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以纳米碳管为填料,填充聚丙烯制得纳米碳管/聚丙烯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利用MMW-1A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碳管含量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摩擦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碳管在复合材料中分散较好,且保持了一定的长径比;随着纳米碳管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显著减小,当纳米碳管的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减少了13.17%.  相似文献   

2.
纳米碳管的分散对其增强环氧树脂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纳米碳管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纳米碳管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效果及碳管含量、分散剂的用量和碳管的分散时间对环氧树脂弯曲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纳米碳管的分散对环氧树脂的弯曲性能影响很大,而加入纳米碳管能够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3.
朱春野  谢自立  郭坤敏 《炭素》2004,(1):39-41,21
报道了竹节状纳米碳管的连续合成,通过对生长因素的控制可以用浮动催化法连续合成竹节状纳米碳管。实验发现关键因素是采用正己烷为碳源,详细讨论了影响竹节状纳米碳管生产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纳米碳管的形态结构与碳源分子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硝酸铁作催化剂,乙炔作碳源气体,高纯氮气作稀释气体,在750℃下化学气相沉积生长了绳状纳米碳管,用高分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绳状纳米碳管的形貌.纳米碳管的直径为100~200nm,长度为10~20 μm.文中还提出了绳状纳米碳管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5.
陈永  刘畅  成会明 《炭素技术》2007,26(5):20-23
采用超声方法对多壁纳米碳管进行短切处理,比较系统地考察了超声时间对纳米碳管的长度、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粉碎可以有效地短切多壁纳米碳管,随超声时间的延长,纳米碳管的长度显著减小。在超声处理120min后,纳米碳管被短切到平均长度为400nm。超声短切后的纳米碳管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显著增加。进一步延长超声时间,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专利文摘     
一种制备碳纤维和纳米碳管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纳米碳管,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碳纤维和纳米碳管的方法。它采用氢为载气、乙炔为碳源、泡沫镍为催化剂,在加碳源的同时加入含硫生长促进剂,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制备出纳米碳管、纳米碳纤维或螺旋形碳纤维。本发明工艺简单、价格低  相似文献   

7.
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单壁纳米碳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合成单壁纳米碳管的三种主要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单壁纳米碳管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催化剂对合成单壁纳米碳管影响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反应工艺条件对合成单壁纳米碳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添加玻璃活化剂和多层叠片,制备了纳米碳管(CNTs)氮化铝复合陶瓷。玻璃活化剂有效降低了氮化铝的烧结温度,既促进氮化铝烧结,又与纳米碳管有好的浸润性,可以包裹在纳米碳管表面,抑制纳米碳管高温因和氧化铝发生化学反应而造成的损失。多层叠片工艺是将氮化铝流延片与含有纳米碳管的流延片交替叠加形成夹心结构,由于氮化铝流延片的包裹和阻挡作用,可以有效避免纳米碳管的高温烧结损失。2种方式制备的纳米碳管复合陶瓷在高频均呈现良好的微波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9.
李国华  孙海标  喻洋  谢伟淼 《化工学报》2015,66(9):3801-3807
以钨酸钠为钨源,氯化钠为诱导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氧化钨(WO3)纳米棒,再以葡萄糖为碳源,经再次水热反应对WO3表面进行碳包覆,然后在氢气和甲烷混合气氛中反应一段时间获得了具有火柴棒状结构的纳米碳管。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的晶型、形貌、微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由纳米碳管和碳化钨(WC)构成。其中,纳米碳管为火柴棒状,长度0.5~1.0 μm,直径100 nm左右;WC颗粒位于纳米碳管内部,其大小决定了火柴棒状纳米碳管的内径。这充分说明WC在碳管的生长过程中充当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纳米碳管吸附储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润  刘吉平 《炭素》2004,(1):17-21
由于纳米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纳米碳管吸附储氢一直是纳米碳管以及氢能利用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实验研究结果和理论分析也展示了纳米碳管所具有的优良吸附储氢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纳米碳管储氢过程进行更为深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储氢技术和氢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炭素》2005,(2):48-4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碳管/纳米铁磁性金属线复合材料,是在纳米碳管内部填充有铁磁性金属纳米线,该铁磁性金属纳米线为结晶态。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即:在生长纳米碳管的同时,在纳米碳管内部原位填充铁磁性金属或其化合物纳米线,生成填充物为非晶态的复合材料;再将复合材料中的纳米铁磁性金属线进行结晶化转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其电磁特性得到改善,耐腐蚀能力得到提高,微波吸收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纳米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纳米碳管的制备及应用,展望了纳米碳管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单壁纳米碳管的纯化及其储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连续氢电弧法制备的单壁纳米碳管提出了一种纯化方法。采用HNO3和H2O2回流水煮的方法对单壁纳米碳管进行了纯化处理,透射电镜观察及热重分析表明样品中的无定形炭、纳米碳颗粒及金属催化剂颗粒等杂质可被有效去除,提纯后单壁纳米碳管的收率约为35%,纯度在95%以上;研究发现该纯化方法对单壁纳米碳管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有较大影响。采用体积法测定了纯化前后单壁纳米碳管样品的储氢容量,结果表明纯化样品的储氢量为1.65%,比未提纯样品(0.56%)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与电极基底结合良好的纳米碳管电极,用空气等离子体将该纳米碳管电极功能化,并以功能化的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毒性很强的酚的混合物进行检测。根据氧化还原峰电位的不同可以区分出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与石墨电极相比,功能化的纳米碳管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利用该电极测定酚的混合物是一种准确、快速、有效的测定方法。合成纳米碳管电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为400 W,压强为3.0 kPa,甲烷流速为2 mL/m in,氢气流速为50 mL/m in;功能化纳米碳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为150 W,压强为1.0 kPa,空气的流速为50 mL/m in。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管/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学斌  赫秀娟 《炭素》2004,(1):32-35
应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碳管/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考查了纳米碳管含量及制备工艺对材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纳米碳管可以显著提高高密度聚乙烯的导电性,电阻率变化呈现渗流现象。渗流阈值在20%~25%之间,其电阻率下降8个数量级。随纳米碳管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模量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经过对纳米碳管进行溶液浸润预处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单电子纳米碳管晶体管是用一个单独的纳米碳管为原料 ,利用原子作用力 ,显微镜的尖端在碳管里制造带扣状的锐利弯曲 ,这些带扣的作用如同屏障 ,只允许单独的电子在一定电压下通过。用此法制造的纳米碳管单电子晶体管只有 1nm宽、2 0nm长。由于这种特殊的单电子晶体管只需要一个电子来实现“开”和“关”状态 ,相当于计算机中的“0”和“1” ,因此 ,单电子纳米碳管晶体管将成为未来分子计算机的理想材料。只需一个电子就可实现开、关状态的单电子纳米碳管晶体管  相似文献   

17.
本发明旨在提供用于制备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的方法以及由此制备的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所述方法包括将选择性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金属纳米粒子的胶体溶液以气相的形式与选择性的碳源一起导入热反应器。根据本发明,可容易地控制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的外形和结构,可大规模连续地制造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简化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的制造设备及方法,从而可样易且成本低廉地制得具有各种外形、结构和性能的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具有高度的重现性和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纳米碳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纳米碳管的结构、种类作了概括介绍;对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纯化方法及主要应用作了详细的综述;并对纳米碳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张政权  李铁虎 《炭素技术》2011,30(1):32-34,39
采用炭纤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和纳米碳管制备了结构吸波材料。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MWCNTs含量对单层结构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的影响和层间排列方式对双层结构吸波材料吸收性能的影响。对于单层的结构吸波材料,当MWC-NTs的含量为9%时吸波效果最佳,吸收率超过-10dB的有效带宽为5.4GHz;对于双层结构吸波材料,当层间排列为MWCNTs15%MWCNTs3%时,最大吸收率为-39.3dB、吸收率超过-10dB的有效带宽为6.5GHz,涵盖了整个Ku频率范围(12~18GHz),更能满足"强、宽、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郑婵  邹春林  詹红兵  陈文哲 《中国陶瓷》2004,40(3):21-22,60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纳米碳管掺杂复合固态光限幅材料,分别对纳米碳管在溶液和固态基质中的光限幅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在固态基质中具有更好的光限括效应,为实现纳米碳管在光限幅应用领域的材料化进而器件化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