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综述我国铜冶炼工业节能减排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铜冶炼工业在规模、工艺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已全面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应用的主要熔炼技术为奥图泰闪速熔炼,占50%;浸没式顶吹,占25%;其余为富氧底吹和侧吹.我国铜冶炼从精矿到阳极铜工艺能耗在200~400 kgce/t阳极铜之间,部分企业能耗水平居于世界领先,整体而言,在余热回收和过程节能方面,还有一定潜力;在SO2排放方面,我国铜冶炼工业硫的捕集率在98%~99.5%,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但整个铜冶炼工业SO2减排潜力小于10万t/a;高砷物料和重金属废水处理渣的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是今后我国铜冶炼工业减排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内铜冶炼企业面临的原料状况技术特征和资源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国铜矿山资源现状,由于国内巨型铜矿少,品位低,且不少骨干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开采,资源已近枯竭,铜冶炼企业面临原料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国内铜冶炼几乎都是采用火法流程,骨干企业都已基本完成了熔炼工艺改造,拥有先进的熔炼技术和装备,但火法精炼设备落后,电解厂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文章最后还对铜冶炼企业今后的资源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21年我国产出约110亿吨固体废弃物,其中40亿吨为工业固体废弃物,12亿吨不同程度含有价金属,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重点针对复杂多金属典型固废,介绍了国内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技术,包括铜冶炼过程含砷物料、铅锌冶炼渣、废锂离子动力电池、废催化剂、电镀污泥和氰化渣等典型固废。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典型固废特别是危废的处置体系,但存在处置能力不足、技术装备参差不齐、处理不彻底、经济性差等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将向着规模化、高温无害化、协同冶炼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铜资源、铜冶金技术的现状,结合国外铜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简述了近年来我国引进消化和开发研制的新技术;分析了我国铜冶炼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废杂铜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源、循环经济、环保与节能以及冶炼技术水平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废杂铜工业的主要现状,对废杂铜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废杂铜工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设想,从而实现环保、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技术革新等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钨冶炼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钨冶炼在开发处理多种资源的工艺技术,钨钼分离技术,从低品位钨矿物原料和含钨废料中生产高纯APT,钨冶炼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水平,膜分离技术在开发无污染钨冶炼工艺的应用,超细钨粉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今后钨冶炼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铜电解沉积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铜电积技术的应用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铜冶炼工业中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未来铜电积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铅冶炼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在目前一段时期内仍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铅冶炼技术并存的局面,但未来铅冶炼发展趋势是现代铅冶炼技术将逐步替代传统的铅冶炼工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欧洲废杂铜冶炼厂的冶炼工艺,分析了我国废杂铜冶炼工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废杂铜冶炼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世界铜资源的产销及我国铜工业的状况, 重点表述了铜的火法和湿法冶炼两大系统今后发展的趋势:一是以闪速熔炼实现的四高(高富氧浓度、高冰铜品位、高热强度、高SO2浓度)技术方向。二是集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的化学采矿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再生铜资源的来源,以及对国内外再生铜资源回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在再生铜占比率、专业规范的管理经验以及技术装备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并对我国再生铜行业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深部岩体相比浅部岩体具有强流变性、强湿热环境和强动力灾害等差异,相关岩体力学理论和开采技术不再适用于深部金属矿开采.因此本文对深部岩体力学、深部建井提升、绿色开采、智能开采这4个金属矿深部开采的关键理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性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最后,基于现阶段深部金属矿开采的关键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极深部岩体力学理论、进行原位流态化开采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建设超大型深部智慧化无人矿山这3个方面的展望.随着金属矿开采深度不断下降,亟需研究金属矿深部开采相关理论技术,确保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地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13.
锌是现代工业所必需的有色金属,属于很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在世界所有金属产量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铁、铝和铜。随着低品位难处理锌资源的种类和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湿法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锌的生物浸出技术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展示出了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首先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含锌资源的矿物特征,并对其生物可浸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目前锌的生物浸出体系,所用浸矿菌种,浸出过程所涉及的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以及浸出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接着,对锌的生物浸出技术现状和工艺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锌的生物浸出工艺的发展趋势及后续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高效浸锌菌种的选育驯化、与之相匹配的工艺及装备研发,是锌的生物浸出当今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阐明了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的意义以及废料的主要来源,对贵金属二次资源的预处理方法以及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回收利用方法等进行阐述,比较了目前国内外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贵金属的处理技术,分析了相关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非高炉炼铁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铿  杨天钧  陈平  李荣波  王长秋 《钢铁》2002,37(7):63-67
先进国家利用熔融还原技术开发了高温焚烧炉,这种带有焦炭床,富氧和双排风口的高温炉,可以达到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由于我国的资源条件有限和国内高炉喷煤量的迅速提高,应用非高炉炼铁技术在国内形成规模产业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利用非高炉炼铁技术,特别是其中的熔融气化炉技术,开发适合处理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工艺,可以使我国环境保护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也为非高炉炼铁技术在国内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铜资源的短缺与再生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龙 《南方金属》2006,(2):5-9,57
中国既是铜资源较贫乏国又是最大铜消费国,其铜资源的有限性和紧迫性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一、二次铜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废铜再生产业,由最大铜消费国转变为最大铜资源再生国.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我国焦化行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我国与国外焦化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大型焦炉比例低;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少;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集中度偏低等,是中国焦化工业发展的瓶颈。为使我国从焦炭生产大国变成焦化技术强国,"十二五"应该开发和推广低NOX排放的大型顶装焦炉、大型捣固炼焦、干熄焦、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节能的脱硫脱氰技术;研发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利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和新型焦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建设和发展大型煤焦油加工和大型苯加氢装置。  相似文献   

18.
对2008年铜及铜合金粉末行业的生产状况进行了统计和详细分析,介绍了铜及铜合金粉末生产工艺和装备上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今后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废杂铜制杆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内铜资源极其贫乏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废杂铜再生利用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国内废杂铜制杆技术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引进的西班牙拉法格火法精炼制杆技术的工艺和设备及其应用现状、优势进行介绍,提出拉法格技术需要探讨的问题,并对国内废杂铜制杆技术的创新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铜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废杂铜的回收和再利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废铜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与分布、企业结构、工艺设备水平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废杂铜的发展现状,指出废杂铜回收和再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废杂铜回收利用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