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矿浆浓度、浸出温度和压力、金属离子浓度、胶体物及矿石粒度等因素对铀酸法加压浸出矿浆过滤性能的影响,以及改善其过滤的方法。试验发现,在满足铀浸出率要求的条件下,三价铁的结晶形态和在溶液中的浓度是影响矿浆过滤速度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7,26(1):43-43
Kazem Mirjalili和Mahshid Roshani介绍了用改进的树脂矿浆法从低品位铀矿石浸出矿浆中分离铀。试验中,设计并较准了4个小型空气搅拌槽。分批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从碳酸盐铀石高压碱法浸出溶液中,综合回收钼、铼的方法。高压浸出矿浆经液固分离后,清液进行硫酸化,采用分步萃取法,从溶液中依次萃取分离铀、钼、铼,达到三种有用金属的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通货膨胀,矿石中铀品位的降低和必须开采新型矿石(10%以上是已探明但还未算进要开采的铀资源中,要求用新方法处理)引起的基建费和生产费用的提高,以及对排放至尾矿坝尾矿中的放射性核素和化学物质浓度的严格要求,都刺激了旨在改进工艺过程及其设备装备的科研和实验设计工作。本文分析了已进行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水冶工序前的矿石准备工作、浸出、固液分离;第二部分——从清液和矿浆中提取铀和矿石加工厂废物的处理;第三部分—综合利用铀原料、从磷酸盐中副产回收铀、地下浸出和堆浸。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A.niger)在深层培养时具有复杂的生长形态,其直接影响黑曲霉的代谢产能。然而,黑曲霉浸矿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浸出效果的影响还未得到重视。通过黑曲霉浸铀的单因素实验,考察浸出时间、孢子接种量、碳源种类与用量、初始pH值、矿浆浓度对黑曲霉的形态特征与铀浸出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浸出条件下,黑曲霉呈现出3种不同形态:紧实的生物矿石颗粒、松软的生物矿石颗粒和散状菌丝,当铀矿粉被黑曲霉完全包裹形成紧实的生物矿石颗粒时,铀的浸出率最高。在浸出时间4 d、孢子接种量1×10~8 spores·L~(-1)、蔗糖浓度25 g·L~(-1)、初始pH 6、矿浆浓度2%的条件下,可形成紧实的生物矿石颗粒,铀的浸出率达76.26%。  相似文献   

6.
对某铀矿山低品位铀矿石开展了不同矿浆浓度的细菌浸出摇瓶试验。在相同浸出条件下,经90h浸出,10%、20%、30%和40%矿浆浓度的铀浸出率分别为77.76%、76.20%、60.04%和35.85%,通过适度控制矿浆浓度可以维持比较好的铀浸出效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T.f菌浸出铀钼共生矿石的试验结果。经过耐钼驯化培养的菌种对铀钼共生矿石浸出210d,铀的浸出率达98%以上,钼的浸出率达41%。浸出过程中,细菌氧化矿石中的硫化矿物产生的酸,能满足浸出过程中的酸耗。  相似文献   

8.
用浓酸熟化法溶浸含铀火山岩矿石中的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用浓酸熟化溶浸法处理含铀矿石具有试剂用量少、铀浸出率高、固液分离容易等优点。目前美国、法国、尼日尔等国均有用此法生产铀的水冶厂。我国也将此法运用于含铀矿石铀的提取中。本文探讨了含铀火山岩矿石浓酸熟化溶浸工艺条件、溶浸后矿渣中矿物成分的变化及铀存在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低品位铀钼伴生矿复杂矿性的特点,开展了加压碱法浸出试验,分析了难处理铀钼伴生矿加压碱法浸出的主要反应原理及反应机理,查明了浸出的主要难点是硫化物包裹体中钼的有效浸出以及胶硫钼矿的有效破解溶解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0.147 mm、总压0.7 MPa(氧分压0.5 MPa)、碱总用量16%(碳酸氢钠4%、碳酸钠12%)、反应温度110℃、浸出液固比1.5、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尾渣中铀和钼的品位分别降至0.009%和0.125%以下,浸出率分别达到89.77%、84.62%以上。解决了包裹型难处理硫化钼的高效分解的难题,实现了铀、钼金属的高效回收,为该类型矿石处理提供了技术路线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柱浸试验,探析不同粒度(2.5~5、5~10、2.5~10 mm)铀矿在生物浸出过程中金属离子与铀浸出的规律,分析柱浸过程中pH、Eh、K+、Ca2+、Na+、Mg2+、Al3+、Fe3+与铀的浸出行为,并运用PHREEQC计算金属离子的饱和指数及浸出液中铀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铀矿中K+、Ca2+、Na+、Mg2+、Al3+、Fe3+与铀的浸出趋势相似,粒度越小该铀矿中浸出的金属离子越多,经过66 d柱浸试验,三种粒度的铀矿铀浸出率分别为85.93%、69.75%、79.65%。酸化阶段及菌浸阶段硬石膏达到饱和,酸化阶段磷酸铀酰达到饱和,菌浸阶段氟化铁达到饱和。柱浸浸出液中铀主要以正六价存在,酸化阶段铀化学形态主要为硫酸铀酰及磷酸铀酰,菌浸出阶段主要为硫酸铀酰及氟化铀酰。  相似文献   

11.
对某铀矿石进行了多桶串联细菌溶浸试验,分析了串联装置和充气时间对浸出率、酸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矿石三桶串联、两桶串联和单桶的铀平均浸出率分别为82.33%、81.42%和83.62%,同一串联工艺中,越靠后的桶的铀浸出率越低,耗酸也越低;另外,充气可以明显加快离子交换速度,提高细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某铀矿石微生物柱浸翻柱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铀矿堆浸生产线的矿石为原料,考察微生物柱浸翻柱方式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13天试验,两柱液计累计铀浸出率分别为80.62%和76.49%,渣计铀浸出率分别为88.67%和85.24%,耗酸率分别为9.17%和9.04%。在酸化阶段提前翻柱可有效减轻泥化、板结现象,促进铀的浸出。  相似文献   

13.
低品位铀矿石微生物柱浸试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某低品位铀矿石进行了不同喷淋条件的微生物柱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混合菌群对目标铀矿石具有较强适应性,浸出周期172d,菌浸期间5%和10%喷淋量条件下渣计平均浸出率分别为87.70%和88.53%,耗酸率分别为5.36%和5.37%。菌浸阶段采用较大喷淋量可提高浸出率,但液固比会显著增加,综合成本相应提高。因此,喷淋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铀资源回收率与浸出成本。  相似文献   

14.
铀矿石不同酸度下细菌的溶浸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铀矿石在不同酸度下细菌溶浸浸铀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浸出过程中铀浸出率、酸耗和细菌生长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铀矿石不同酸度下细菌溶浸效果较好,液计平均浸出率为87.7%,渣计平均浸出率为94.1%;另外,在酸化阶段,硫酸浓度对浸出总耗酸影响不大,但浓酸可以大幅度缩短酸化时间;在细菌浸出阶段,pH越高耗酸越低,细菌生长情况越好,但铀浸出率并未随之增高,主要是因为较高pH的浸出液中容易产生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矾沉淀,阻止了铀的进一步浸出。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某砂岩铀矿床含矿层中钙质夹层的铀矿品位高、夹层厚度大,是否考虑钙质夹层对于计算整个矿层的储量和可浸出资源量影响显著。基于试验井测井解释资料,描述了含钙质夹层铀矿床矿层特征,识别了钙质夹层主要测井响应特征,通过线性插值方法,计算了铀矿层的储量。结果显示,钙质夹层储量占总储量的25.2%。结合柱浸试验和岩心样品试验数据,构建了含夹层砂岩型铀矿床可浸出资源量计算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中性浸出条件下,在不考虑夹层时,该单元可浸出资源量为16 978 kg。考虑夹层的储量及CO2增渗效果时,可浸出资源量为17 210 kg,较不考虑夹层时提高了1.36%,其中钙质夹层中铀矿浸出率为2.37%。定量考虑了多种增渗技术对可浸出性的影响,酸法和超声波增渗技术约能分别提高钙质夹层浸出率到7.84%和9.42%,该单元可浸出资源量较不考虑夹层时分别提高了4.51%和5.43%。理想条件下爆破增渗可实现钙质夹层的最大化开采,但会抑制常规矿层的高效浸出。研究表明,含夹层铀矿床中钙质夹层的铀矿能否有效浸出对总浸出量影响较大,对夹层采取一定的矿层增渗技术可显著提高浸出量。  相似文献   

16.
某铀矿石微生物浸出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在前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在不同酸度下加菌,通过对比总浸出率、总耗酸率、以及泥化板结等现象探索降低酸耗、减少板结、提高浸出率、缩短周期的微生物浸铀工艺流程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降为2.45时开始加菌的方案是可行的,并且在菌浸阶段采用10%的喷淋量连续喷淋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溶浸范围的确定是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的重要一环。以内蒙一个铀采区为例,以水动力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为基础,分别用pH<2、水力梯度趋于自然流场和迹线累积流量贡献率>97%三种方式确定溶浸范围,对比分析三种条件下确定的溶浸范围。可以得到:1)三种方法确定的溶浸范围均与铀矿溶解范围相近,可以用来表征溶浸范围;2)三种方法在边缘位置与铀矿溶解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pH圈定范围与之最为相近;3)以pH<2为标准的操作难度较小,其余两种方法数据处理较复杂。pH<2最适合用于表征溶浸范围。  相似文献   

18.
高氟铀矿石微生物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进行高氟铀矿石微生物堆浸工业试验。上堆矿石4 315 t,矿石粒径-6 mm,品位0.186%,渣计浸出率92.63%,酸耗3.14%。所用的05B菌群在氟含量2~3.98 g/L的尾液中生长良好,浸出周期112 d。与常规酸法堆浸相比,浸出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酸耗降低1.8个百分点,浸出周期缩短1个多月。  相似文献   

19.
对碱性铀矿石进行盐酸去钙预处理,Z1柱采用池浸换液方式去钙,Z2柱采用饱水状态下连续去钙,通过调节换液频率或进液速度与盐酸酸度,使浸出液pH均保持在2左右。试验结果表明,Z2柱累计去钙率为64.8%时,去钙周期为5.38d,耗酸率(34%的浓盐酸质量/矿石质量)为11.49%;相比Z1柱,连续去钙周期缩短80%,液固比降低35%,耗酸率减少4个百分点左右。连续去钙工艺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