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S油田是渤海典型的水驱开发稠油油田,目前油田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的“双高”阶段,随着油田含水上升,油田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S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对低产低效井成因进行分析,从剩余油、砂体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注采关系、钻完井污染及井筒完整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对低产低效井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开展治理对策研究,制定了“平面分区、纵向分层、分类研究、治理与挖潜调整同步”的治理策略,最大限度发挥油田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近3年通过对S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高含水砂体挖潜、薄层挖潜、高含水期水平井产能评价、注采井网调控、潜力储量评价等技术,成功指导了渤海S油田51口低产低效井的治理研究,新增探明储量300×104 m3。2017—2019年已治理33口低产低效井,2019年7月实现日增油近1200 m3,预测到开发期末累增油近240×104 m3,提高采收率近1%,低产低效井治理效果显著。该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低产低效井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是渤海油田实现增产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为了促进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发展,分析总结了低产低效井的成因、治理难点及主要挑战,综述了高含水储层治理技术、储层改造技术、防砂治理技术、井筒治理与恢复技术、储层低效治理技术等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探讨了未来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技术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低产低效井治理技术能力、升级完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推动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实现低成本高效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是渤海油田实现增产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为了促进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发展,分析总结了低产低效井的成因、治理难点及主要挑战,综述了高含水储层治理技术、储层改造技术、防砂治理技术、井筒治理与恢复技术、储层低效治理技术等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探讨了未来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技术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低产低效井治理技术能力、升级完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推动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实现低成本高效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应用》2016,(10):60-65
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姬塬油田受储层物性、客观地质特点和开发方式的影响,部分井开始低产低效,且该类井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制约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在油藏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油藏为单元开展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研究,提高单井产能、为增储建产提供方向,最终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渤海油田泡沫吞吐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稠油油藏由于储层胶结疏松,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加上稠油中重质组分与细粉砂、泥质成分混在一起,往往在防砂管柱筛孔处形成堵塞,造成近井地带堵塞,影响了油井产能。常规的有机解堵或酸化增产措施很难解除这种复合堵塞,即使解堵后,效果也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泡沫流体吞吐解堵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优选的高效清洗剂Po-Ca,在5%浓度时降黏率达到99.28%、对油砂的清洗效率达到94.6%,并通过在渤海油田一口稠油井首次成功应用后该井由停产井变为产量为28~30 m3/d的高产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技术为海洋稠油油藏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的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姬塬油田铁边城区自2003年左右投入开发,2006年进入上产阶段,随后进入稳产阶段,2015年至今处于产能递减阶段。现阶段,低产低效井既是制约油藏效益开发的难点,也是油藏挖潜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动静态资料对低产低效井的储层物性、开发技术政策、改造参数等方面分析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在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对铁边城区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单井管理水平,提升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渤海BZ油田是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大型复杂河流相砂体稠油油田,具有河道宽度窄、单砂体油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相互交错叠置的特征。油田投产初期采用一套层系进行开发,地层压力下降快,产油量递减大,为了实现渤海BZ油田的高效开发,研究形成了复杂河流相窄条状砂体的精细刻画技术、注采井网优化技术、注采均衡调整技术、滚动挖潜技术。这些技术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确保了渤海BZ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低产低效井和粘度较高的稠油井没有较合适的人工举升方式。本文提出适用于海上油田低产低效井及稠油井的直线电机往复泵技术,在渤海地区典型油井得到成功应用,完善了适用于低产、稠油井人工举升设备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大井距、稀井网的特点,以往陆上油田"井-震结合、以井为主"的精细储层研究思路已不适用。提出了河流相储层复合砂体的概念,即复合砂体为某一段地质时间内由若干具有空间成因联系的亚单元组成的砂体组合;复合砂体具有级次性,每一级次复合砂体均是由次一级次的砂体及隔夹层共同组合而成;各级次复合砂体构型单元之间由界面所限定。探索了复合砂体构型表征基本方法及思路,提出了"轴变定界、样式定型、井点定面"的构型表征原则,确定了基于地震敏感属性表征复杂叠置河道带的三步法。以渤海Q油田为例,将本文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剩余油预测和注采连通性分析中,实现了较好的挖潜效果,说明复合砂体构型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中面临的矛盾,从而支撑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需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储层细分对比、开发层系划分、开发井位部署和井型选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和挖掘厚油层河道砂体剩余潜力,针对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地质因素开展了河流相储层成因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研究,形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辫状河心滩坝等主要成因单砂体密井网精细刻画技术,加深了河流相储层平面及层内非均质特征的认识程度,搞清了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河流相储层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在水平井挖潜、措施调整开发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绥中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为大型河流三角洲相海上稠油油田,目的层东二段储层发育,砂体叠置连片。油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需要在古水流方向的指导下进行砂体精细刻画。结合探井和开发井各项资料,以东二段I油组为例,重点从砂岩碎屑组份、各种不同类型重矿物的分析,以及全区的砂岩分布特征等角度,详细论证了绥中油田东二段沉积砂体古水流方向。研究表明,本区除了来自北西方向的古水流外,还有来自北东方向和南西西方向的较强水流,沉积砂体具有多个古水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油田开发需求,在喇嘛甸油田储层精细描述过程中引入了成因单砂体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成因单砂体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结合建筑结构和沉积微相资料,将河流相成因单砂体分为河道滞留沉积砂体、边滩沉积砂体(曲流河)、心滩沉积砂体(辫状河)、天然堤砂体、决口扇砂体、决口水道砂体、河漫滩砂体、废弃河道砂体等8种成因类型.围绕河流相各类成因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岩相及测井相特征,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总体原则控制下,提出了如追溯对比法、流动特征一致性劈分法、“揭被子式”解剖等系列河流相成因单砂体解剖方法;根据地貌环境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沉积方式类型、岩性特征、砂体剖面分布特征及测井相特征,制定了成因单砂体剖面电性特征图版;按河流相沉积体系制定了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平面相带模式图版.河流相成因单砂体解剖技术大大提高了研究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和采出程度的提高,开发矛盾日益突出,低产低效井所占比例较高,严重制约了L油田的高效开发。针对L油田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极限产能与开发经验,定义了低产低效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成因。通过精细地质油藏研究,结合采油工艺新技术,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已治理的低产低效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并探讨了单一河道识别对于油田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32-6稠油油田注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油田构造幅度较为平缓,储层为复杂河流相沉积,油藏埋深浅,油质稠,油水关系复杂,投产初期生产状况差,基本没有无水采油期。在没有海上同类油田注水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针对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和生产动态特点对秦皇岛32-6油田实施了注水开发。注水井选择原则为静态上考虑砂体展布及水驱程度,动态上考虑地层压降及转注井生产状况,用低效井替代设计注水井;注水模式为“早期温和注水,注水强度逐渐增强,在饱和压力附近达到注采平衡”。秦皇岛32-6油田实施注水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低产低效井,其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根据Q油田低产低效形成原因,将低产低效井分为地质低效、油藏低效和工艺低效三类,并针对每一类低产低效井形成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地质油藏做精做细,逐层挖潜,剩余油精细研究;完善注采井网,优化注水系统;优化工作制度等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Q油田2017年完成低产低效井治理43口,日产量增加1 032.9 m3,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17.
胡尖山油田胡154区属于低渗、低压、低产"三低"油藏,针对胡154区油田开发实际情况,本文先从低产低效井分类入手,在分类基础上从地质因素和后期开发方面分析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的成因,最后通过生产动态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制定合理的治理技术,对今后胡154区低产低效井的治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沙河街组为JX油田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于埋深大、海上地震采集干扰多等因素,难以通过地震手段精细刻画及描述储层,给油田早期开发带来诸多困难.充分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判别古地貌为沉积主控因素,利用古地貌反映地层厚度变化,结合砂地比绘制砂岩厚度图,建立储层定量描述方法,同时,利用测井相及地震相,判别砂体边界及叠加样式,可较好解决开发井实施的问题.从开发井实施效果看,开发井实钻油层厚度达到设计的1.5~6.0倍,储量较钻前增加300×104 t;平均单井日产100 t,为钻前设计产能的1.5倍;油田采收率达到30.1%,较钻前提高7.8%.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塞油田属于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藏,针对安塞油田开发实际情况,从经济极限产能方面定义了低产低效井,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从地质因素和后期开发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的成因。通过对开发地质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采油工艺技术,针对不同的低产低效井制定了合理的治理技术。实践证明,低产低效井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同时也为同类油藏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八面台油田单井产能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表明,八面台油田油井产能主要受断层、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控制。对于构造油藏,位于断层上升盘的油井在投产初期要比位于下降盘上的油井产油量高、含水低、开发效果好。同时,高产井主要分布在距离断层50~100m的范围内,油井距离断层越远。获得高产井的概率越小,获得低产井、特低产井的概率就越大。岩性油藏的单井油气产能主要受沉积砂体控制,八面台油田部署在分流河道砂体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好,而位于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