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三元复合驱体系的膜性质和乳状液的破乳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元复合驱 (ASP)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任一组分NaOH或ORS -4 1浓度函数。表面活性剂ORS -4 1分子膜性质随碱浓度变化表明 ,碱与表面活性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在高表面压下 ,聚丙烯酰胺对表面活性剂单分子膜影响极小 ,在低表面压下影响显著。破乳剂对ASP膜影响较大。使用常规瓶试法测定了W /O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动力学。碱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状液破乳影响较大 ,当ORS -4 1浓度较高时 ,聚合物影响变小。ASP乳状液破乳变化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稳定性及破乳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河北化工》2008,31(5):8-9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单一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3种化学剂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最后概述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化学破乳机理.  相似文献   

3.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性及破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岗原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配制二元复合驱模拟采出液,考察了化学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破乳剂FPW-1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乳液的稳定性均有影响,二者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致使原油采出液更加稳定,破乳难度加剧;FPW-1破乳剂对于红岗油田二元复合驱模拟采出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性能.  相似文献   

4.
ASP三元复合体系的乳状液稳定性是影响石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从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3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当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团与原油结构相近时,乳化性能最好,乳化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超过临界值后趋于稳定;碱可以和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乳化剂,加强乳化性能;聚合物分子和原油乳化后会形成强度较大的界面膜,对稳定性增加起到促进作用。上述研究不仅推进了ASP三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的研究,更为推进新型三元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1 前言随着化学驱在国内各大油田的应用 ,化学驱产出液越来越多 ,由于化学驱中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加入 ,改变了常规原油采出液的状态 ,乳化现象加重 ,并使破乳过程变得复杂 ,因此化学驱产出液处理问题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化学驱采出液进行破乳 ,是化学驱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对提高化学驱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破乳剂的破乳机理以及研制高效的破乳剂已成为化学驱中的关键技术。2 破乳机理的研究破乳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 ] :乳滴聚集 ,界面膜排液 ,界面膜破裂和乳滴聚并。在聚并过程中 ,聚集成团的液滴合成一…  相似文献   

6.
大庆原油与ASP三元体系间的界面张力有着多种影响因素,利用Tx500c型界面张力仪等研究界面张力随碱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温度及碱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个别由于矿化度等问题影响出现的跳点外,界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和碱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又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弱碱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好于强碱。  相似文献   

7.
模拟新疆油田采油二厂油藏条件,利用碳酸钠、石油磺酸盐(KPS)以及梳形聚合物(KYPAM)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ASP)。评价了弱碱ASP的增黏性、界面张力及其稳定性;利用流变仪评价弱碱ASP剪切性能;同时测量了弱碱ASP的水动力学尺度。物理模拟实验对比相同黏度SP体系和弱碱ASP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下的注入性。结果表明,AP体系的黏度比相同浓度碱和聚合物的ASP体系的黏度低;AS体系界面张力比相同浓度碱与表面活性剂的ASP体系界面张力小;且ASP在老化过程中黏度略微升高而界面张力保持稳定;ASP剪切后黏度保持率大于90%,剪切对体系弹性模量损失严重;1.0%Na2CO3、0.3%KPS和0.1%P的ASP体系水动力学尺度为0.45~0.50μm。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同黏度的ASP三元体系与AP二元体系,三元体系注入性明显较二元体系差。  相似文献   

8.
针对化学驱油剂存在色谱分离及评价三元复合驱效果的合适尺度模型问题,利用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采出液中碱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利用淀粉-碘化镉法定量测定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在油藏温度69℃的条件下,分别考察30,100和240 cm填砂管对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砂管尺度从30 cm增加到240 cm,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无因次突破时间依次增加;填砂管尺度从30 cm增加到100 cm,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运移滞后系数均相差较大,色谱分离严重,但色谱分离程度没有加剧;填砂管尺度从100 cm增加到240 cm,色谱分离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实验室及油田现场评价三元复合驱效果的模型尺度应超过100 cm。  相似文献   

9.
以TritonX 10 0 正己醇 环己烷 水制成W O微乳反胶团体系 ,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 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W O微乳液稳定区域减小 ,可通过升高温度对微乳液进行破乳 ;与以纯环己烷为油相的体系相比 ,油相中含有少量正己烷的体系具有更优异的性质 .所得结果为利用该W O微乳液体系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界面张力仪,测定了弱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大庆油田下的界面张力情况。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碱浓度对体系界面张力值影响较大,同等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条件下,碱的浓度越高,界面张力值越低,能更快的达到较低的界面张力值;石油磺酸盐+聚合物500mg/L+1.2%Na2CO3复配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值,稳定10-3至10-2数量级之间。弱碱能够较好的降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室内配制的模拟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复合驱采出液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 ,以模拟采出液为介质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并测试了该破乳剂对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国桥  纪海龙  刘杰  闵洁  郝金生  孙琦 《广州化工》2011,39(18):74-75,92
界面张力是评价三元复合体系的重要指标。从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碱浓度、聚合物浓度、水质矿化度以及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不同表面活性剂、碱浓度下,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矿化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很大。0.30%S(表面活性剂)+1.2%A(碱)+1650 mg/LP(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在...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稳定性及其反相破乳剂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室内配制的模拟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复合驱采出水研究了残留驱油剂含量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以模拟采出水为介质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反相破乳剂FM - 3 ,FM - 3对北 1- 6 -P36井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4h除油率 93 5 %。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拟含油污水,研究了3种结构聚电解质:超支化聚酰胺胺(PAM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醚破乳剂SP-169对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无机盐对破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HPAM质量浓度增大,破乳效果变差。聚合物和盐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含聚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原因。ρ(HPAM)=100mg/L时,NaCl对CPAM破乳有利。当ρ(HPAM)=400mg/L时,NaCl不利于PAMAM和CPAM破乳。二价盐CaCl2使PAMAM失去破乳作用,但对CPAM破乳有利。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静态吸附规律研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分别使用单一组分的聚合物和单一组分的碱,碱和聚合物、表活剂和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以及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吸附能力增强,对表活剂的吸附影响也随之加大,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呈现先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规律。碱和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主要表现为聚合物的吸附和与大量碱发生水解反应。而在三元复合体系中,表活剂对聚合物的吸附量影响较小,聚合物与大量碱发生水解作用仍然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改性烷醇酰胺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BS)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驱油效果。实验表明,NBS的无碱二元驱油体系在较宽的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浓度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和稳定性。模拟驱油实验中,所选的NBS无碱二元驱油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18,73%以上,与相同条件下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相接近。此外,将NBS表面活性剂与现有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复配后,可有效降低三元驱中强碱的使用浓度,且体系界面活性及稳定性等指标均满足油田要求。  相似文献   

17.
《Fuel》2005,84(2-3):183-187
The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using sodium hydroxide as the alkali component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at the on shore oil fields at Daqing in China has brought new problems for the oil industry. Even though, the reservoir contained paraffinic crude oil, the alkali added formed stable water-in-crude oil emulsion and de-emulsification process was necessary to separate oil and water.The problems related in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using the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technique in the Daqing oil fiel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fractions of Daqing crude oil. The oil was separated into asphaltene and aliphatic fractions and then used in an additive free jet oil to form model oils. The emulsion stability of each of the water-in-model oil emulsions formed between water or 0.6%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and model oil was investigated.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such as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interfacial pressure of the systems were also measured. Thes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fractions were used to get insight into the problem related to the ASP flooding technique using sodium hydroxide as the alkaline component.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reacts with fatty acids in the aliphatic fraction of the crude oil and/or with the fatty acids formed from the slow oxidation of long chain hydrocarbons, and form soap like interfacially active components. These accumulate at the crude oil–water interfa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oil/water emulsion.  相似文献   

18.
乳化油废水自然沉降破乳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金发  邓松圣  郭广东  曾兴钢 《化工机械》2012,39(4):443-446,451
以浓相体积变化分数取得最大值后下降速度的快慢作为表征乳化油废水自然沉降破乳效果好坏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pH值和温度对自然沉降破乳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的模型乳化油废水自然沉降破乳效果最好;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小,自然沉降破乳效果越明显;强碱环境下因乳状液发生絮凝,有利于自然沉降破乳;自然沉降破乳存在一个最佳的温度或温度范围,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