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健民 《粘接》2009,30(12):77-81
胶接接头,特别是结构性的胶接接头的耐久性或长期可靠性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的课题。每当遇到粘接问题,特别是结构粘接的问题时,人们总是会问:“能用多少年?”就是因为影响粘接强度和耐久性的因素太多、太复杂,而至今尚无一个科学可靠的评价方法,所以人们很难不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2.
张多太  张崇耿  马天信 《粘接》2008,29(1):32-34
应用粘接非纯剪切计算法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求得了该粘接状态下胶层的拉伸弹性模量E,极限破坏负荷P,极限粘接强度λx=0等一系列特征数据,从而可以进行定量的接头设计.  相似文献   

3.
粘接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回顾了胶粘剂应用的发展。对粘接技术的基本科学问题的综述涉及固体表面的湿润问题、现代表面分析技术、粘接机理、粘接接头的强度及粘接的耐久性。展望粘接技术的发展,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低成本的耐久性粘接技术和多功能胶粘剂是值得注意的方向。最后提出了粘接技术发展的若干前沿难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CRH3型高速动车组侧窗的结构,设计了侧窗粘接接头的形式及粘接密封结构;根据胶粘剂厂商提供的数据及粘接工艺,分析设计了侧窗粘接厚度和接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侧窗粘接接头应选择搭接接头,粘接厚度的理论设计值为5~10mm,接缝宽度的理论设计值为10~17mm;将动车组侧窗的受力情况进行模型化,通过理论计算,并引入衰减因子和安全因子,可推算出侧窗粘接用聚氨酯(PU)弹性胶粘剂的剪切强度需超过0.54MPa,而目前国内外PU结构胶的剪切强度均超过此数值。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与传统的连接方法相比,粘接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可改善接头应力分布,提高抗疲劳性能;能粘接很薄的金属和其他材料,从而获得轻型结构;可粘接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如金属与橡胶、塑料;可降低制造成本等.在实际应用中,妨碍粘接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是粘接接头的耐久性及非破坏性测试未获得根本解决.本文目的在于讨论接头的耐久性,即环境对粘接接头强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端硅烷聚醚改性环氧树脂配制的弹性胶粘剂用于舰船窗玻璃的粘接,对窗玻璃的受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胶粘剂粘接层的厚度与宽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计算出使用该胶的安全裕度。结果表明:使用所研制的弹性胶粘接船舶前挡风玻璃时,即使在最恶劣工况条件下,粘接强度仍有较大的安全裕度(KA>6),为该胶的实际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锋  宋永伦  陈志翔 《粘接》2006,27(2):7-9
根据粘接接头的特点和需要,自行设计和制造了异种材料粘接强度测试平台。该平台由三维CAD设计软件进行设计,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进行了系统控制软件的编写。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异种材料粘接接头的拉伸剪切强度,并且能够对采集的拉伸信息进行过程分析以及参数保存,满足了粘接接头拉伸过程测试的需要。同时,比较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粘接强度的影响,验证了通过等离子气体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胶粘剂粘接平面法向正应力(σ)和切向剪应力(τ)的粘接强度校核方法,针对高速动车组车窗粘接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承受拉伸力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引入了嵌接接头,并分别设计了粘接角度为0°、15°、30°、45°、60°、75°、90°的7组试样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7组不同正剪比时的胶粘剂破坏应力,可拟合出一条胶粘剂破坏应力的包络线,然后根据该包络线总结出一种高速动车组车窗粘接强度的校核方法;该校核方法在预测粘接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安全载荷方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行性和指导作用,能有效保证安全、可靠地使用车窗粘接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粘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胶接件应用性能的优劣,论述和分析了胶粘剂应用过程中,影响胶接件粘接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0前言高质量粘接是指粘接结构的牢固、可靠,其中初始强度和耐久性必须同时兼顾。影响粘接质量的因素(如胶粘剂、粘接工艺、接头设计和质量管理等)较多,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利于应对劣势,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为粘接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胶粘剂与金属粘接的界相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胶粘剂基体和被粘材料之间存在着一个三维转变相区,这一相区被称为界相。在粘接接头中应力通过界相从一侧被粘接体传递到另一侧被粘接体,而且界相最易受环境影响而导致粘接失效,因此界相对粘接接头的性能,如强度、刚度、耐候性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界相性能、尺寸大小及形成过程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控制粘接接头的整体性能。本文介绍了高分子胶粘剂与金属粘接界相形成的相关机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