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招平断裂带脉岩群对金成矿的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招平断裂带诸矿区脉岩发育,类型复杂,主要为中基性脉岩;金矿化与中基性脉岩群在走向上一致,部分矿体或沿中性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分布,或产于脉岩之中;中基性脉岩与矿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脉岩与金矿是同源的;区内中基性脉岩年龄为130M~110Ma,金成矿高峰期为120 Ma,脉岩形成年代包含了金的成矿年龄阶段,即整个金的成矿作用的同时代都有脉岩的活动;招平断裂带上金成矿作用的发生与脉岩有着时间上的相近性、空间上的相依性,以及近同源性特点,招平断裂金成矿带诸金矿床是该带中基性脉岩群构造-岩浆作用演化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疆托克逊县苏贝什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线——阿其克库都克(苏贝什)大断裂附近,区域上铜金矿分布广泛,与热液关系密切。苏贝什金矿位于该断裂带西部,金元素分布广泛,呈弱富集特征,矿区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及二叠系,脉岩较多,金矿化主要与脉岩充填过程中的蚀变作用密切相关,金矿体多为脉状分布,具有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胶东半岛主体的胶东变质地体上的地层、岩浆活动及地质历史与相邻的鲁西地区有明显区别。胶东变质地体原与秦岭—大别山地体相连,中生代始错断北推而成为欧亚板块环太平洋陆缘的一部分。因此地体上的非金属成矿作用有双重特点,既有秦岭—大别山地区的成矿作用影响。又有环太平洋陆缘成矿作用的影响,从而生成了胶东半岛的一些著名的非金属矿产,并可据此探索找寻新的矿种。  相似文献   

4.
论胶东金成矿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及金矿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本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地壳运动型式、地貌、新构造等项特征分析。认为本地区经历了前地槽阶段、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金矿床是在金次构造-岩浆活动中于中生代燕山晚期地洼阶段形成。太古界胶东群是本区金矿床主要矿源层。岩浆活动主要起成矿物质转移站作用;构造活动控制金矿的形成、分布和矿体的规模、形态等。金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多成矿作用、多控矿因素、多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多  相似文献   

5.
本区位于柴达木准地台柴北缘古裂谷的西段,其北东属欧龙布鲁克隆起;南为柴达木中新生代拗陷。缸柳沟金矿总体呈北西向展布,控矿条件研究表明区域性的构造岩浆事件及大断裂是本区金成矿的基本条件,控制了区内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及后期变质改造。区内控矿断层为近南北向的压扭性断层,金矿(化)体主要产于近南北向的断层破碎蚀变带中,故断裂活动在缸柳沟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缸柳沟金矿属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老湾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单体金矿床。为揭示老湾金矿成因,对老湾金矿床结构构造、岩石矿物组合、金矿物组成和赋存形式、成矿期次和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老湾金矿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与小秦岭金矿和胶东金矿具有相似性,矿物组合与西秦岭造山型金矿和胶东金矿类似。老湾金矿普遍有明金的存在,此为造山带金矿的重要特征。老湾金矿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分别为石英-粗粒自形黄铁矿阶段、石英-中细粒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老湾金成矿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成矿流体富含CO2且以深源为主混合有大气水,与造山型金矿典型特征吻合。矿石硫由深源岩浆与龟山岩组地层共同提供,并且随着成矿作用进行,地层所提供的硫源逐渐增加。成矿初始阶段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后期大气降水含量逐渐增加。老湾金矿形成的锆石U-Pb年龄为加里东—印支期,结合矿床所处的东秦岭—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的构造环境,认为老湾金矿为南秦岭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带型金矿。老湾造山型金矿与胶东金矿相似,成矿深度可达3 000 m,经钻探验证在垂深1 534.64 m钻遇金矿体,揭示了老湾金矿深部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研究成矿规律以及发现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金山金矿产于北山北部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次生石英岩化火山碎屑岩内,是受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复杂,可能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矿石硫同位素值与自然界中花岗岩、玄武岩相似,反映出与花岗质岩浆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矿石硫可能是来自于由地壳火成岩源区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岩浆侵入地层后形成含矿气水热液。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来自于造山带。同样,矿区附近侵入岩体的铅同位素投绘点也位于造山带附近,反映了南金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其附近侵入岩体之间可能具有内在联系,因此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8.
马尾山地区位于江南深断裂的北西侧,由于岩浆的多次侵入和强烈的构造活动以及岩浆后期脉岩的广泛发育,为该区矿产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矿源,随着岩浆的演化,岩浆和围岩中的金属元素不断迁移聚集,在岩浆期后热源中形成含矿热源,在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
谢家沟矿区矿体规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按现有的金矿地质理论不具有金矿控矿地质构造而且被反复否定的地区,经过研究构造和脉岩与金矿的关系而实现了探矿的突破,对同类型地区的探矿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麻棚岩体特征及其与金矿成因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麻棚岩体出露于土岭-石湖金矿田西北部,与围岩阜平群的变质岩成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内岩相分带清楚,矿物组成相对较简单,岩石化学特征反映其为铝、碱过饱和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金含量高,浓集系数达12.2,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不同相带为同源分异产物,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的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空间上与金矿脉密切共生,或其本身就是含金脉岩,说明麻棚岩体为岩浆成因-相当于Ⅰ型花岗石,其成岩  相似文献   

11.
老柞山金矿是黑龙江重要的黄金产地之一。本文对该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碳和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类型为来源于壳幔同熔的混合含矿岩浆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幔源或少量地壳物质。矿石和岩浆岩具有非常相似的铅同位素组成,暗示了二者的亲缘关系。在综合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模式进行了总结,强调该矿床的形成是多次构造岩浆逐步富集而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的研究和分析 ,得出老柞山金矿床形成的成矿模式。Au、Cu等成矿物质来自元古界麻山群 ,且Au具有幔源性 ;后期作用使金受到反复多次活化和迁移 ,得到初步的富集 ;燕山期脉岩体的侵入使金再次得到活化转移 ,以至成矿 ,并且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部分矿物质。同时对老柞山金矿的成矿标志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蒋家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蒋家沟金矿赋存于中-上元古界武当岩群变酸性火山岩建造中,受顺层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围岩,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矿床类型属韧性剪切带型。  相似文献   

14.
老王寨金矿床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王寨金矿床岩矿石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区成矿流体中的水是以岩浆水为主的混合水,碳同位素组成表现为幔源特点,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典型的幔源硫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深部地幔,在参与交代蚀变过程中,其性质由熔浆向热液过渡,同时引发壳幔物质混染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蒋家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蒋家沟金矿赋存于中-上元古界武当岩群变酸性火山岩建造中,受顺层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围岩,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矿床类型属韧性剪切带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几个典型金矿床为例,对鄂东南地区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该区金矿异常的参数特征资料。总结了区域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地球化学条件,并为该区金矿物质来自岩浆或地壳深部的认识提供了充分依据。建立了区域金异常地球化学评价标志;原生异常含矿性评价标志;判断矿化类型和矿体剥蚀程度的标志。利用这些标志,确定了找金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7.
卡拉麦里地区赋存大量的晚古生代火山岩,记录着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活动。对卡拉麦里双泉金矿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对该区域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意义进行探讨研究。双泉金矿基性火山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具富钾镁而贫钠钙的特点;其岩浆热液来源可能为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壳幔混源岩浆。同时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较低,富集轻稀土元素,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岛弧火山岩和地壳受同化混染作用的大陆与大洋板块内的岩石特征。在环境构造判别图上表现出岛弧火山岩特征,由此推测其很可能形成于受洋脊俯冲影响的弧前拉张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和斑岩S、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两者S同位素和Pb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变化幅度较小,S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显示出岩浆硫组成特点,无论是岩石铅还是矿石铅应具有相同的起源与演化历史,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均位于造山带铅演化曲线上。甲玛矿床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岩浆和成矿物质起源于参与造山带的下地壳,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雾渡河断裂带金矿——姜家沟金矿的矿体、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分析,Au主要赋存于多金属硫化物及石英晶格中,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体,富Na贫K,缺乏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姜家沟金矿成矿温度为169.4~269.7℃,压力为22.15~35.32 MPa,深度为0.74~1.18 km;成矿水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野马河组的斜长角闪片麻岩和中细粒花岗岩;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深源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属于中低温、高盐度、高密度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20.
张海泉 《中国矿业》2005,14(3):42-44
本文研究了金城金矿床蚀变岩石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蚀变矿物的金含量和化学组成,并首次对铁碳酸盐化及煌斑岩杏仁体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不同类型金矿化的成矿流体组成有差异,但总体以富Fe、Si、K、Au、Ag、Bi、Co、Cu等为特征;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石英为金的洁净矿物;铁碳酸盐与黄铁矿黄铜矿的沉淀关系密切;煌斑岩岩浆晚期残余气液与成矿流体组成相近、沉淀次序相同,表明它们可能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