行为和观念的前提;同时注重"行动中"和"对行动"的反思;反思需要借助"镜子",并可遵循一定的逻辑进行。  相似文献   

2.
和谐设计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扩张作出批判反思,指出增量扩张阶段我国城市设计在人性化、公共空间塑造以及生态系统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经济转型时期,针对增量扩张给城市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未来城市设计应当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城市微更新与场所重塑、生态自然的修复及其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硕士学位的一个研究型设计课程。学生们将地域建筑和特定艺术形式相互融合,进行了一次对批判地域主义再批判的设计尝试,并探索了当今多学科交织的环境中将批判地域主义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5.
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强调批判的意义 ,认为建筑学也需要批判精神 ,并通过对西方批判的地区主义理论的批评性反思、就建筑中的地区主义和地区性等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建筑细部的缘起与意义,细部的产生部位,细部设计的手法等方面作了论述,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建筑作品,最后对当前建筑设计人员重构思,轻细部的现象进行了反思,以供同类设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反思的设计     
李晓东 《世界建筑》2005,(11):96-97
本文从反思的角度探讨了关于设计思维的问题,这是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实践的反思,讨论的重点围绕着全球化与地区主义,反思的设计意在谋略解决这种冲突和矛盾。全文从历史角度回顾了上世纪后半叶建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生态文明视角下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持续受到关注,但概念不明与判断标准缺失的前提下对“生态设计”的理解长期存在褒义假象.甚至存在与常规设计的对立关系。为了避免误读误用、判断失准与理解偏颇,从“生态设计”与常规设计的概念内涵入手,对其关系进行讨论与反思,可见二者并无优劣褒贬之分且有所关联。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生态设计”概念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认识生态学层面与风景园林的交叉,理解真正的生态系统,探索如何在常规设计中寻求符合生态学基本原理的设计衍生并谨慎地进行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浈  雷冬霞 《新建筑》2006,(5):14-19
总结了历史建筑修复设计的五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的设计条件、设计依据以及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的多方制约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归纳、提炼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设计原则并反思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二十世纪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并进行反思;对世纪之交的大城市交通发展及动向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对新世纪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设计理念提出“更新”的新概念,并提出了新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其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大众文化研究的奠基性理论。我国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经历了由野蛮移植、质疑反思到恪守本位这样一个演进过程。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开展,它既是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有力武器,也是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必须汲取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2.
走向与管理接轨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马武定 《城市规划》2002,26(9):63-67
从规划管理需要城市设计、规划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如何与管理接轨三个方面 ,对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提出了城市设计应注意与管理结合、为规划管理服务 ,使之切实有效、便于操作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4)
批判作为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反思是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反思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就决定了任何批判都有着明确的语境要求。理论和实践是批判所指向的两大基本语境。康德与马克思的批判分别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展开的。理论的求真性和实践的求善性就决定了这两者在批判的方式与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差异性。但这两者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即他们都极其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以异曲同工之效高扬了人的主体性特征,在有力地推动时代前进的同时,也充分地彰显了批判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4.
白颖 《山西建筑》2010,36(23):33-34
通过解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结合当前城市设计问题,对城市设计中关注日常生活角度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以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城市设计中的一些弊端进行反思,使城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反思中创新"是湖南省院总建筑师杨瑛先生2010年春赠我《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一书环衬上的格言,因该书六章30万言中"反思"用的多也准确,让我颇感兴趣拜读。依我之见,作为一个设计作品颇丰的建筑师,能用批判与反思的视点审视中外建筑乃至个人的作品实属不多,尤其赞赏的是他在书中充满激情的倡言  相似文献   

16.
龙文志 《门窗》2008,(9):5-13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区域的一些建筑及幕墙门窗损坏实例,归纳了印象性看法,提出了改进抗震设计初浅建议,对提升抗震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反思中国的建筑抗震理念与5.12汶川地震实际灾害的巨大反差,反思中国历次地震死伤人数与国外地震死伤人数的巨大反差,中国的建筑抗震在设计理念和结构上需要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及反思设计成果,从实际工程出发,对某保护地内两种不同类型的悬挑栈道,从设计及建成后效果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由此提出了保护地内悬挑栈道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尊重自然、与周边环境相融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0,(12):21-21
2010年11月4日,由筑龙网、中德建联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联合举办的建筑表皮与低碳设计国际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多位国内外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出席,一并就建筑的表皮和低碳设计发表观点并和听众作了开放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卫 《华中建筑》2006,24(1):9-11
该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对西方人居环境设计思想的进步发展观进行了批判,并指明只有高层次文化主导下才能完成人居环境设计方面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6)
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的"反思",并非一般意义的"对思想的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的思想活动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思想的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的: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