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越来越具有综合性,更多的是从整个地区、整个城市乃至全球范围内分析、研究和建设商业街。与此同时,随着以商业街为城市生活节点的城市经济网络的形成以及人们对商业街空间多样性要求的日益增多,商业街设计急需完整的理论进行指导。因而,作者从商业街设计的过程切入,结合研究领域内的成果以及具体的商业街建设来探讨商业街设计的方法。这将对商业街设计方法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步行商业街的本质特征与规划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和平 《规划师》1998,14(3):64-69
步行商业街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步行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统一体.也是交流信息和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清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东南大学的专业人员,从不同角度研究、探讨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想必能给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实践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汤朔宁  宗轩  钱锋 《华中建筑》2005,23(3):72-74
该文从分析现代商业街的形成与发展入手,分析现代步行商业街的商业活动模式特点,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商业空间特色,并结合南京江宁区嘉业广场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对复合化步行商业空间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孙慧玲 《华中建筑》2012,(3):103-105
开辟步行化的城市中心已成为当代东西方国家重振城市活力、创造人性化城市的重要措施。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相关理论研究,发展多层次的公交系统、在城市中心开辟步行区的实践在欧洲城市也相继获得成功。该文从建筑、外部空间、用地性质、交通、活动五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步行商业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以天津滨江道步行街为实例进行调研评价,针对现状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从而为我国城市中心区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和设计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包括:交通的通达性、视觉的适宜性、可识别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等,而可通达性则是步行商业街设置的关键.步行商业街按交通形式划分可分为完全步行商业街(英国卡迪夫市Queen Street、哈尔滨中央大街)、分时段交通控制的步行商业街(广州上下九路、广州北京路)、单边步行商业街(英国爱丁堡PrincesStreet)等.按空间形式又可划分为开敞式步行商业街和室内步行商业街(购物中心、加玻璃顶的购物长廊arcade).无论何种形式,其核心都是人车分流.  相似文献   

6.
黎杰群 《南方建筑》2006,(12):65-68
本文作者在湘潭白石步行商业街设计竞赛的实践基础上,试图从商业业态研究的角度,针对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开发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华  闫春林 《华中建筑》2005,23(Z1):40-42
结合枣阳市香草亭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背景,该文阐明了今天再开发传统步行商业街的动因,并着重论述了香草亭步行商业街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为探索传统步行商业街在当代城市的再开发和再创造提供实际素材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德化街为例,通过对活力、文化、体验、品质四房面研究传统步行商业街在后电商时代下的活力再生设计,并探究发展与演变中的传统步行商业街。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国 《山西建筑》2006,32(14):14-15
就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做了系统阐述,介绍了规划设计步行商业街的手法及注意事项,展望了步行商业街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城市步行商业街,一些优秀的步行街在建筑商业空间上进行了创新以及个性化设计,其中建筑空间的立体化设计成为一种设计趋势。该文以武汉光谷世界城步行商业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业街的步行交通、公共空间以及景观绿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商业街空间立体化设计的一些手法,为今后的商业街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本思想的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商业步行街区的使用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部分商业步行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使用者的角度作为设计根本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相关理论研究联系建设实践深入探讨了商业步行街的人性化设计。倡导坚持历史,坚持人的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商业步行街的室内外两种形态,都是从传统城镇商业街的原型发展而来。文章首先简要地讨论了销品茂和城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历史,介绍了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大规模混合使用开发中步行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改善,城镇中心和都市村的开发概念,同时阐述了营建一个成功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要点,城市步行商业街商业内容的改变和混合娱乐内容的重要性。对于在国内近几年来城市商业步行街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内容,如步行街的形态,人车分时通行,商业策划步行街的设计和形象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湿热地区夏季空气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太阳辐射强烈,人们在此种气候条件下的室外步行商业街区活动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甚至是中暑。因此,高品质的室外热环境既对于步行商业街区在吸引人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为城市公共空间提供活力。通过对南宁市典型步行商业街区夏季室外热环境变量进行测试,从而得出热环境与周围材质和建筑类型有关,遮阳形式是决定人在步行通道空间中是否感到舒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城市开始进行步行街建设,进入70年代步行街在西方国家大量流行。我国在9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步行街的规划建设。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步行街发展的原因以及城市中心步行环境的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李建东  曹坤梓 《山西建筑》2007,33(27):47-48
由重庆市三峡广场商业步行街的现场调研引发对高密度环境下商业步行街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探讨了此种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形态塑造、功能布置、环境设计、停留场所营造四个方面的设计方法,以期对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downtown Santiago is its three-layered pedestrian network, consisting of streets, pedestrian zones and commercial gallerie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vitality of downtown Santiago is because of its physical and configurational structure of streets, pedestrian zones and commercial galleries. This three-layered pedestrian network has been able to introduce a 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 of pedestrian flows into the urban block, thereby allowing for lower rent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tail, which in turn facilitates the social diversity of service providers and users in the historic centre of Santiago.  相似文献   

17.
董娟 《华中建筑》2006,24(12):108-111
步行街入口是步行街空间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人们进入行街的开端和“序幕”,是人们对步行街认知的重要标识,因此,步行街入口空间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实例对国内步行街入口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步行街入口空间环境设计的若干原则,以期为我国今后步行街整体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璐 《新建筑》2000,(4):41-43
针对当前商业步行街改造多而不精的现象,深入分析了步行街产生及其意义,并以广州市、中山市的几条主要步行街为例,进行理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从城市的角度提出将步行街扩大为步行街区的构想,并分析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特色往往由公共空间来展现,而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和街道活力正在逐渐丧失。选取上海的三条社区街道和一条商业步行街进行现场踏勘和问卷调查,分析对于不同功能的街道,行人在公共活动方面的需求以及目前街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卞瑞莲  刘福智  魏东波 《山西建筑》2010,36(26):338-339
以城市规划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步行街中人流量、人的行为模式等相关数据及活动特点,以青岛市台东三路步行街为例对商业步行街绿地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指导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