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腈纶膨体线的改性阻燃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新 《印染》2001,27(1):26-28
简要分析了腈纶的改性阻燃原理,即在阻燃后整理工序中,先采用改性剂对纤维进行改性,然后用碱、酸进行处理,再用金属螯合剂进行处理,可显著提高腈纶膨体线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2.
探讨阻燃腈纶纤维的可纺性。测试分析了阻燃腈纶纤维的形态结构、组成和热性能,并对阻燃腈纶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强伸性能、卷曲、摩擦、回潮率、质量比电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阻燃腈纶纤维表面比较光滑,截面近似圆形,与普通腈纶纤维相似;除C-Cl伸缩振动吸收峰外,其余特征吸收谱带与普通腈纶纤维相近;纺织和染整加工温度不能超过180℃;强伸性能和卷曲性能可以满足纺纱需要,但摩擦因数较大、回潮率低、质量比电阻高。认为:阻燃腈纶纤维可纺性较差,可通过上油、混纺、优选纺纱器材和适当提高车间相对湿度等方式改善其可纺性。  相似文献   

3.
《丝绸》2016,(1)
以阻燃涤纶长丝作经纱、阻燃腈纶纤维和普通黏胶纤维纺制成纱线作纬纱,以不同的投梭比例织造出14种织物,利用织物组织结构相同的9种织物分析阻燃腈纶的不同含量对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将两种纬纱交织比例相同的5种织物,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织物组织结构与织物阻燃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加入了黏胶纤维的服用阻燃织物达到阻燃性所需要的阻燃纤维最低含量。结果表明,极限氧指数LOI在30%~33%的阻燃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交织织物中,阻燃腈纶与黏胶的投梭比例大于2︰1时,织物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阻燃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阻燃腈纶纤维、粘胶纤维、阻燃涤纶为原料,织造A和B系列织物,研究了阻燃腈纶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和阻燃涤纶纤维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和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和B系列织物的阻燃效果都可达到阻燃C1等级,A系列织物的经向阻燃效果优于纬向,纬纱的交织形式和织物的组织结构都不会降低织物的阻燃效果;A系列织物的平均透气率高于相同纬纱阻燃纤维含量的B系列织物,阻燃剂的添加没有明显减小织物的透气性;A系列织物的抗弯长度和最大瞬态热量损失都小于相同纬纱阻燃纤维含量的B系列织物,阻燃腈纶与粘胶投纬比为4∶1、阻燃腈纶含量为80.0%的A系列织物具有最佳的阻燃性、刚柔性和接触冷暖感,为最佳的舒适性贴身服用面料织物。  相似文献   

5.
莫靖昱  陆艳 《印染助剂》2013,30(5):45-47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药品着色法、溶解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腈纶基牛奶纤维进行了定性鉴别,并与普通腈纶纤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腈纶基牛奶纤维燃烧时产生毛发气味;纵向有隐条纹和不规则斑点,截面接近于圆形,并有明显的海岛状凹凸结构和明显的细微孔隙;用碘-碘化钾溶液着色后,湿态呈黑褐色,干态呈红褐色;在常温的70%硫酸溶液中有部分溶解;在常温的65%~68%硝酸中微溶;在煮沸的30%氢氧化钠溶液中呈现独特的血红色;在煮沸的5%氢氧化钠溶液中呈橙色.腈纶基牛奶纤维红外吸收光谱具有氨基酸结构酰胺I、酰胺II、酰胺III和丙烯腈特征谱带,表明腈纶基牛奶纤维由丙烯腈和酪素蛋白质组成.  相似文献   

6.
芬兰化学纤维生产者Kemira纤维厂开发出一种新纤维素纤维Visil,这种纤维含有30~33%的硅酸,由改性粘胶工艺制造,物理性能近似于普通粘胶纤维,该纤维燃烧很慢,且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主要的应用领域是阻燃织物、过滤织物和陶瓷织物。作阻燃织物,LOI值为28—33,同许多别的纤维阻燃织物相比,Visil纤维织物在手感和图  相似文献   

7.
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生产技术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聚丙烯腈纤维的燃烧性能和阻燃改性方法 ,归纳了国外主要生产厂家的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生产工艺特点 ,并对我国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纤维素纤维的燃烧机理和阻燃机理,明确了对纤维素纤维类织物进行阻燃研究的必要性,阐述了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接枝阻燃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光接枝纤维素纤维的阻燃改性的研究现状和高能电子束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阻燃接枝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且指明绿色环保的纤维素纤维阻燃的方式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简述纤维的燃烧特性、燃烧机理、阻燃剂和阻燃改性的方法以及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10.
阻燃聚丙烯腈及其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聚丙烯腈及其纤维的4种阻燃改性方法,即高分子化学反应改性法、共混法、热氧化法、后整理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高分子化学反应改性法和共混法的发展历程、所采用的阻燃改性剂以及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高分子化学反应改性法有望成为未来聚丙烯腈及其纤维阻燃改性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腈纶纤维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采用三乙烯四胺(TETA)用于腈纶纤维改性,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研究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和改性剂三乙烯四胺用量对改性腈纶增重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改性腈纶纤维进行表征,并测试改性腈纶对阴离子染料酸性红B的吸附性能及改性TETA残液对腈纶的循环改性性能。结果表明,三乙烯四胺与腈纶纤维上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纤维上引入大量的氨基和亚氨基,经三乙烯四胺改性后腈纶的部分晶区转变为无定形区,提高了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性能。腈纶改性的最佳工艺为三乙烯四胺与水的体积比2∶1,130℃保温改性处理2h,且改性TETA残液可循环用于腈纶的改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混纺比对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调温性能的影响。使用Origin7.5软件拟合出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调温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的调温性能随着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且当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含量大于40%时,混纺纱的调温性能较明显;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纯纺纱的热焓值明显小于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的热焓值,由此认为纱线纺制过程对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纱线的调温性能也有影响。因此,只有采用适当的纺纱工艺参数配置,才能保证纱线较好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聚丙烯腈纤维的燃烧性能和阻燃改性方法,归纳了国外主要生产厂家的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生产工艺特点,概述了我国及西欧地区的阻燃法规和标准,对我国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钱程 《安徽纺织》1998,(4):12-14,16
本文在分析腈氯纶纤维组成及腈纶纤维燃烧过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腈氯纶纤维的阻燃机理。介绍了国内外腈氯纶纤维主要品种及特点,并概述了腈氯纶纤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Nomex混纺阻燃织物的开发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Nomex/阻燃腈纶30/70、50/50及Nomex/阻燃粘胶50/50进行纺纱和织造,并且运用垂直燃烧法对所纺织物的燃烧性能及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腈纶-浴法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酯合成过程中,引入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和第四单体聚乙二醇,以实现改性涤纶在常压下的阳离子染料染色。试验考察了不同聚合单体含量对改性涤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其与腈纶共混纤维一浴法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四单体含量增加,改性涤纶玻璃化温度下降,有利于降低染色温度;常压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ECDP-1和ECDP-2在100℃下染色,上染率90%以上;ECDP-1与腈纶共混纤维一浴法染色,上染率相近,腈纶的K/S值与其单独染色时相近;ECDP-2与腈纶共混纤维一浴法染色时,随染料用量提高,腈纶K/S值有所提高,ΔE减小,较适合染深色。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复合交织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织物的燃烧性能、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等测试,探讨了纬纱不同交织比对织物阻燃性能及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功能纤维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阻燃腈纶含量与织物阻燃性能呈非线性关系,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交织比为1∶1时,织物经纬向阻燃性能最好,且没有熔滴。蜂窝抗紫外线含量在15.69%~35.3%时,紫外线透过率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超过15.69%时,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交织比为1∶3时,织物抗紫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与Modal纤维混纺织物的调温性能.对4种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基本结构与保温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步冷试验重点测试了织物的调温性能.结果表明:紧度和厚度较大的织物保温性能较好;织物降温速率随时间的延续呈指数规律减小.认为: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混纺织物的保温性能与织物紧度、厚度密切相关;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混纺织物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9.
腈纶纤维改性及其染色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腈纶吸湿性差、回潮率低的问题,采用碱性水解法对其进行改性,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为:水解温度90℃,水解时间18 min,NaOH浓度10%。然后用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对改性前后的腈纶纤维进行染色,并对染色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腈纶水解改性后回潮率提高至6.72%,且阳离子染料更适合改性后腈纶纤维的染色。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卷烟燃烧温度和烟气中有害物的浓度,研究膨胀阻燃材料对烟草薄片燃烧性能的影响。以壳聚糖和聚磷酸铵为阻燃材料制备了烟草阻燃改性薄片,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改性薄片的结构,微燃烧量热仪和热重-红外光谱系统分析了改性薄片的燃烧性能和热解特性。结果显示:壳聚糖和聚磷酸铵阻燃材料涂层能够促使烟草薄片的热解过程向高温区移动,有效延缓薄片主要成分的热解,850℃残炭量增加了23.7%。微燃烧量热测试分析表明改性薄片中的壳聚糖比例为5%时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比对照薄片分别降低了50.7%和35.8%。燃烧锥温度场分析也表明阻燃改性薄片烟支燃烧锥最高温度相比对照薄片烟支下降了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