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模糊集合的可信计算信任模型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研究领域,而信任模型的可信性评估是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深入研究可信计算信任根、信任链及其可信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可信计算信任模型评估方法。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评估方法定义了不同的可信度度量规则和模糊集合,基于计算得到的可信度,评价信任模型的可信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集合的信任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可信计算信任模型的可信性,丰富了可信计算信任评估理论。  相似文献   

2.
信任链是可信计算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对其表达和评估是研究热点。针对可信计算环境中影响信任评价的各种复杂因素以及信任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可信计算信任评估方法。引入历史度量记录和时间衰减因子以构建直接信任度,建立粒度为5的信任等级空间,并给出间接信任度的模糊评判方法。运用改进的Einstein算子定义相似度函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信任链上实体的信任模糊推理和评估过程。方法把模糊推理和信任传递相结合,可以全面地评估信任链上实体的信任度。模拟实验表明,与同类方法相比较,所提方法对恶意评估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且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和可靠性更好,是一种可信计算信任评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靖  张红旗  耿延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4):3321-3323,3327
可信计算平台的应用保证了终端的可信性,为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可信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支持.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是信任关系的建立,自动信任协商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介绍了可信计算平台的基本组成、自动信任协商的概念之后给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信任协商模型,阐述了可信计算平台为信任协商提供的安全支持并探讨了自动信任协商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信任协商的示例.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无干扰模型的信任链传递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信计算组织(TCG)的完整性度量只能保证组件没有被篡改,但不一定能保证系统运行可信性.其问题在于,当组件运行时,受其它组件的干扰,出现非预期的信息流,破坏了信任链传递的有效性.文章在分析可信计算平台的信任模型基础上,基于无干扰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分析和判定可信计算平台信任链传递的方法,用形式化的方法证明了当符合非传递无干扰安全策略时,组件之间的信息流受到安全策略的限制,隔离了组件之间的干扰,这样用完整性度量方法所建立的信任链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信计算的网格行为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格环境中的信任问题是网格计算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网格实体间的信任可以分为身份信任和行为信任两种,其中行为信任关注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可信性问题,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实体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交互经验动态更新实体间的信任关系。而可信计算技术是为应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底层的、整体的解决方案。该文以可信计算平台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中的行为信任模型,并对行为信任进行量化评估,最后对该模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总结梳理了国内外云计算可信性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云计算可信平台、框架与模型,可信机制,可信技术,可信管理,可信评估等方面,并得出若干结论:(1)较多文献往往借鉴传统信任管理和可信计算理论与方法;(2)针对云服务提供商的可信性评估研究较少;(3)可信服务度量与评估是云计算领域亟待突破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节点多角度信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通信的信任模型不能完全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节点能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通信、数据和能量相结合的信任模型,将传感数据和节点能量加入节点信任评估因素中,通过不同的信任计算方法得出各自的信任值,建立一个节点更加可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通信一种因素的信任模型不足以决定一个节点的可信性,基于多角度的信任模型能够更简单、准确地判断一个节点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复杂网络计算环境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不同实体间建立信任关系是建立可信计算环境的关键所在。利用可信证明技术能够为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提供证据,但是,现有的可信证明方法存在证据获取不够及时的问题,并且依据证明方法建立信任关系的理论研究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观逻辑的动态信任关系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基于行为证明的信任关系评估模型;然后利用确定下推自动机DPDA(Deterministic Push Down Automata)描述程序的预期行为,通过虚拟机内省技术动态验证程序的实际行为是否与预期行为保持一致,从而判断程序的可信性;最后,根据证明结果进行信任关系评估。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动态验证程序的行为,使得信任评估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信任链的建立和传递是构建可信计算环境的核心,然而,当前的信任链模型仅仅是针对具体的可信计算环境进行的形式化建模,其不具有一般意义,不能够为构建可信计算环境(特别是基于动态可信度量根(DRTM)的可信环境)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也难以胜任评估现有的可信计算环境的重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构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信任链模型.首先将信任链模型转换为数学模型,然后,在分析实体依赖关系和安全逻辑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数学逻辑的证明方法证明了该信任链模型满足的性质.该模型不仅可以评估现有的可信计算平台(包括基于静态可信度量根(SRTM)的可信计算平台和DRTM的可信计算平台),还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信任链构建和可信计算环境构建等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分布式环境中如何在实体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一直是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远程证明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远程证明是可信计算中非常重要的特性,利用可信远程证明方法能够在实体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但是,二进制等静态远程证明方法对于计算平台的可信性证明存在明显不足,在建立信任关系时不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主要研究基于行为证明方法在实体之间如何建立可信关系的问题。因此,利用基于行为的远程证明方法对计算机平台可信性进行证明,该方法能够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更加准确的经验结果。在证明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将影响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评估。利用主观逻辑对信任关系进行了度量,建立了TMBA动态可信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基于行为证明所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过去经验以及现有经验分析信任关系的动态性,并且将信任关系中的信任度用主观逻辑的观点来表示。最后给出根据TMBA对信任观点进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布式可信度量的移动代理安全应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可信计算平台上的移动代理安全方案。利用可信计算平台提供的可信度量策略与信任链机制,构建基于可信度量的移动代理安全体系结构。进一步地,在此类平台所构成的移动代理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建立了移动代理平台间基于可信度量的信任关系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对信任的定义和模型没有尚未建立通用表达的研究现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计算机网络的可信计算平台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计算机及其网络平台的通用性,提出一个可信计算平台模型。通过把现有的计算平台分层逻辑化为不同的信任层,降低了可信计算平台模型实施的难度,提高了其灵活性、扩展性和效率。,同时该模型从在客户端系统的引导阶段出发构建完整的可信链,以保证了可信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原型系统的实现的结果表明:由于,系统中所有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构成统一的可信计算平台,使信任的传递从用户到用户,进而实现真正的对于用户体验间的可信计算。  相似文献   

13.
分层可信计算平台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计算机网络的可信计算平台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计算机及其网络平台的通用性,将现有的计算平台分层逻辑化为不同的信任层,不仅降低了可信计算平台模型实施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其灵活性、扩展性和效率;同时该模型从客户端系统的引导阶段出发构建完整的可信链,保证了可信计算平台的安全性;此外该模型解决了现有的可信计算平台的方向性和系统输入未知性的问题。原型系统实现的结果表明,由于系统中所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构成统一的可信计算平台,使信任的传递从用户到用户,进而实现真正的对于用户体验的可信计算。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下基于信任的防御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茜  于炯 《计算机应用》2011,31(6):1531-1535
由于云计算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云环境中频频出现恶意攻击行为,为了保障云计算的安全,结合可信云的思想,提出一个云计算下基于信任的防御系统模型。该模型通过实时监控获取用户的行为证据并加以规范;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用户行为信任评估方法,逐步确定各行为证据的权重,实现行为信任的科学量化评估;利用多种检测引擎对可疑文件进行全面检测和综合决策,为云中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防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模型能有效消除不良用户的恶意攻击行为、降低病毒等给用户带来的损失,达到云端和客户端双向防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首先给出了网格计算中访问控制的特点和需求。现有的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分布式授权模型,均不能满足网格计算中对访问控制的需求。通过建立实体间的信任关系,在CAS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任度的访问控制机制。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了Ticket机制。最后给出模拟实验结果,验证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周毅  郑雪峰  于义科 《计算机应用》2010,30(8):2114-2119
通过对可信计算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提出了基于进化理论的层信任模型。该模型在逻辑结构上定义了可信计算环境基本的信任链和可信层,并通过3个主要属性来描述可信度,物理结构上通过广电网的基于法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可信根广播和在可信终端建立基于可信存储的可信根,来实现可信计算环境。该模型使得现有通用计算平台也适用于可信计算环境,提出了解决可信计算环境的外部性和公正性问题的方法,减少了可信终端主动防御带来的验证开销,用较小的代价实现了可信计算环境下可信计算实体可信度收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agent的云计算身份认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云计算的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案。首先设计出适用于云计算身份认证场景的移动agent(mobile agent)结构模型,然后给出了基于mobile agent的云计算安全认证策略。该方案引入了可信第三方机构对认证agent建立定量信任评估,每次进行认证前通过信任度的判断对认证过程进行控制;在认证完成后,又进一步引入了信任反馈评价机制。理论分析和原型系统的实现表明,提出的云计算认证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移动网格规模大、开放、动态等特征,基于模糊集合理论建立动态信任管理模型D-Trust。用基于可变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直接信任,对各种因素进行权重的动态分配,避免了权重分配的主观性;推荐信任中通过信任阈值和链路长度等参数的约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构建信任链路,克服了广播式查询信任信息的慢收敛、开销大的问题;在总体信任中以动态权重对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进行加权平均,提高了模型的动态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