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微乳—沉淀法制备纳米尖晶石型MgFe2O4及表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首先对油包水(W/O)型微乳液进行了制备研究,探明了一定条件下W/O型微乳液中的最大增溶水量。进而利用W/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并用沉淀法制备Mg(OH)2-Fe(OH)3复合氢氧化物,最后将此复合氢氧化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晶化制得了纳米尖晶石型MgFe2O4。通过XRD、TEM及颜色测量,对纳米MgFe2O4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Triton X-100/n-C10H21OH/H2O体系W/O微乳液为基础,分别以K8[Ce(Ⅳ)W10O33]·32H2O 和Pb(NO3)2水溶液代替组分水制备W/O微乳液.然后将两种微乳液混合,得到黄色沉淀的Pb4[Ce(Ⅳ)W10O33]·32H2O纳米粒子,同时有少量纳米管生成.经电镜分析所得Pb4[Ce(Ⅳ)W10O33]·32H2O纳米粒子为粒径低于5 nm的圆球状颗粒,所得Pb4[Ce(Ⅳ)W10O33]·32H2O纳米管管长约为50 nm,管径约为5 nm.并用TG-DTA和Raman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W/O型反相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以及制备纳米颗粒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对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应用进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当前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Triton X—1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氨水)油包水(W/O)型微乳液,讨论了微乳液相关性质与含水量的关系;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制备的微乳液中受控水解制得纳米SiO2粒子,并用FT—IR、TEM、比表面测定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含水量和硅源浓度与粒子尺寸相关,TEM照片显示粒径40~80 nm。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图法的W/O型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正戊醇、正己醇和正庚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正戊烷为油相,制备了油包水型(W/O)微乳液.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了水核半径的大小,并考察了影响微乳液W/O区域范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这几种微乳液体系在实验条件下能自发形成:微乳液的水核半径处于纳米量级,可作为制备纳米粒子的超微反应器;以TX-10为表面活性剂时,水核可以包容更多的水分子,微乳液的W/O区域较大;而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由于其极性头之间的空间和静电排斥作用强,微乳液的W/O区域最小;以硝酸镧溶液作为分散相时,微乳液的W/O区域变化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液的W/O区域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
秦承宽 《河北化工》2009,32(12):2-4,68
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模型和形成理论;介绍了W/O型微乳液在制备纳米粒子方面的应用,并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杜雪岩  马芬  李芳  徐凯  史世毅 《应用化工》2011,40(3):373-375
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6.0 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以此磁性纳米粒子为核,在OP-10/正丁醇/环己烷/浓氨水反向微乳体系中制备出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通过XRD,TEM,VSM对复合粒子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法能够制备出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并且包覆后比饱和磁化强度有所下降,但矫顽力仍趋近于0,显示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6.0 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以此磁性纳米粒子为核,在OP-10/正丁醇/环己烷/浓氨水反向微乳体系中制备出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通过XRD,TEM,VSM对复合粒子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法能够制备出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并且包覆后比饱和磁化强度有所下降,但矫顽力仍趋近于0,显示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W/O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以及制备纳米颗粒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并对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的应用进展进行详细讨论.最后指出了当前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 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 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 nm降低至340 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 nm增加至310 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相似文献   

11.
绘制了单烷基磷酸酯(MAP)-乙醇-水三元体系在30℃的相图,用电导法结合偏光显微镜等测试仪器将相图分为W/O微乳区、O/W微乳区、MAP过量区、微乳液与液晶共存区和液晶单相区。选取相图中W/O微乳区内的一个液相组分点,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小角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规则排列的层状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溶液微乳体系成功制备了纳米V2O5。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分别制备碱性偏钒酸铵微乳液和稀硫酸单相微乳液,再将两种微乳液混合得到V2O5前驱物,经陈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纳米V2O5。通过测定电导率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采用FTIR、XRD、TEM对纳米V2O5的结构、成分、晶形、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的纳米V2O5为球形、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为6~20nm。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W/O型微乳液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包封胰岛素(INS)的Tween 80-Span 80/乙醇/丁酸乙酯/水体系的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选择了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包封INS。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区域。动态光散射测定了微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度。125I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INS微乳液体外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微乳体系在水/乙醇(质量比为1.8∶1)的质量分数小于41%时形成W/O型微乳液,温度、盐度升高和pH降低使微乳区稍有减小。微乳液粒径和多分散度分别为35~45 nm和0.29~0.37。pH的降低对微乳液粒径影响不大,而药物的加入使微乳液粒径略有减小。载药微乳液粒径在制备3 d后突降,以后的27 d内保持在37 nm左右。该载药微乳液在7.5 h后进入缓释阶段,40 h时INS的释放率为66.2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溶液微乳体系成功制备了纳米V2O5。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分别制备碱性偏钒酸铵微乳液和稀硫酸单相微乳液,再将两种微乳液混合得到V2O5前驱物,经陈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纳米V2O5。通过测定电导率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采用FTIR、XRD、TEM对纳米V2O5的结构、成分、晶形、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的纳米V2O5为球形、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为6~20nm。  相似文献   

15.
朱文庆 《精细化工》2014,31(11):1297-1300
该文以六次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C6H12N4)和六水合硝酸钐[Sm(NO3)3·6H2O]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水热法合成Sm2O3前驱体Sm(OH)3,利用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制得的微/纳米Sm2O3的适宜焙烧温度为800℃。前驱体Sm(OH)3经800℃焙烧后得到微/纳米Sm2O3,利用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晶型、形貌及尺寸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纳米Sm2O3及其前驱体Sm(OH)3分别为立方和六方晶相结构;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微/纳米Sm2O3的形貌由片状逐渐自组装为三维花球;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微/纳米Sm2O3三维花球的粒径逐渐增大,组成三维花球结构的纳米片逐渐变厚且组装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六次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 C6H12N4)和六水合硝酸钐[Sm(NO3)3·6H2O]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水热法合成Sm2O3前驱体Sm(OH)3,利用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得到微/纳米Sm2O3的适宜焙烧温度为800 °C。前驱体Sm(OH)3经800 °C焙烧后得到微/纳米Sm2O3,利用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晶型、形貌及尺寸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纳米Sm2O3及其前驱体Sm(OH)3分别为立方和六方晶相结构;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微/纳米Sm2O3的形貌由片状逐渐自组装为三维花球;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微/纳米Sm2O3三维花球的粒径逐渐增大,组成三维花球结构的纳米片逐渐变厚且组装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两种氢氧化镁纳米片;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出氢氧化镁微米颗粒。通过干燥动力学实验得到三种形貌氢氧化镁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出三种形貌氢氧化镁在12℃下的平衡水分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形貌氢氧化镁滤饼的初始含水量,纳米片的高于微米颗粒;它们的干燥速率曲线形状相似,但氢氧化镁纳米片的恒速段干燥速率曲线略有下降趋势;在相同的空气相时湿度下,纳米片的平衡含水量高于微米颗粒。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TAB和TritionX-100复配表面活性剂在氯仿作为溶剂时,增溶离子液体bmimBF(IL)时所形成非水微乳液的电导性质,并且与含水体系的微乳液作了比较,发现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别.在非水微乳液中,随着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经历了IL/O型微乳液、双连续相、O/IL微乳液三种状态,并且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此结论进行了验证.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在IL/O型微乳液阶段电导率随着CTAB的摩尔分数(α)增大而增大,在双连续相和O/IL微乳液阶段,体系的电导率随着α增大而减小.在含水微乳液中,只出现O/W型微乳液,而且随着增溶水质量分数的增加电导率下降.增溶水量一定的情况下,电导率随着α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谢玲  丁晓平  颜秀花 《广州化工》2012,40(15):117-119
制备了维生素M微乳液和胶束;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区域;研究了微乳和胶束对维生素M增溶及温度对维生素M稳定性的影响;还研究了微乳液体外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微乳体系及胶束都对维生素M有增溶作用;维生素M对高温比较敏感,但在O/W型微乳液中较稳定。微乳液粒径和多分散度分别为6.481 nm和0.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