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起重设备中能否成功地采用串级调速系统是近年来电机工程界所关心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对串级调速时电机的功率传递关系,机械特性及其与负载特性的配合,系统变流装置的容量及参数计算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此种调速系统与传统的转子串电阻调速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抗负载扰动能力不强,本文采用反电势观测器和滑模控制,对无刷直流电机的转速转矩双闭环系统进行了研究。转速环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转矩环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和反电势观测器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反电势的观测来计算系统的电磁转矩,并利用Lyapunov稳定判据分析了系统稳定性,同时为验证该方法对BLDCM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BLDCM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转速转矩双闭环调速系统比传统的PI调速系统的控制效果更好,而且在系统存在负载时,转速转矩双闭环系统比传统的PI调速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在负载撤销之后能更快达到稳态。该研究为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进油路节流调速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阐明了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以及负载之间的定量关系.文中的试验研究结果具有一般性,它对正确选择和使用节流调速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带负载力矩补偿观测器的直流调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带负载力矩干扰补偿的直流调速系统.利用系统中可测量到的电枢电流和转速信号,通过线性网络获得系统中不可直接测量的负载力矩的等效信号,并使此信号参与系统的控制作用,从而克服负载力矩对电机转速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而且具有较强的抗负载力矩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负载变化时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存在的液压缸输出前冲和液压缸进油腔压力冲击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调速阀式旁路节流调速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旁路串接调速阀的节流调速系统动态特性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为此类型回路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非线性和结构参数易变等特点,利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器--九点控制器,对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转速环进行控制;为了验证控制效果,分别对直流电动机的参数变化、负载突变等情况进行仿真研究,并与常规PI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九点控制器在电机参数变化以及负载突变时都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进口节流调速系统中,负载的变化特别是阶跃变化,液压缸两腔压力会发生动态变化,甚至还会引起系统中液压元件损坏,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以节流阀进口节流调速系统为例,建立以负载作为输入,液压缸无杆腔压力作为输出的系统数学模型,得到了液压缸无杆腔压力超调量的变化规律,并对理论推导与分析进行了试验验证,修正了液压元件主参数(额定压力)选择的计算公式,为系统设计以及元件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系统为例,建立以负载作为输入,液压缸无杆腔压力作为输出的系统数学模型,将系统简化为稳定的二阶系统,得到了液压缸无杆腔压力超调量的变化规律.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变化,特别是压力超调量的变化,对理论推导和分析所得结论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TBD234V6柴油机,设计出根据柴油机工况和负载的变化而改变PID参数进行自适应控制的数字式电子调速系统,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提高了柴油机调速系统的响应速度,改善了数字式电子调速器的稳态性能,为动态性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泵类负载的节能原理,介绍了国产HARSVERT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在包钢供水泵站的应用情况及效果,着重阐述了高压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在包钢供水泵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跳汰机选煤生产过程智能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跳汰选煤的基理建立了以精煤灰分、精煤回收率为控制目标的跳汰机仿人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由二层构成 .智能控制系统上层以跳汰机实时分选效率、入洗原煤性质和可选性为依据 ,应用专家系统技术 ,实时识别系统状态和趋势 ,实现智能控制系统底层各子控制系统间协调与优化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的底层由一多环模糊控制器构成 ,解决跳汰机多变量控制 .多环模糊控制器分别实现跳汰机系统的给料、排矸石、排中煤、筛下顶水和总用风量模糊控制 .实际应用表明 ,此种跳汰机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跳汰选煤生产过程实际控制问题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The LQG control system is employed as vehicle suspension‘ s optimal target system, which has an adaptive ability to the road conditions and vehicle speed in a limited bandwidth. In order to keep the optimal performances when the suspension parameters change, a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fuzzy control (MRAFC) strategy is presented. The LQG control system serves as the reference model in the MRAFC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ed MRAFC system can adapt to the parameters variation of vehicle suspension and track the optimality of the LQG control system, the presented vehicle suspension MRAFC system ha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road conditions and suspension parameters change.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要地回顾了电—气比例/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后,研究了采用最小二次型性能指标设计并由实时优化系统进行实验优化的最优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并针对这一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采用了鲁棒控制方法,提出对原不稳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此外,本文还深入地研究了自适应控制和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实验证明本文研究的控制方法均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励磁控制系统有利于提高输电系统的微动态稳定性及改善动态品质,但效果受限于强行励磁顶值倍数与励磁电流上升速度.仅通过控制发电机的磁场,并不能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极限.研究表明,快速汽门调速控制能够克服励磁控制的不足.另外,汽轮发电机组的汽门调节回路和励磁调节回路之间存在交连耦合.因此,汽轮发电机组需要进行汽门与励磁相...  相似文献   

15.
带材收卷过程中的一种新型纠偏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带材在卷绕过程中存在的蛇行跑偏问题和纠偏性能受速度影响大的问题,该文介绍一种以直流伺服电动机为执行机构,并采用智能控制的先进纠偏系统,建立了收卷纠偏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了自适应调节的算法公式,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采用的智能控制方法克服了纠偏电动机的零位震荡问题,提高了纠偏电动机的寿命与控制的平稳性。还介绍了基于高速MCU的纠偏控制器实现方法。该系统已在塑料薄膜复卷机的卷绕纠偏控制中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上海新奥托实业有限公司的EFPT-1-0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锅炉运行中的温度、液位、压力、流量、阀门开度以及马达频率等参数进行在线检测,并可实现对锅炉液位和温度的定值控制。在监控系统中对实验装置的不同对象模型采用了不同的控制算法,其中锅炉液位系统采用了改进的PID算法,锅炉温度系统采用了模糊算法,通过实验调试,控制曲线超调小,过渡时间短,控制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专家、模糊和PID复合控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专家(ECR),模糊(FLCR)和PID控制理论,深入研究了把ECR,FLCR和PID控制策略相结合的问题,采用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结构把多种控制策略相结合,并把分层递阶智能控制思想引入到交流伺服系统中,构成了多级式智能复合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设备温度控制的非线性、时变性以及大滞后等问题,给出了一种用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该模糊预测控制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加入预测环节,通过增加相位超前减少时间滞后所带来的影响,准确预测温度变化趋势.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较,具有算法简单,鲁棒性好的特点.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方法有着较高的稳态精度和动态特性,在整个温度控制范围基本误差可达到1℃‰,有效改善了MOCVD系统温度的控制性能,对实际温度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An eight wheel independently driving steering (8WIDBS) electric vehicl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vehicle is equipped with eight in-wheel motors and a steer-by-wire system. A hierarchically coordinated vehicle dynamic control (HCVDC) system, including a high-level vehicle motion controller, a control allocation, an inverse tire model and a lower-level slip/slip angle controller, is proposed for the over-actuated vehicle system. The high-level sliding mode vehicle motion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produce desired total forces and yaw moment, distributed to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forces of each tire by an advanced control allocation method. And the slip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use a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to follow the desired slip ratios by manip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in-wheel motor torques.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system is accomplished by sine maneuver simul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ystem can coordinate among the redundant and constrained actuators to achieve the vehicle dynamic control task and improve the vehicl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进行双容水箱液位控制,并用西门子S7-200PLC加以实砚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系统能根据偏差的大小自动改变控制量的大小,既可以解决系统非线性的问题,又可以快速、准确地达到控制目的.用PLC进行程序设计有实现方便,修改容易,可靠性高的优点.从运行曲线可以看出系统采用PID-模糊控制器后响应速度加快,调节时间缩短,调节过程更平稳,同时能消除稳态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