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路径包含着用户对内容、来源等的偏好信息,研究运用信息的传播路径来预测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方法。基于传播路径的信息过滤能力研究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和信息传播路径的转换方法。运用基于关联规则的分类算法对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分享行为进行预测。以新浪微博为例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在线社会网络中的活跃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微博信息传播预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洋  陈毅恒  刘挺 《软件学报》2016,27(2):247-263
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重要社会媒体,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针对微博信息传播预测问题展开综述.该研究对舆情监控、微博营销、个性化推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概述微博信息传播过程,通过介绍微博信息传播的定性研究工作,揭示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接着,从以信息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及以信息和用户为中心这3个角度介绍微博信息传播预测相关研究工作,对应的主要研究任务分别是微博信息流行度预测、用户传播行为预测和微博信息传播路径预测;继而介绍可用于微博信息传播预测研究的公开数据资源;最后,展望微博信息传播预测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微博转发行为是实现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微博转发预测对微博影响力分析、微博话题分析具有重要价值。现有微博转发预测研究大多围绕消息属性、用户属性等微博自身特征,该文提出融合热点话题的微博转发预测方法,对背景热点话题内容和传播趋势对用户转发行为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融合背景热点信息的转发兴趣、转发活跃度、行为模式等特征,并基于分类算法建立了面向热点话题相关微博的转发预测模型,在真实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6.6%,提升幅度最高达到12.14%。  相似文献   

4.
微博的传播效果研究对于提高市场营销效率、加强舆情监控和准确发现热点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以前传播效果研究中未考虑用户个体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为分析的微博转发规模和传播深度预测方法。从微博用户自身、用户关系和微博内容3个方面提取9个相关特征,结合逻辑回归(LR)方法提出一种转发行为预测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结合信息沿用户传播特点,通过逐级对相邻用户迭代统计分析得到转发规模和传播深度预测方法。在新浪微博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转发规模和传播深度预测的正确率分别约为87.1%和81.6%,能较好地预测出信息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 要: 微博服务已经成为加强人们互相沟通的重要媒体。微博区分于传统社交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为信息的分裂式传播。微博的信息扩散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为谣言的传播带来了良好滋润环境。如果能够预测某个信息是否会被爆发式地传播,以及哪些用户会加入到信息的传播中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中定义了三种模式的影响力:1)面向兴趣的影响力,2)面向社交关系的影响力,3)面向传播能力的影响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的影响力模型来区分和度量不同类型的影响力。进一步地,本文利用微博用户传播博文给影响力用户的意图来对影响力传播预测建模。预测模型能够预测新博文将来的扩散状态。本文利用真实的微博数据来评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准确性由于传统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罗知林  陈挺  蔡皖东 《计算机科学》2014,41(4):62-64,74
转发(Retweet)是微博中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机制,用户可以将其关注者(Follower)的有趣微博转发到自身平台,分享给他的粉丝(Fan),快速地实现微博信息的传播。主要对微博转发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取了重要特征,比如用户间的微网络结构、权重比率、用户个人信息等,以研究用户微博转发行为,然后基于以上特征提出了一个随机森林微博转发预测算法(RFMR)。实验结果表明,RFMR算法优于其他分类算法,可以有效地用来预测微博转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博的爆炸式发展,微博已成为消息扩散和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研究微博信息的传播对市场营销、舆情管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微博信息传播特点,结合传染病动力学原理,提出基于经典SIR(Susceptible-Infectious-Recovered)传染病模型的微博信息传播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微博用户转发行为对信息传播机理的影响,构建具有微博传播特性的演化方程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SISe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可以更准确地拟合和预测微博信息的转发数,从而预测得出微博信息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新浪微博的信息转发与传播特征为研究目的,并对传播行为进行预测.在获取大量新浪微博在线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各种影响因素特征并进行建模.提出基于用户属性、社交关系和微博内容三类综合特征,使用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对给定微博的用户转发行为进行预测.基于微博网关注关系拓扑,利用概率级联模型对给定微博的转发路径进行预测,为预测微博的影响范围提供依据.文中通过实验分析了新浪微博符合复杂网络特征、社交类特征对转发行为有重要影响,并验证了传播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微博转发预测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舆情监控、广告投放、商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兴趣、微博作者影响力及微博内容等信息均影响信息传播过程。转发行为预测的挑战性问题在于如何捕获更多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预测性能。提出基于混合特征学习的转发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并分析了局部社会影响力特征、用户特征、微博内容特征的计算方法;接着,基于分类器建立预测模型;最后,比较了不同类型微博的转发预测效果。在新浪微博平台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局部社会影响力特征、用户特征、微博内容特征都对转发预测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博内容特征的影响最大。随机森林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83.1%;与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准确率平均提高约7.4%,最高提高约10.8%。另外,该方法对自然灾害、环境、审判、维权等类型的微博进行转发预测时,效果更加明显,说明这类事件转发的规律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在线社交网络中,微博平台的便捷性和开放性,给信息的传播和爆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转发是微博平台上用户的重要行为,也是信息传播的关键机制。基于转发行为,分析一条推文是否被用户转发或者一段时间后的转发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信息的传播特性,探索用户的行为与兴趣,以此推进信息推荐、预防突发事件和舆情监控等应用发展。该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预测微博是否被转发及某段时间后的转发量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着重阐述了基于用户、社交和内容特征的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分析了微博转发行为的相关预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微博是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虚假消息产生和推广的重要平台,虚假消息的传播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为了快速、有效地识别微博虚假消息,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的虚假消息检测方法。首先,从评论的角度分析微博虚假消息和真实消息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取评论中的文本内容、用户属性,信息传播和时间特性的分类特征;然后,基于分类特征,采用GBDT算法实现微博虚假消息识别模型;最后,在两个真实的微博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BDT的识别模型能有效提高微博虚假消息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研究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在新浪微博传播所起的作用及微博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模式,提出了一种OLB微博传播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爬取微博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其次,拟合出与影响力有关的四个因素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给出权重计算方法;最后利用计算的影响力以及转发数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构建出OLB模型,从而对意见领袖传播作用及微博生命周期进行实验预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微博信息传播中意见领袖影响力与其微博的传播作用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误差分析得到四组数据的平均误差值分别为1.0%、5.0%、2.4%及5.1%,提出的OLB模型对于预测微博传播模式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的日趋流行与广泛使用,新浪等微博网站已经成为海量信息的来源,虽然传统的文本主题挖掘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但对于微博这种特殊结构的文本,传统的挖掘算法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研究。为了弥补目前微博平台主题挖掘方法的不足,以及考虑到微博信息的稀疏性,多维性等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预处理方法,将用户微博数据与AT模型结合,通过吉布斯采样进行微博主题挖掘,对作者主题进一步提取得到用户兴趣。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以及与LDA模型对比,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得到微博主题。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一种实时的信息传播和分享的社交网络平台,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微博中,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关系,添加自己感兴趣的好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但如何推荐高质量的关注好友,一直是个性化服务的难点之一.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一种微博好友推荐算法,旨在为用户推荐高质量的关注用户.该算法是对基于Seeker-Source矩阵分解模型的一种改进算法.文中分析了微博用户的多种数据源信息,并给出了相应的特征提出方法,最后将这些特征引入到Seeker-Source矩阵分解模型中,通过对模型的优化求解,得到最佳的参数因子矩阵,从而完成好友推荐.在真实的微博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微博等社交网络成为信息发布和共享的重要渠道。但同时,大量的反动、虚假、色情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谣言的恶劣影响日益突出,一些谣言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正常使用。如何对网络中的各类谣言进行检测,挖掘出谣言的源头及传播方式成为当前公安网信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微博谣言为例,根据现有的LCS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在构造序列表格时做了相应的改进,并根据改进的LCS算法比对分析微博谣言。初步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更高效地对微博谣言进行比对溯源,从而帮助公安机关发现微博谣言源头。  相似文献   

16.
微博客消息中经常蕴含大量实时交通信息,有望与现有实时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形成互补。该文针对微博客消息语义模糊性及用户描述差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微博客消息蕴含交通信息的D-S证据理论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微博客消息蕴含交通状态信息评价体系,利用百科知识提高评价精度,然后定义微博客消息源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通过证据合成与证据决策,实现微博客消息蕴含实时交通信息的甄别与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微博客消息蕴含实时交通信息的可信度进行有效判断,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不同微博客用户发布消息的信息内容,且较之传统的文本聚类融合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束珏  成卫青  邓聪 《计算机应用》2016,36(2):460-464
针对微博聚类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在研究微博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微博hashtag来增强向量空间模型,使用微博之间的转发关系提升聚类的准确性,并利用微博的转发、评论数以及微博发布者信息来提取聚类中的主题词。在新浪微博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发现,与k-means算法和基于加权语义和贝叶斯的中文短文本增量聚类算法(ICST-WSNB)相比,基于话题标签和转发关系的微博聚类算法的准确率比k-means算法提高了18.5%,比ICST-WSNB提高了6.48%,召回率以及F-值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话题标签和转发关系的微博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微博聚类的正确率,进而获取更加合适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18.
舆论在微博上的传播过程可以抽象成一个生长的复杂网络。在分析微博网络特性和用户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考虑新用户在进入网络时的同配性,建立微博关系网络的演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指出,微博网络呈现出指数与幂律的混合分布。对微博网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微博关系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服从指数截断的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微博已经成了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流行工具。由于Android系统的界面友好,给用户视觉上很好的享受,所以设计基于Android的腾讯微博客户端,系统采用OAuth认证和腾讯服务端连接,进行微博发表、评论、添加关注等操作,实现微博的功能,达到让普通用户可以在这个系统进行微博操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