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SP430的高精度压力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精度测压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MSP430F2013的高精度测压方案。利用单片机上20ppm电压基准和16位AD,辅助以非平衡电桥和过采样的方式,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压力测量;通过BP神经网络智能化数据融合方法对压力传感器输出进行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参量(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该方案具有测压精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美国监测器制造公司的称作Bulksoruc超声波连续料位测定仪可供固体材料的测量使用,且主要由发送器和传感器/控制器两部份组成。而上述单独安置的发送器旨在易于对被测材料进行测量,与此同时相比之下要复杂得多的传感器/控制器部份,据称能提供良好解决难题的抑制回声技术。另外,所配置的称为Quest的计算机软件能保证对难于测定的散装固体物作可靠的测定。上述采用超声波技术原理的非接触型传感器或发送器皆能释放出超声波脉冲,后者会被被测物的表面所反射,故能以该被反射脉冲或回声返回该传感器或发送器的所需时间表征对距离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柔性传感器与受力被测体可以产生一致的形变,基于空间限域强制组装原理,以PDMS为基体,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分析微结构、膜片厚度、填料含量对感应膜片压阻特性的影响,选取三角微结构、厚度为0.3 mm、石墨烯含量为0.5%的导电薄膜作为敏感元件,使用PDMS薄膜将其封装为压阻式柔性传感器,传感器测量范围和对应输出阻值范围分别...  相似文献   

4.
为了消除高温环境下井下工具中位移传感器温度漂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位移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由LabVIEW编程语言进行算法实现,设计测试电路、通过非等间距温度采样记录位移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漂移量,由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温度补偿。通过仿真试验验证,该方法将高温环境下位移传感器的输出误差最大值由补偿前的4.5%降低到0.6%以下,有效地提高了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满足了井下工具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全电动注塑机注塑压力测量方法存在的缺点,在现有的注塑压力荷重元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材料泊松比为定值的原理,在荷重元弹性壳体上沿径向开槽对称地安装两个平面应变传感器,从而实现对注塑压力的测量。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需在弹性壳体上粘贴应变片,其具有以下特点:①使用者可以自行制造荷重元弹性壳体,大幅降低测量系统的成本;②极大方便安装及拆卸应变传感器,提高维修效率,如果荷重元的应变传感器损坏,只需旋松螺钉去掉应变传感器并更换即可;③输出信号具有良好的线性;④需要使用者自行标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油井在生产开发阶段产出流体的性质,对油井生产状况和油层生产性质进行评价,需要进行油井各层密度资料的录取,为此设计了一种音叉密度测井仪,本文叙述了该仪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方案,并通过理论和实验证明了被测流体密度与仪器响应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整流柜控制信号切换装置的应用原理,实现了直流传感器故障时直流控制信号的无扰动切换,保证了整流柜直流输出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激光非接触式四坐标测量仪图形输出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简述了叶片测量原理;采用MATLAB软件,对测得的叶片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spline工具箱,绘制了被测叶片截面的B样条曲线,建立了叶片的三维几何模型;最后实现了模型的超差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粉体材料电阻率的测试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粉体电阻率的自动测量仪器。它根据欧姆定律原理。其特征在于测量装置的机械部分使用了压力传感器,测量装置的电气测量部分采用了单片微机。具有智能化,能自动显示和输出打印实际测量结果,对加压去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0.
比色分析是一种检测目标物的方法,具有肉眼可见、操作方便、快捷、实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质量分析等领域。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催化性能,目前通常被当作信号转化元件应用在比色传感器中。核酸适配体(Aptamer, Apt)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且易于修饰和编辑,在比色传感器的设计中主要作为识别元件,也可以作为信号转化元件和信号放大元件。基于纳米材料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同时具备了两种材料的优点,可以实现对大多数目标物的检测,是极具潜力的比色传感器研究方向。总结了基于纳米材料和Apt结合的比色传感器的构建方案和显色原理,并简要归纳了其在农药、癌症标志物、生物小分子、抗生素、重金属离子等目标物检测当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