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法测定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对几种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化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FPD检测器硫响应与信号输出方式以及硫化物结构的关系。同时,确定了在开平方模式下,PFPD检测器与硫化物的硫浓度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及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GC-NCD)对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类型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加氢预处理的反应温度对FCC柴油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的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FCC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为BTs和DBTs,氮化物主要以非碱性的含氮化合物为主,吲哚类和咔唑类约占总氮含量的98%;加氢预处理后的FCC柴油中的硫化物以BTs为主,4- MDBT 和4, 6- DMDBT含量很少;随着加氢预处理温度的提高,FCC柴油氮化物中的咔唑类逐渐减少,主要以吲哚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天然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组成的方法.本法可定量测定天然气中可能存在的11种含量在0.2毫克S/标米~3以上的C_1-C_4有机硫化合物.含有大量硫化氢的天然气需脱除硫化氢后进行测定.气样中硫化合物含量在2毫克S/标米~3以上时,相对误差为±10%;2毫克S/标米~3以下时,相对误差不大于±20%.精密度良好.适于原料天然气和净化天然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4.
改性Y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金属阳离子(Cu2+、 Ce3+)改性的NaY分子筛,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总硫仪和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考察了改性NaY分子筛的对含有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四氢噻吩和苯并噻吩5种有机硫化物的模型化合物的吸附脱硫效果和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 Cu2+交换改性的NaY分子筛具有良好的吸附脱硫性能,改性的NaY分子筛对有机硫组分的吸附选择性随该有机硫组分上硫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有机硫组分的空间位阻效应不是其在Y分子筛上吸附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利用二维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技术与双检测器相结合,测定硫磺回收加氢过程气微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目标化合物经预柱分离进入热导检测器,同时通过辅助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压力变化设定阀切换时间,将目标化合物切入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确定了加氢过程气中H_2S、SO_2、COS、CH_3SH、C_2H_5SH、CS_2在柱切换与不切换时的保留时间,建立了双柱、双检测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进行加氢过程气的分析,目标化合物相对标准偏差RSD1.0%,最低检出限1×10~(-6)(体积分数),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该方法将常量硫化氢与微量硫化物完全分离,节省了H_2S预处理步骤,解决了H_2S与微量SO_2、微量有机硫共存下硫形态的准确定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石油样品中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包括前处理方法在内的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定量分析石油样品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正交分离的特点,使得常规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在色谱条件下就能很好地分离,实现了该类化合物的色谱定量分析。为减少前处理过程中低碳数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挥发损失,新方法中对现有的石油样品饱和烃馏分的分离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用小柱法分离收集饱和烃前馏分的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分析时间短、实验耗材少的特点,金刚烷回收率满足色谱定量分析的需要。与传统的色谱-质谱定量方法相比,全二维色谱定量方法分离度高,重复性好,对内标物质要求低,7次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满足复杂体系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萃取法将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与烃类化合物进行分离。优化了固相萃取的洗脱条件,考察了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分离富集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优洗脱条件下,酚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3%~108%之间;同一样品重复分离5次后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重复性较好;酚类化合物含量在2~300 μg/g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不同类型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较为接近;催化裂化柴油酚类化合物主要是苯酚、萘酚、菲酚类化合物,其中以苯酚类化合物为主,其含量占酚类化合物总量的69.4%。固相萃取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可用于酚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萃取法将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与烃类化合物进行分离,优化了固相萃取的洗脱条件,考察了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分离富集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优洗脱条件下,酚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3%~108%;同一样品重复分离5次后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重复性较好;酚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在2~300μg/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不同类型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较为接近;催化裂化柴油酚类化合物主要是苯酚、萘酚、菲酚类化合物,其中以苯酚类化合物为主,其含量占酚类化合物总量的69.4%。固相萃取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可用于酚类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分析方法不适于HCC柴油馏分中萘系化合物的分析 ,使用BPX - 5 (5 %二苯基和 95 %二甲基聚硅氧烷 )石英毛细管柱、线性程序升温、色谱—质谱定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定量等建立了分析HCC柴油馏分萘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方法。该方法仪器简单、分析快捷、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测定炼厂碳四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对炼厂C_4中的硫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定性根据色谱柱的性质、硫化物保留时间及沸点规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SCD检测器对不同硫化物的响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SCD检测器与硫化物呈等摩尔响应,与硫化物形态无关,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5%,回收率达到95.5%~106%。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高含硫天然气中多种硫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仪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高含硫天然气中硫化合物的方法。运用微流控制器解决了高浓度H2S对检测器的污染以及对其他硫化合物测定的干扰问题,只需一种标准物质就可快速经济地完成高含硫天然气中多种硫化合物测定。该方法根据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完成多种硫化合物的定性,并用外标法定量。用该方法进行高含硫天然气样品测定,硫含量和色谱峰面积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7。测定质量浓度为2mg/m3以下的硫化合物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1%;测定质量浓度为2mg/m3以上的硫化合物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2%,满足高含硫天然气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2.
液化气中硫化物形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技术,通过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液化气中硫化物形态分布的测定方法。用定性混合气体标样中20个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并结合文献确定了液化气中14个硫化物物种。采用外标曲线法定量测定了分离的硫化物和总硫质量浓度。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0%~120.3%;将脱臭后液化气中硫化物样品中硫的质量浓度重复测定5次,除了乙硫醇和二甲基二硫醚这两种不稳定硫化物的测定结果有较大的波动以外,其余组分中硫质量浓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7.2%,说明该方法对于液化气中硫化物组分测定的重复性能够满足要求,可用于实际测定液化气中硫化物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研究建立了柴油馏分中的硫化物类型表征方法。根据标准物质两维保留值、全二维的正交分离特性以及柴油中硫化物分离富集的全二维质谱鉴定结果对柴油中的硫化物进行定性。考察了硫化学发光检测器的等摩尔响应特点以及线性响应范围,采用单点外标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为标准物建立柴油中硫化物族的定量方法。此方法可按不同碳数给出柴油馏分中的硫醇硫醚类、苯并噻吩类和二苯并噻吩类等化合物分布信息,并给出柴油加氢脱硫中一些重要硫化物的单体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形成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GC-FPD法)在线检测总硫含量的技术。 方法比选仪器分析流程和优化分析参数,配置在线取样的降压装置和防爆外壳,并应用脱除颗粒物和液烃的集成化样品预处理技术,建立了GC-FPD法在线检测天然气中总硫含量的方法。探讨了方法的有效性、检出限、重复性和准确性等技术指标。 结果采用测定各种硫化合物含量的加和法,得到总硫含量,其中,单一硫化合物检出限为0.10 mg/m3,测量总硫含量相对标准偏差≤3%,与分析气体标准物质的比对偏差≤7%,不同方法的比对偏差≤13%。 结论采用GC-FPD技术,首次实现了天然气中13种硫化合物的在线检测,能同时检测出单一硫化合物含量和总硫含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在线监测天然气中总硫含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  相似文献   

15.
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结合多维色谱中的反吹技术,建立了以减压馏分油为原料的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汽油馏分段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分析了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中的37种硫化物,计算了恒压模式程序升温下汽油馏分段中各种硫化物的保留指数,为不同实验室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微反产物中各主要组分峰面积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微反催化剂评价硫化物的类型分布研究,并可推广到固定床、流化床工艺脱硫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建立了汽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汽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汽油馏分中的107个硫化物,测定出当硫化物中的硫含量在0.2—200ng/u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响应与硫化物的类型无关。汽油中几种主要硫化物(噻吩、正丁硫醇、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2,4-二甲基噻吩)浓度测定值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当信噪比(S/N)为3时,测得2一甲基噻吩的检测限为0.1ng/ul。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分析不同装置的汽油馏分的硫化物形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技术对多套石油加工装置的98个进出口的物料中硫化物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汽油类、柴油类、水样和气体试样的色谱分离条件,以多种方法对物料中的硫化物进行定性;分别以噻吩和H2S为标准试样,用外标法进行了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硫的质量浓度小于120mg/L时,硫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8,汽油试样中5个主要硫化物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噻吩标准试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6.2%~101.6%,检出限为0.1mg/L。基本掌握了有关进出口物料中硫化物的形态和含量。该方法可用于分析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各物料中硫的形态和含量。  相似文献   

18.
李长秀  孔翠萍 《石油化工》2012,41(10):1196-1200
建立了一种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柴油中微量甲醇的方法。确定了合适的顶空条件,即顶空进样器中试样温度70~80℃,平衡时间15~30 min。考察了不同类型色谱柱分离生物柴油中甲醇的情况。对于新制备的生物柴油,采用厚液膜非极性OV-1色谱柱或强极性CP-Wax色谱柱,可满足甲醇分离的要求;对于长久储存的生物柴油,采用强极性CP-Lowox色谱柱,甲醇可与其中的轻组分分离从而有效消除轻组分的干扰;CP-Lowox色谱柱还可用于B-5混合生物柴油中微量甲醇的测定。建立了采用CP-Lowox色谱柱外标法定量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测定甲醇的回收率为106%~124%,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满足一般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低硫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色谱条件,提高了方法对硫化物的分析灵敏度,对汽油中硫的检出限达到0.05 mg/L。考察了重复性,对于硫含量分别为1,5,10 mg/L的汽油样品重复测定5次,重现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工艺和吸附脱硫(S Zorb)工艺产品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类型分布,并探讨了不同硫含量中汽油硫类型的分布规律。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来源的低硫汽油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微型热导检测器(μTCD)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气中总硫含量的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评价了方法的可靠性,探讨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重复性、准确性和烃类组分对待测目标物的影响,在天然气气质组分不含丁烷及以上组分的条件下,方法的定性重复性(色谱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0.3%,定量重复性(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准确性的分析偏差≤5%,不同测量方法的比对结果满足GB/T 11060.8-2020总硫测定方法仲裁标准中再现性的要求。μTCD气相色谱法与常规气相色谱仪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分析周期短、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容易实现在线检测,对于气质组分中不含丁烷及以上组分时,该方法优势显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