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γ-Al2O3载体制备中连续化水洗对拟薄水铝石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γ-Al2O3载体制备中连续化水洗取代间歇式水洗后对前驱物拟薄水铝石织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分析仪(DTA)、氮吸附脱附仪和汞孔计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水洗连续化对物质晶相、粒径、结晶度以及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化水洗不影响拟薄水铝石的物相组成以及一次粒子的粒径和形状,而二次粒子粒径及其聚集体的大小与间歇式水洗有明显差异。借助差热分析以及Al2O3·nH2O中化学结晶水n值的计算,对拟薄水铝石的有序度进行了考察,发现连续水洗有利于拟薄水铝石从无序向有序的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2.
氧化铝(拟薄水铝石)的孔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赵琰 《工业催化》2002,10(1):55-63
本文阐述了负载型催化剂常用载体γ-Al2O3其前驱物拟薄水铝石的孔结构特征。这些初始粒子保留它们的相应结构,并对拟薄水铝石在300℃以上焙烧转化为γ-Al2O3的孔分布有显著影响。介绍了如何区分无定形、拟薄水铝石和薄水铝石;考察了制备方法,焙烧、水热处理条件,扩孔剂及改进挤条或成型对γ、θ-Al2O3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γ-Al2O3经过较低温度的水热处理后的晶型变化情况。XRD、SEM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影响γ-Al2O3再水合产物晶型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温度。100 ℃以下水热处理的产物是湃铝石,100~110 ℃水合产物是湃铝石和薄水铝石的混合物,110 ℃以上水热处理的产物是薄水铝石,且不经过湃铝石的中间阶段。随着水合温度升高,薄水铝石的结晶度增大。在保证充分润湿的前提下,水合产物的结晶度和晶粒度与水铝质量比无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γ-Al2O3载体制备中拟薄水铝石水洗的连续化。方差分析表明,第一阶段洗水的pH是影响脱氯效果的关键因素,初步得出水洗连续化的优化条件。与国内外传统的间歇式水洗相比,收率从80%提高到99.7%,所需洗水量仅为原来的1/3,而处理500 kg物料的生产周期也从10 h缩短到2~3 h。  相似文献   

5.
采用在拟薄水铝石溶胶中分别掺杂纳米(Ce-Zr-Pr)O2固溶体粉末和前驱体溶胶的方式,制备(Ce-Zr-Pr)O2/γ-Al2O3蜂窝陶瓷载体涂层。并利用XRD、H2-TPR、BET和氧脉冲等手段研究掺杂方式对涂层的晶相结构、还原性能、比表面积和储氧性能的影响,由SEM照片观察涂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两种掺杂方式制备(Ce-Zr-Pr)O2/γ-Al2O3涂层均具有较好的织构和储氧性能。其中前驱体溶胶掺杂方式制备涂层液的粒径小,分布范围窄,且涂层表面光滑均匀,比表面积和储氧性能较高。(Ce-Zr-Pr)O2/γ-Al2O3蜂窝陶瓷载体涂层负载的单Pd三效催化剂具有低的起燃温度和优异的三效催化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进行异丙醇铝水解制备高纯拟薄水铝石和高纯多孔γ-Al_2O_3的研究。合成路线以异丙醇铝为原料,改变反应过程中水化液组成、水化温度和水化时间,制备一系列拟薄水铝石及其焙烧产物多孔γ-Al_2O_3。结果表明,水化液中异丙醇的存在会抑制无定型氢氧化铝的晶化,但也有助于形成大孔径、高比表面和大孔容的氧化铝;纯水体系下,60℃以下水化会出现三水铝石,60℃以上水化的产物则为拟薄水铝石;γ-Al_2O_3孔结构与前驱体拟薄水铝石的结晶度有关,晶粒越大的拟薄水铝石,焙烧所得氧化铝的孔径和孔容也增大。因此,水化条件的改变可以实现拟薄水铝石结构的控制,进而获得不同结构的多孔氧化铝。为由异丙醇铝水解制备高纯拟薄水铝石和多孔氧化铝的工业化提供相应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拟薄水铝石、SiO2微球颗粒和纳米CuO为原料,经有机溶剂分散粘结、相转化和焙烧成型制备了CuO/γ-Al2O3/SiO2负载型催化剂。采用SEM,XRD,BET和ICP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和组成分析。在不同浓度、pH、温度和盐浓度下,测试了负载型催化剂对废水中难降解酚类物质的催化氧化效果。经60℃下2 h催化氧化处理后,100 mg/L COD的苯酚降解率可达81.79%,出水COD低至19.00 mg/L,因而可应用难降解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CuO-ZnO-Al2O3环己醇脱氢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用于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的CuO-ZnO-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进行研究,采用BET、DTA、XRD对催化剂结构如比表面、孔结构、晶相组成及晶粒大小进行了表征,并对结构与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及BET法比表面测定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两批用于SO2工业氧化的V2O5-K2SO4/硅藻土催化剂(A和B)的物相结构、催化活性和比表面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催化剂B在工业生产中快速失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邱琳 《工业催化》2006,14(7):49-51
考察了制备方法、活性组分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Cu/Al2O3 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的Cu/Al2O3催化剂活性最好;负载Cu质量分数为15%时,催化剂的活性温域最宽,最大活性温度最低,催化活性最好;最佳焙烧温度为750 ℃。  相似文献   

11.
Pd/Na2O/K2O/γ-Al2O3三元催化活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浸渍法制备了活性γ-Al2O3涂层及Pd/Na2O/K2O/γ-Al2O3三元催化剂。考察了γ-Al2O3涂层比表面积随高温老化时间变化的规律。在实验室模拟尾气配气系统上,对Pd/Na2O/K2O/γ-Al2O3三元催化剂的起燃温度、抗高温老化及抗SO2中毒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本文的γ-Al2O3涂层能经受1050℃的高温老化。Pd/Na2O/K2O/γ-Al2O3三元催化剂经900℃高温老化两次共13h后,其最大催化活性几乎不变,其老化样经600℃硫中毒1h后对CO和HC的催化转化率仍在75%以上。Pd/Na2O/K2O/γ-Al2O3新鲜样的起燃温度为280℃,二次老化样的起燃温度为320~350℃,具有很高三元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SO42-/SiO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乙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小宁 《工业催化》2006,14(8):41-4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ZrO2基质材料,然后通过浸渍法制备SO42-/SiO2-ZrO2固体超强酸。对SO42-/SiO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乙酯的合成反应进行了研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稀硫酸浸泡16 h,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用量为每摩尔乳酸1.5 g。反应酯化率达92.7%。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拟薄水铝石和添加Ce的拟薄水铝石制备铝溶胶,经过堇青石(Cord)表面涂覆和Pd溶液浸渍,得到浸渍法和溶胶法Ce改性的Pd/γ-Al2O3/Cord整体式催化剂。采用XRD、SEM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评价其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性能,并考察Ce的不同添加方式对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e的添加可提高Pd基整体式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溶胶法优于浸渍法。随着Ce添加量的增加,浸渍法改性的Pd基催化剂催化性能有所降低,溶胶法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溶胶法中Ce的添加物与γ-Al2O3涂层充分融合,提高了涂层的热稳定性和活性组分的分散度,0.5Pd/γ-Al2O3(3.0Ce)/Cord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
Zn2+离子掺杂对负载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钛酸丁酯和ZnSO4·7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钛片、玻璃、釉面瓷砖、陶瓷、不锈钢和铝片六种载体上制备了Zn2+掺杂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Zn2+掺杂浓度下不同载体表面上制备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TiO2薄膜的掺杂效果与载体的类型密切相关,并且不同载体其Zn2+掺杂的最佳浓度也不同。Zn2+掺杂后,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提高最大的是釉面瓷砖,其次是钛片、玻璃、陶瓷。不锈钢和铝片上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不但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  相似文献   

15.
溶胶-凝胶法制备CuO/γ-Al2O3 催化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γ-Al2O3 颗粒和CuO/γ-Al2O3 吸附剂颗粒,研究制备吸附剂工艺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uO/γ-Al2O3 吸附剂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孔容和均匀的孔径分布,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如省去冲洗过程、增大溶胶浓度和提高氧化铜的有效负载量。对比分析了改进工艺前、后吸附剂的孔结构特征,简化后的制备工艺不仅缩短吸附剂制备周期,也降低吸附剂制备成本。对吸附剂进行了脱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CuO/γ-Al2O3 催化剂在(250~400) ℃,脱硝率维持在85%以上,活性高于浸渍法制备的同类型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沸石负载TiO2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酸正丁酯和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纳米TiO2/沸石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分析比较了负载与非负载TiO2降解效果的差异。探讨了pH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用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回收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沸石负载的TiO2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不易失活及可再生性,TiO2最佳负载量为2.98%。  相似文献   

17.
Mn2+-SiO2-TiO2纳米薄膜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定国  孙荣  冯雪风 《工业催化》2005,13(11):50-53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Mn2+掺杂TiO2催化剂的基础上,掺入SiO2纳米粉体,制备了一种新的Mn2+SiO2TiO2纳米薄膜。以甲醛为降解对象,探讨该种新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并与单纯TiO2薄膜、Mn2+-TiO2薄膜和SiO2-TiO2薄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00 ℃焙烧,掺杂m(Mn2+)∶m(SiO2)∶m(TiO2)=1.0∶12∶100 时,Mn2+-SiO2-TiO2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150 min后甲醛降解率达88%,是单纯 TiO2薄膜的1.8倍。该薄膜稳定性较好,经重复7次使用,最大降解率只下降7%,表明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工业拟薄水铝石做了深入表征,并详细研究了拟薄水铝石胶溶酸铝比、催化剂中拟薄水铝石含量以及铝溶胶含量对催化剂重油分子裂化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拟薄水铝石酸化酸铝比(体积质量比,mL/g)从0增至0.20,孔体积从0.39 cm3/g降至0.27 cm3/g,酸化后酸量先增加后减少,同时催化剂的孔体积下降,重油转化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催化剂中拟薄水铝石质量分数从10%增至25%,催化剂重油转化能力逐渐增强,但随着拟薄水铝石含量的增加,重油产率下降趋势逐渐减小;铝溶胶含量增加将导致催化剂孔体积下降,催化剂重油转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固体超强酸SO42-/TiO2催化合成氯乙酸异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广恩 《工业催化》2007,15(2):47-48
研究了以氯乙酸和异丙醇为原料、锐钛晶型纳米TiO2粉体制备的固体超强酸SO42-/TiO2为催化剂合成氯乙酸异丙酯。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条件为:氯乙酸用量0.2 mol,催化剂用量1.50 g,n(氯乙酸)∶n(异丙醇)=1∶1.5,反应时间3 h,酯收率达96.3%。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制备TiO2空气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RD等手段对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纳米粒子的表面特性及其对空气环境中乙醛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乙醇与钛酸四丁酯体积比、溶胶pH、加水量和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降解乙醛的活性有显著影响。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较短胶凝时间制备出的纳米粉末晶粒尺寸较小,活性较高。焙烧温度不但影响TiO2粉末的粒径,而且对晶型的组成也有影响。锐钛矿晶型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金红石晶型,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的临界温度在(500~600) ℃。实验得到TiO2最佳制备条件为:V(乙醇)∶V(钛酸四丁酯)=4、溶胶pH=3.0、加水量4 mL和焙烧温度(400~5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