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入路经腹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穿刺技术和方法.方法尸体标本2具,解剖暴露L5/S1椎间盘前缘,用细针行多角度穿刺,探讨L5/S1椎间盘前路穿刺的进针方向.腰骶椎骨标本30套,摄片观察L5/S1椎间盘穿刺的影像标志.钡餐检查时,随机选取200例被检者,观测各骨性标志的显示率.TALD治疗L5/S1椎间盘脱出68例进行回顾.结果 TALD关键的步骤是穿刺针与腰骶间隙平行刺入椎间盘,必须确定皮肤进针点和椎间盘前缘进针点,椎间盘邻近的5个骨性标志对穿刺定位有重要帮助.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1975年Hijikata首次报道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效果后,由于许多作者对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做了改进,使有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并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进治疗方法而得到推广。我院于1990年先在尸体上试行椎间盘穿刺切除术,此后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切割抽吸术(puncture cervical discotomy, PCD)治疗C7~T1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方法、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3例C7~T1椎间盘突出症颈部瘦长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MR诊断为C7~T1椎间盘突出并压迫一侧神经根,在X线透视定位下采取PCD术治疗.结果选择3例颈瘦长体型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PCD术后2个月内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分别随访7、11、16个月无复发.结论选择颈瘦长体型的单纯C7~T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CD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钳夹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径路作改良和髓核钳结构及摘除髓核操作方法进行改良;352例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共419节椎间盘进行经皮穿刺钳夹术治疗,经随访6~38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优45.5%、良45.4%、差9.1%;本组中有44例椎间盘脱出,其中40例成功取出脱垂入椎管内髓核并取得优良疗效;无椎间盘感染和腰肌血肿并发症,马尾损伤1例经处理后恢复,器械断裂4例.结论改良式钳夹术安全有效,不仅适应于"包容性"椎间盘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在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方法 应用SLT30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颈部前外侧经气管、食管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隙中心,然后插入光导纤维,激光输出能量为500~1 000 J.结果 共治疗32例患者,有效率为87.5%,无一例出现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DSA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联合椎间盘电热疗法(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6例DSA引导下PLD联合IDET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手术成功112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PLD联合IDET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护理保证了治疗与康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模拟椎间盘损伤状态的脊柱稳定性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方法采用新鲜人体脊柱腰骶段标本.按不同的正常脊柱标本和模拟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脊柱标本,分步进行加载,分别测定两坐标系间相对位移和转角.结果绘制载荷-转角位移曲线,计算平均柔度系数和标化的平均柔度系数,发现椎间盘损伤状态下脊柱的抗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是一种能较好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进行改良以提高疗效和扩大适应证.方法术前设计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径路,使其尽可能接近突出块,采用专用髓核钳夹取突出部髓核.655例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共750节椎间盘进行改良PLD术治疗,经随访6~54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优40.2%、良46.6%、差13.3%;无椎间盘感染和腰肌血肿等并发症;合并马尾损伤1例,器械断裂4例.结论改良式钳夹术安全有效,不仅适应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而且适应于"非包容性"椎间盘脱出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范围.方法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35~45 mg/L医用臭氧6~15 ml,多椎间盘突出者可一次注射2个椎间盘.结果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3例,452个椎间盘,总有效率为77.7%.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损伤更小.臭氧不仅能够氧化髓核组织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萎缩,同时臭氧的抗炎、镇痛作用能缓解症状,目前尚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报道优良率为75%~90.2%,但对穿刺径路和毗邻关系的应用解剖资料报道尚少,为开展这项新技术,我们在14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反复摹拟手术并分层解剖,观测进针径路与各层组织结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据。一、材料和方法在14具(28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男16例,女12例)分别用髂骨钻孔和不经髂骨钻孔两种方法穿刺L5~S1椎间盘后1/3,而后根据进针点与后中线不同距离的针路,分层解剖观测针路和邻近主要血管、神经干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percutaneous nucleoplasty,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颈部前外侧经气管、食管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盘中心,然后依次使用椎间盘旋切系统及等离子消融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37例。结果 治疗37例患者,1例手术失败,有效率为80.6%;1例等离子刀头断裂,但随访无后遗症。结论 PCD联合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26例.所有病例均在X线电视导向下进行.结果随访3个月~4年,无严重并发症.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术后3~6个月随访组,26例中优15例(57.7%),良7例(26.9%),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7个月~1年随访组22例,优11例(50.0%),良6(27.2%),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2%.术后1年以上随访组14例,优7例(50.0%),良4例(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联合臭氧(O3)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方法在DSA监视引导下,健侧卧位,经侧后方入路引入直径4.8 mm工作套管,多角度破环,摘除髓核,直至无明显髓核钳夹出,后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对于L4~5及L5~S1均突出患者,主要椎间盘采取上述方法,另一次要椎间盘采取21G乙醇针经皮穿刺,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结果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显效63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O2-O3注射于椎间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脊柱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诊断方面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术、CT椎间盘造影术、椎间盘测压术等;治疗方面包括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周围注射治疗术、CT引导下关节注射治疗术、CT引导下骶管囊肿穿刺抽液减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间盘减压术、脊柱肿瘤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术以及新兴的经皮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等。介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广阔,可成为介入放射医师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治疗7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及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PLD治疗70~7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共有56个椎间盘突出,均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随机选取52例70~81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分型与PLD组相近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采用MacNab标准分别在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56个椎间盘中54个穿刺治疗成功,成功率约96.4%。全部患者得到随访。6个月PLD组显效率29.1%,有效率52.1%;对照组显效率19.2%,有效率36.5%。12个月PLD组显效率25.0%,有效率47.9%;对照组显效率17.3%,有效率32.7%。PLD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χ 2 =7.45,P<0.01;χ 2 =5.57,P<0.05)。结论PLD治疗7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近期加重的症状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椎间盘钙化者,可直接用环锯“开窗”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4-5椎间盘突出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通过L4-5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椎间孔,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6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旁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62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23例3个月后CT复查22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5%.结论 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L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IDET)对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1个椎间盘行CT和"C"臂X光透视引导下IDET治疗的临床疗效予以回顾性分析.采用WHO疼痛缓解标准[6],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和无缓解(NR).结果 39个椎间盘穿刺成功并做IDET治疗.椎间盘电热治疗后即刻有轻微缓解31例(31/38),无缓解7例(7/38).术后随访在1~7 d内的有效率为55%, 7 d~1个月内的有效率为34%,术后1~3个月随访有效率为76%,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入医用臭氧,2~4d后再经硬膜前间隙在突出物表面及突出物内注入医用胶原酶1200u行髓核溶解术。结果术后6~25个月随访观察,78例中疗效优58例(74.3%),良16例(20.5%),差4例(5.1%)。1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症状复发,其中9例2个月后自行好转,3例经再次注射臭氧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皮穿刺行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应用MED治疗23例,应用PLD治疗40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范围,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MacNab评分。用配对t检验κ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1 ± 0.6)年,PLD组平均随访期为(6.6 ± 0.7)年。MED组的远期ODI、MacNab评分要好于PLD组,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特点,PLD临床普及率广,而MED相对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但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