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随着GPS定位技术在测量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GPS定位精度是当前测量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基线解算是GPS数据处理中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的载波观测值的线性组合对基线解算结果不同。本文首先介绍了载波观测值的线性组合理论,然后通过实测数据采用不同的线性组合进行GPS基线解算,分析解算结果,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
贺勇  贺丹  蒲德祥 《城市勘测》2020,(1):109-111
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指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型号GNSS接收机(国产和进口)采集得到的GPS观测数据,结果表明两种接收机数据采集质量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中长基线相对定位精度均可以达到10-9水平,两者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结合桥梁GPS B级控制网实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跨江基线为研究对象,对连续24h的观测数据进行整体和分段基线解算与分析,进而选择较好的观测时段进行二维平差计算和比较。研究表明,选择较好的观测时段和较短的观测时间,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基线精度和平面精度,对合理安排GPS网复测和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GPS和GLONASS联合定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JAVAD双频双星接收机获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基线的联合解算 ,结果表明 :由于大多数时间内所能观测到的GLONASS星仅为 1~ 2颗 ,它对基线解算结果影响甚微 ;即使在某些时段同步观测到 3~ 5颗GLONASS卫星 ,当GPS卫星数大于 5颗时 ,GLONASS GPS联合解算对基线解算精度也只有毫米级的提高 ;但当GPS卫星数小于 5颗 ,GLONASS卫星数大于等于 2颗时 ,GPS GLONASS联合解算能有效地改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GNSS技术,对广东某港区进行C级GNSS网控制测量,采用TBC软件进行基线解算,结果显示解算所得基线水平与垂直精度最大分别为0.006m和0.007m。通过科傻软件进行网平差处理,其中二维约束网平差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0.005m,总体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隧道贯通中导线测量数据可采用不同的解算方法,本文结合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中的导线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对各种解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对导线观测边加边长改正能明显提高导线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2016年年积日为99~101天不同数量和分布结构的IGS站的观测数据,利用滑动数据窗口内(48h)法方程叠加方法解算GNSS导航星座近实时精密轨道,结果表明,采用全球结构优化的40个IGS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NSS导航星座近实时精密轨道,其精度能达到0.087m,但IGS站数据达到一定数值以后继续增加IGS站观测数据,GNSS导航星座近实时精密轨道精度不会显著提高,反而会使近实时轨道解算的时间增长影响轨道解算的实时性;IGS站数量固定,其分布结构是影响GNSS导航星座近实时轨道精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BERNESE的GPS星历精度对基线解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PS基线解算中,卫星星历是解算基线的数学基础,星历的精度对基线解算结果具有影响。卫星星历有两种,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本文应用BERNESE数据处理软件对不同长度的基线进行解算,用实例讨论了两种星历对基线解算结果与精度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GPS变形监测中基线解算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GPS应用于高精度变形监测时 ,其测定三维位移的精度和可靠性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卫星星历、观测时段长度、基线长度和组成同步闭合环等多方面 ,对其基线解算的精度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可为GPS用于精密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多系统组合定位技术可实时获取变形体的表面位移,是当前自动化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采用基于北斗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双频数据处理的组合定位方法,以提高GNSS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并结合自研的GNS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通过解算变形监测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不同观测时长的监测精度,在1h观测时长定位精度可达到水平方向2mm以内,高程方向4mm以内,并且随着观测时段的延长,精度逐渐提高,12h观测时长在三个方向的坐标中误差均能达到1mm以内。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双星导航服务系统建设方案是在哈尔滨市8个行政区范围内建立5个永久性连续运行GNSS基准站,各基准站观测数据通过专用数据通信网传送至数据管理中心,经过处理后按不同要求实时或非实时通过专用网或因特网向用户发布国际通用测量数据、原始测量数据及国际通用格式的差分数据,以满足各类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精密定位、快速和实时定位、测速、测时、位移测量及测定气象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爱国 《城市建筑》2014,(33):296-296
本文提出了使用GNSS进行天津市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必要的观测措施,通过与传统沉降监测方法对比,论证了GNSS可以满足地面沉降监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精度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南京市似大地水准面的使用进行不同观测时间的GNSS高程观测成果进行高程检查,为后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降水量直接影响地表质量的重分布,引起固体地球的弹性形变,而这种地表负荷引起的地壳形变能够通过GNSS基准站垂向位移直接反应。本文通过北京地区4个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陆态网)站点2011年至2015年的垂向位移数据和对应的日降水量数据,完成了两者的时空相关性特性分析。研究表明,GNSS基准站垂向位移与站点对应降水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通过数据实验分析其存在约6个月的滞后期,降雨量对地表沉降的正负相关性并不固定,且数学模型对垂直分量变化能够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Verhulst模型在预测软基路堤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软基路堤沉降和Verhulst模型的特征发现,软基路堤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Verhulst模型曲线相似。根据泉州安吉路软基试验段路堤沉降观测值,采用Verhulst模型对其进行沉降预测,尽管施工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二者逐步接近,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最终沉降的预测。Verhulst模型能有效削弱原始数据中不规则数据随机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对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观测历时对预测值的影响以及最终沉降量的推算等问题进行探讨。高压缩性软基上的路堤,至少需要4~6个月填土放置期的观测数据,才能得到较准确的最终沉降预测值。路堤最终沉降可以通过考虑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及观测历时的影响这两个系数,对预测值进行修正,所归纳的系数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乃龙 《城市勘测》2022,(1):149-151,155
传统监测方法对长距离多幅线性高架桥梁,具有作业效率低、数据处理较为烦琐等难点.为有效提高长距离多幅线性高架桥梁监测作业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GNSS和导线测量布设水平位移基准网的方向观测法.该方法具有施测难度低、建立统一坐标系方便、后期数据处理简易等特点,并以福州环岛路第一标高架段工程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对无喳轨道平顺性的高要求,而轨道精调测量直接影响到轨道的平顺性.通过对精调精密测量数据的处理,对后方交会得到的数据采用Baarda法进行数据探测,并进行粗差剔除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要求,经过验证能够达到提高轨道精调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利用地面移动测量系统实现高效、便捷、精准、自动化的测量已成为可能。在考虑农村房地一体测量存在精度要求高、需室内测量、房屋密集程度大、院落内情况复杂、数据量大等特征,且目前传统的激光扫描设备均需依托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因此作业效率低且无法正常作业,新型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无须依托GNSS,而固定式激光扫描可以用于室内室外的环境,但是复杂场景需要大量换站,然后进行点云拼接,数据获取效率十分低下。移动式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以其精度高、易携带、数据处理快、图形采集直观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满足该项目的成图精度要求,可作为一种新方法推广于农村房地一体测量项目中。  相似文献   

19.
程喆  余晨 《城市勘测》2015,(1):73-78
利用2014年智利Mw8.2级地震前后各3d的震中周边40个IGS站的连续观测数据和IGS精密星历,计算获得远场同震地表位移,结果显示,智利地震同震水平位移影响范围达1 500 km~2 000 km;经过对其中2个IGS站的高频观测数据进行解算,获得地震发生瞬时测站动态运动轨迹,在此基础上,使用S变换,过滤背景噪声,有效拾取P波初至时刻,反演出P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并与IRIS提供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和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