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对抗病毒感染的战斗中,不断补充天然抗病毒活性化学因子,减少机体对病毒传染病的敏感性,增强抵抗力,尤为重要.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功能性化学因子,能够直接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干扰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迁移;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反应,调动肌体的能力“堵截”病毒,增强机体对各种疾病的防御力、抵抗力,同时维持自身的生理平衡.这些天然抗病毒活性化学因子来源广泛,对人体安全.  相似文献   

2.
人工免疫响应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人类免疫系统的免疫响应过程和免疫学中独特型免疫网络的假设,从免疫响应中B细胞的结合、B细胞的激励以及复制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人工免疫响应网络模型的新思想.描述了该免疫网络的结构模型、网络中各单元的相互作用和B细胞的克隆扩增以及网络结构的动态更新,并将网络对抗原的首次响应和二次响应进行了仿真.同人类的免疫系统类似,该免疫网络具有学习、记忆和辨识能力,同时具备分布、并行处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生物免疫系统保护了生物体不受外来有害细胞(包括病毒、细胞等)的侵袭,它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与计算机领域的安全系统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借鉴了生物免疫原理,设计了一个计算机免疫系统.使之保护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能够使计算机系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  相似文献   

4.
从免疫系统概念和作用机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分析入手,提出了城市水环境系统免疫机制.结合城市水环境的机体构成分析,讨论了城市水环境系统与生物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似性.基于自然免疫系统的多层次性、多样性、独特性、协同性、动态性、分布性和克隆选择等机理,提出城市水环境系统的人工免疫网络配置模型,分析了免疫遗传算法、免疫规划算法和免疫否定选择算法等模型解析方法.该模型是包含物质、能量、科技、管理、信息等内容的水环境功能的网络模型,具有人工免疫网络的反馈、自我调节和监测功能,当城市水环境系统受到外界破坏时,激活并增强其内在免疫系统机制可保证整个水系统的健康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一种新的思路,利用Agent计算机模型以及计算机仿真手段来研究免疫系统的宏观性能和某些重要细节,为进一步建立准确完善的免疫系统模型提供有力的依据. 与生物组织和试管中的实验相比,计算机免疫模型更容易设计和分析,且可直接获得实时细胞数目,不需人工统计,成本更低. 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模拟流感病毒入侵免疫系统后细胞的交互作用,并从中发现免疫系统的一些基本规律,同时也得到了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关键参数,如被感细胞释放病毒数目、病毒匹配度等.  相似文献   

6.
以药膳参麦鲢鱼为基础饲料对BALB/C小鼠进行喂饲实验,检测其免疫生理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迟发型过敏反应提高84.61%,溶血素提高23.50%,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升高45.94%,吞噬率升高28.09%,胸腺指数升高22.36%,脾指数升高17.08%。表明:药膳参麦鲢鱼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分析了免疫机理同计算机安全共同特性,最后介绍了人工免疫在计算机安全领域两个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病毒免疫系统(VIS)。  相似文献   

8.
白首乌总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白首乌总甙对小鼠免疫器官称重的影响,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的形态、吞噬消化功能、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以及与同体胸腺细胞结合的能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首乌总甙对小鼠免疫器官的称重没有影响;能激活小鼠腹腔MΦ,显著提高其吞噬消化功能,从而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能显著提高MΦ提呈抗原的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分析了免疫机理同计算机安全共同特性,最后介绍了人工免疫在计算机安全领域两个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病毒免疫系统(VIS).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分析了免疫机理同计算机安全共同特性,最后介 绍了人工免疫在计算机安全领域两个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病毒免疫系统(VIS)。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健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工免疫系统也成为了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热点.传统的动物实验虽趋于完善,却也出现了研究技术上的难关,研究员们无法通过传统的实验室环境模拟数量化的人体体内环境,更无法用人类活体做实验.这样,就产生了二维的免疫计算机模型,但也并没有完全贴切人体环境的要求.因此,我们利用Java 3D计算机三维模型以及计算机仿真方式来搭建类似于体内真实环境的人体免疫计算机模型,这可以使得人工免疫系统模型更加完善.与培养皿方式的实验相比,计算机模型的实验方式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系统智能性,对研究设计新的人工免疫系统方法很有意义.而且计算机模型具有准确性高、误报率低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利用Java 3D技术,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入对流感病毒免疫应答的仿真,结合免疫细胞的参数,模拟临床实验,期望得到一些规律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网络威胁已进入未知威胁时代。然而,传统网络安全基于“马奇诺”式的静态被动防御,缺乏自主性以及自我演化进化的内生安全能力,对未知威胁基本上只能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事后弥补。这种亡羊补牢的处理方法往往伴随巨大的损失,必须寻求新的思路。网络安全保护系统与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免疫系统无需病毒先验知识,学习推演能力强,天生具备未知病毒的灭活能力。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未知威胁”为核心,以“人工免疫”为创新手段,研究内生安全支撑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首先,通过模拟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面向内生安全的网络空间安全免疫体系结构,以提供如同人体免疫系统一样的网络内生安全能力;然后,基于 mRNA 免疫思想,提出一种基于mRNA免疫的可信任网络寻址与路由控制方法,以有效识别和防范路由劫持;通过基因进化演化等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基因进化演化的未知网络威胁自适应发现方法,以形成先验知识不完备条件下未知网络威胁的快速发现能力;通过模拟人体免疫系统“体温风险预警”以及“特异性免疫”机制,提出一种基于人体体温预警机制的网络动态风险实时定量计算方法以及一种基于特异性免疫的快速动态反馈迭代网络风险控制方法,提供先验知识不完备情况下的未知威胁风险评估与应对能力,实现未知攻击的自适应防御;最后,通过构建一个面向内生安全基于免疫的新型网络原型系统,对研究成果进行技术验证,同时根据验证结果对所提出理论及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藉此突破传统网络安全以“打补丁”为主被动防御的技术瓶颈。研究成果对网络空间安全保护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乳铁蛋白(LF)在抗炎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含人乳铁蛋白(hLF)基因的重组病毒Bm-hLF,接种蚕蛹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ELISA法检测rhLF的表达量,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其抑菌活性,并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探究口服rhLF蚕蛹粉对UC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rhLF在蚕蛹感染重组病毒120h后表达量最高达0.38mg/mL蚕蛹匀浆上清液;rhLF蚕蛹粉能抑制E.coli TG1的生长;口服rhLF蚕蛹粉可明显降低UC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减轻结肠组织炎症损伤,为今后开发一种新型、廉价的UC口服药物提供药效学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有效地检测病毒变种和未知病毒,受生物免疫系统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系统(AIS)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模型.通过引入动态克隆选择算法并对其改进,解决了训练过程中自我空间静态固定的问题,提高了病毒检测系统对于不断变化病毒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拥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可有效地检测病毒程序,并且具有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15.
将人工免疫算法和蚁群算法相结合形成免疫蚁群算法,运用免疫机理提取疫苗获得初始解,通过免疫操作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并用基于浓度的选择机制抑制算法的"早熟".将该算法用于求解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它的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棒线材无头轧制系统,对棒线材无头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一套棒线材无头轧制系统虚拟样机,设计了基于PROFIBUS总线的棒线材无头轧制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同步误差补偿的焊机移动控制的控制策略,并用单神经元复合控制器结合人工免疫调节机制对该系统闪光焊机的移动控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复合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焊机对轧制坯的同步跟踪精度,人工免疫反馈机制可显著增强焊机的抗干扰能.  相似文献   

17.
P2Y受体是嘌呤受体当中的一个小家族,属于GPCR8(G-proteincoupledreceptors)代谢型受体,通过选择性结合胞外核苷酸分子如ATP、ADP、UTP、UDP和UDP-glucose而激活。P2Y受体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调控了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2Y受体及其胞外核苷酸分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T细胞的培育机制,包括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提出基于T细胞免疫耐受的检测器生成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规则的基因表达方式同匹配规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灵活表示分类规则间的或关系,并且引入阴性选择算子,使算法能够更有效地生成检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