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反相微乳液的结构、性质、相行为及微观结构的检测方法;阐述了在W/O型反相微乳液中制备纳米材料的反应原理、制备方法及影响纳米微粒成核、增长的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该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乳—沉淀法制备纳米尖晶石型MgFe2O4及表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首先对油包水(W/O)型微乳液进行了制备研究,探明了一定条件下W/O型微乳液中的最大增溶水量。进而利用W/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并用沉淀法制备Mg(OH)2-Fe(OH)3复合氢氧化物,最后将此复合氢氧化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晶化制得了纳米尖晶石型MgFe2O4。通过XRD、TEM及颜色测量,对纳米MgFe2O4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3.
秦承宽 《河北化工》2009,32(12):2-4,68
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模型和形成理论;介绍了W/O型微乳液在制备纳米粒子方面的应用,并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4.
W/O微乳液技术与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W/O微乳液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用W/O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制备条件如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反应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焙烧条件对纳米粒子特征的影响。指出应该加强对纳米粒子生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加强微乳液法与其它纳米粒子制备技术的耦合研究,并注意改善非极性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回收率以降低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油包水 (W/O)型微乳液进行了制备研究 ,探明了一定条件下W/O型微乳液中的最大增溶水量。进而利用W /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并用沉淀法制备Mg(OH) 2 Fe(OH) 3 复合氢氧化物 ,最后将此复合氢氧化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晶化制得了纳米尖晶石型MgFe2 O4 。通过XRD、TEM及颜色测量 ,对纳米MgFe2 O4 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6.
谢玲  丁晓平  颜秀花 《广州化工》2012,40(15):117-119
制备了维生素M微乳液和胶束;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区域;研究了微乳和胶束对维生素M增溶及温度对维生素M稳定性的影响;还研究了微乳液体外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微乳体系及胶束都对维生素M有增溶作用;维生素M对高温比较敏感,但在O/W型微乳液中较稳定。微乳液粒径和多分散度分别为6.481 nm和0.107。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技术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守刚  尹衍升 《现代化工》2002,22(10):59-61
由于对控制微粒尺寸具有独特的优势 ,微乳液方法制备纳米材料正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介绍了微乳液方法及其微反应器的形成和结构 ,讨论了影响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形态和大小等方面的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W/O相微乳液的组成、内部结构等特性,并简要分析了其制粉原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其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推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不同磺酸盐含量的三种不饱和聚酯,通过拟三元相图分析磺酸盐含量、苯乙烯、不同正构醇和水组成的体系对微乳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磺酸盐不饱和聚酯同苯乙烯互溶的前提下,磺酸盐含量越大,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越大;磺酸盐含量一定时,苯乙烯含量越小,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越大;正构醇质量分数为在2%~10%范围内,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最多;三种醇相比较,正丁醇体系的微乳区是W/O型向O/W型过渡的连续区域,正丙醇体系的O/W型微乳液区明显不同于正丁醇体系,正戊醇体系不能形成水包油型的微乳区。  相似文献   

10.
李竟先  李涛 《硅酸盐学报》2002,30(Z1):145-147
与传统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相比, 微乳液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全面地讨论了微乳液中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微乳液法的特点及其在陶瓷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