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细纱工序影响毛羽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分析了纺纱毛羽的危害,从纺纱工艺、纺纱器材、机械状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减少毛羽的措施。指出:毛羽直接影响纱线的光泽、外观和织物的风格,应进一步优化细纱纺纱工艺、纺纱器材等,加强对细纱机设备状态的维护,合理控制好车间的温湿度。认为:细纱工序采取精细化管理技术措施,有利于降低纱线的毛羽,减少毛羽对后工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粗纱、细纱、筒纱成形不良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纺纱疵品,分析了影响管纱卷绕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管纱卷绕质量与自动络筒工序、筒纱质量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说明:粗纱、锭速、回丝、钢领钢丝圈等是影响细纱管纱卷绕质量的主要因素;细纱卷绕质量对络筒工序及筒纱质量产生影响,细纱卷绕质量不佳是直接造成自动络筒工序效率下降、设备及器材损伤的根源。指出:在纺纱全流程控制过程中,凡是具有卷绕成形的工序,都会对下游工序的成纱质量造成影响和危害;细纱管纱不良成形会严重影响筒纱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强化对不良成形的控制,就是对自动络筒设备及器材、对棉纱质量的保护,也是稳定和提高自动络筒工序生产效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细纱工序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具体措施。加强设备维修管理,选择牵伸元件,对纺纱质量较差的细纱机进行牵伸改造;采用软弹胶辊等纺专器材提升纺纱质量;优化纺纱工艺;加强运转操作管理和操作法创新;合理调节温湿度,做好煤灰纱的防治工作等,均能有效控制细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减少细纱断头的工艺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减少细纱断头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细纱工序产生断头的原因,对细纱专件、细纱工艺与细纱断头、纺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减少细纱断头要与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粗细节和毛羽相结合,通过增大粗纱捻系数、增加胶辊压力、放大细纱后区隔距、适当缩小钳口隔距、采用大直径胶辊并适当前冲、选用新型的纺纱器材、锭速采用变频控制以及加强生产管理等,可以减少细纱断头,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细纱成纱质量,分别介绍新型上销、新型下销、压力棒、胶辊、胶圈、钢领、钢丝圈等细纱器材的作用机理、优势和不足,分析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和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出:新型纺纱器材专件对细纱工序成纱质量有重要影响,正确使用并发挥其优良性能,能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减少毛羽和断头;纺织企业应根据纺纱原料性能优选纺纱工艺、合理配置纺纱器材。  相似文献   

6.
罗荃  熊伟 《纺织器材》2022,(2):58-62
为了提高纱线品质和布面质量,详细阐述原料微观管理与微疵点的关系、清梳联精梳工序微观管理与微纱疵和织物疵点的关系、微尘对棉纱微疵点的影响,以及往复式细纱风机清洁和风箱式清洁器对细纱微尘的控制;通过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纺纱过程中细小纱疵对棉纱疵点和布面疵点的影响,说明纺纱企业做好微观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微观管理体现在细节管理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数据化管理,是原料、纺纱工艺、纺纱器材、棉纱以及织物质量控制的基石,也是纺纱厂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棉纱质量的关键;纺纱企业要控制微疵点,须制定微观管理制度,建立多工序、多指标微观管理模式,完善微观管理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粗纱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工艺在纺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纺纯棉纤维品种、非棉纤维品种和混纺品种对加大粗纱定量的要求;系统分析重定量工艺对细纱生产、车速和生产效率、成纱和织物质量等的影响。指出:重定量工艺虽然能挖掘前纺各工序机械设备和工艺的潜力,但在细纱工序却要受到生产环境、设备、器材、原料质量和纺纱号数等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长期采用重定量工艺纺纱的细纱机,专件、器材的损坏十分严重,导致大量次品纱产生;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根据纺纱纤维性能、品种和号数确定粗纱定量的大小,不能随意、盲目,否则将影响细纱生产效率,增加细纱机相关部件的损耗和吨纱的耗电量。  相似文献   

8.
张凤  周湘祁 《毛纺科技》2012,40(6):12-15
从纺纱器材和纺纱工艺出发,探讨影响纯苎麻纱线毛羽的因素。分析对比不同的钢领型号和表面状态、细纱锭子速度、导纱钩直径、细纱加捻程度、槽筒速度、络纱张力等条件下纺制的16.7 tex纯苎麻细纱,在标准状态(温度20℃,湿度65%)下采用长岭YG172A型毛羽仪测试纱线毛羽情况,了解不同纺纱条件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制定改善措施,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实验表明:细纱、络筒速度是影响纱线毛羽的关键因素;4 mm以下的纱线毛羽占80%~90%,毛羽主要在细纱工序产生,络筒工序增加较快。因此,优选合理的纺纱器材和纺纱工艺,采用新的纺纱技术和纱线后处理技术是减少纱线毛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纱线的产量和质量,分析细纱工序的任务与操作管理对纺纱质量的重要影响,以及细纱工序在清洁生产、品种改纺、合理巡回、交接班制度、举办操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练兵方面向先进班组郝建秀小组、赵梦桃小组等学习的现实意义。指出:加强纺纱操作管理能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总结好的操作方法、探索适合新型细纱要求的操作方法是减少纱疵、提高纺纱产量和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细绒棉纺精梳细号纱强力不匀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降低由细绒棉纺出的CJ 9.7 tex纱的强力CV、稳定提高成纱强力,通过生产实践优化了纺纱工艺参数.开清棉工序适当降低打手速度;梳棉工序合理选用针布;精梳工序适当增加落棉;并粗工序合理牵伸分配;细纱工序优化配置牵伸器材,确保锭带传递稳定;加强温湿度管理.实践表明:通过优化工艺,选配器材并加强生产管理,CJ 9.7 tex纱强力CV得到控制,平均强力稳定提高,产品质量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乐峰  凡启光 《上海纺织科技》2008,36(3):22-23,50
在各工序尤其细纱工序生产特细纱时,利用各种纺纱器材进行了对比试验,不断优化各种配置,逐步改善成纱的条干和毛羽值,最终使JC 5.8 tex成纱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对不同的细纱工艺、不同的纺纱器材选配等方面,分析细纱毛羽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如何选择工艺和纺纱器材来有效地减少细纱毛羽的产生,提高细纱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集聚纺CJ 14.6tex纱质量下滑、条干恶化的问题,介绍从前纺到细纱工艺的优化措施,重点探讨细纱主要器材专件如胶辊、胶圈、网格圈、压力棒上销和摇架等的优选和使用管理,并进行纺纱实践对比。指出:生产工艺、设备、原料品种以及器材专件选择和使用均会影响纺织品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应根据生产实际,优化各工序工艺,做好纺专器材的优选及使用管理,加强技术交流、市场调研以及客户走访,不断创新,方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晏顺枝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4):33-34,42
在细纱工序生产特细纱时,进行了各种纺纱器材的使用试验,其中包括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抗绕低硬度铝衬不处理胶辊、新型下销、高耐磨导纱钩、高精密合金钢领等。通过试验表明合理选用纺纱器材可逐步改善成纱的条干值和毛羽值。  相似文献   

15.
石武铎  陈瑾 《纺织导报》2006,(6):36-37,40,46
纺制高质量的特高支纱线关键取决于原料、设备、纺纱的器材和合理、科学的纺织工艺。文章介绍了特细号纺纱的工艺流程及各主要工序,如清花、梳棉工序、精梳、并粗、细纱等工序的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细纱断头的原因及改善措施。通过分析细纱在实际生产中产生断头的原因,并从原料和纺纱各工序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指出:影响细纱断头的因素有很多,应主要从降低纺纱张力最大值、提高棉纱强力最小值和减少纺纱张力波动等方面采取措施。认为:降低细纱断头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原料性能、设备、工艺、运转操作、温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降低细纱断头不仅有利于减轻值车工的劳动强度,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棉纱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大多数棉纺企业实际纺纱速度不高的现状,以环锭细纱机高速的界定为切入,比较了4个国家不同纺纱企业不同细纱品种、不同机型所对应的锭速,提出了细纱机高速应满足的条件;从原料选配、设备型式、设备的维护保养、器材专件的合理选用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细纱高速的因素及对策。指出:实现细纱高速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原料、设备、工艺、环境和专件器材等多方面,也是企业基础管理、综合管理的体现;细纱速度选择要结合不同机型、不同品种综合考虑,以满足质量要求、合理控制细纱断头为前提;棉纺企业应结合不同品种及设备条件,逐步提高纺纱速度,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实现优质、高速生产。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细纱牵伸纺纱器材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测试分析了数种新型纺织器材与传统纺纱器材纺纱质量的差异.分析了新型纺纱器材摩擦力界对纤维运动的控制特点,并进行了不同纺纱工艺配置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纺纱器材能加强对牵伸区浮游纤维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成纱条干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探讨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的纺纱原理及效果.分析了细纱牵伸不匀产生的原因、细纱前区附加压力棒的纺纱特点、V形牵伸后区特点及加装压力棒后改善成纱质量的机理,并对细纱前区和后区附加压力棒前后的纺纱情况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V形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后消除了纱条进入中钳口时的包围弧,加强了后区中部的摩擦力界,纺纱质量提高.前区附加压力棒后使胶圈钳口更加靠近前钳口,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加强,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但存在操作清洁难度加大,纱疵率和管间不匀有所增大的问题.指出:细纱牵伸附加压力棒装置在使用中要注意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并合理配置相关工艺,才能充分发挥新型器材的作用,保证纺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对7.3 tex纯棉精梳纱的纺纱工艺进行了探讨分析,针对长绒棉细度细、长度长、含杂少,以及特细纱纺纱难度较大的特点,合理配置纺纱工艺流程,优选各工序工艺参数。加强管理,正确选择锡林、盖板针布。细纱工序是纺特细纱的关键工序,采用低锭速、小钢领、轻钢丝圈及与前区紧隔距、强加压的工艺原则,最终使成纱质量超过乌斯特25%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