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教育学说,对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的教育学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有:把教育提高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强调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强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指明“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坚持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题中之义,是指导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锐利思想武器。今天,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重温他的这些光辉思想,对于继承他的遗志,更加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常抓不懈(一)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邓小平同志一贯警惕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面对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巨大历史机遇和提出的严峻挑战 ,不仅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 ,深刻地阐述了经济、科技、人才、教育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资源的战略意义 ;并且对如何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迎接未来的挑战 ,作出了全面而重要的论述。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资源的思想 ,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特色理论”的精髓。邓小平不仅恢复而且发展了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形成了完整而又科学的“思想路线论”。邓小平的“思想路线论”保证了拨乱反正的全面胜利,推动了全面改革的胜利进行,解决了两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指引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胜利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5.
从战略高度抓紧发展教育事业,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握时机,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实现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邓小平同志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的特色,既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深思熟虑和辩证分析的思想智慧,对当代中国社会中诸多矛盾的分析,得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科学结论和辩证概括,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工作重点战略转变,为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的以改革为核心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法提供了基本依据。因此,学习邓小平同志唯物辩证的科学的方法,应掌握其特色,应从贯穿在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实践和渗透在他的著作中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上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正>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待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他的全部理论与实践都同他的科学思维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同志科学思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部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涉及全方位,也是一个科学体系,是理论宝库.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涉及到有关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从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和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高度出发,对教育工作的极其重要性作了一系列的论述.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把握住其中的精神实质,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指导我们学校加快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治黄事业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邓小平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实际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形成了他富有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理论架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重视人,尊重人的个性,努力提高人的主体地位;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通过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充分继承和创造性运用,它为今天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尊重群众,热爱人民.一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邓小平文选1—3卷中.处处都闪烁着他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光辉思想,并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民当做自己的父母.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儿子.从投身革命那天起,不论带兵打仗,夺取政权.还是领导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他总是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拳拳之心,满腔热情地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富裕的伟大事业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体系,并放在首位,这是他一贯坚持从生产力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科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人民利益,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稳定的根本保障;以经济为基础,发展为动力,是我国人民利益实现的最终保证。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济思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逐步形成和发展;是在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生存与发展处于逆境下,邓小平同志站在世界格局的高度,科学地把握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使中国社会主义走出困境,并为下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也为邓小平所继承和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与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有许多共同点: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3、经济建设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争取外援;4、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5、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研究其共同点,对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从总体上指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是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思路,对于我们领会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一、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时,始终牢牢…  相似文献   

15.
<正>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高等教育战线上的同志要全面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进一步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笔者认为,教育危机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责任观是邓小平同志重视教育、研究教育和狠抓教育的集中体现,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必须从“三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力地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结合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阐明了深化改革开放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光辉旗帜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其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在他力主发展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重视发展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邓小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色。为更好地理解“一国两制”的精髓,文章从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基于中国国情;和平统一祖国实现长期稳定;循序渐进,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四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统一祖国思想的理论特色、毫无疑问,“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分析、研究、实践这一伟大构想,对于推动和保证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发展战略是关于教育事业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规划,是指导教育发展的总体策略和方向。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勺。“三个面向”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一、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战略的内涵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教育面向现代化不仅是对教育本身的要求,而且更要反映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因此,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有两方面:第一,立足社会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是…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重温邓小平教育思想,进一步认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实质和重要内容,对于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