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新校园运动的发韧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校园的转变 台湾的校园建筑形式.在921地震之前.除了少数大专院校之外.一直较为保守。一方面是受日本殖民时期国民政府训政时期和戒严时期等外在环境影响下.“整齐单一”、”管理方便‘成为校园建筑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校兴建于台湾光复后的穷苦年代,设计多以满足使用需求为最高目标.谈不上形式与空间的内涵。于是”工”宇型、”口“字型成为最常见的校园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与成年人在行为、心理和性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小学校园建筑在设计时也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而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园建筑在设计阶段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人性化的因素。这样的建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降低学生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针对以上问题,建筑设计者在设计中小学校园建筑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行为特点、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3.
指出中小学校园建筑存设计中不可忽视其特有的文化职能。校园建筑不仪应满足下常教学的物质要求,更应以良好的形象和氛围陶冶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了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发展趋辨和设计的必要条件等几方面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进行探讨,旨在为建筑师同行们在设计此类建筑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建筑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并根据学院环境特征,对校园的3个建筑组群进行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1,(9):126-133
这栋位于广九铁路红瑚车站附近的高层校园建筑,是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的新校区。设计主要是希望突破香港典型“裙楼加塔楼”两段式的制式化建筑模式,企图将传统高层建筑“以电梯核为主导”的设计模式,转化成为”以垂直方向的步行经验为主导”的设计,以期能在高层建筑的形态学上达到一种创新。设计除了将裙楼策略性地转化成几个逐渐上升的...  相似文献   

6.
黎国祥 《山西建筑》2007,33(16):46-47
对中学校园设计在人文景观、艺术氛围、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创造能结合自然、人文及生态环境的校园场所和空间,体现“人、建筑、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可供中小学校园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院落是建筑的主要空间组织方式之一,在建筑单体和群体的形态塑造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院落空间在学校的设计中展现出自身的特征优势,具有应用价值。面对教育新政策与目标,校园建筑的创作诉求走向个性、多元、开放。文章通过分析当代校园建筑中空间形态方面的创作诉求,以院落空间作为诉求的解决方式,寻找二者的耦合机制和应用机理,通过阐述院落空间模式在校园建筑形态创作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方法,为创造形态表达层次化、自由化的校园建筑提供设计实践参考,从而为创造形态个性化、层次化的校园建筑提供设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绿色校园建设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研究绿色建筑理念在夏热冬冷地区中小学教学楼中的落地性,以荆州市沙北实验学校为例,借助其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为研究思路,归纳整理出夏热冬冷地区中教学楼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通过对校园室内外风环境进行模拟计算,并从中总结出沙北实验学校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为夏热冬冷地区绿色校园的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为满足人们各种使用需求的空间环境 ,其中包含建筑内部及外部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需要对校园总体布局和建筑外部环境做出充分的设计构想 ,同时为建筑内部环境的创造提供可能。在北京石化管理干部学院规划设计中 ,以空间环境为设计主体 ,抛开以建筑为中心的设计模式 ,将各单体建筑做为校园环境的构成因素 ,进行整体设计 ,为教师及学员提供适于学习、交流、交往、生活的各种空间场所 ,在建筑层面上 ,为该校校园精神的形成和校园凝聚力的提升提供最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校园建筑的设计特点,分析了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从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激励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校园建筑文化的教育功能,以体现校园文化、教育风格,实现建筑文化内涵和校园文化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筑导报》2012,27(4):54-55
建筑场地-场地的选择是为了保留雨林。-从贮水塘中收集水源,供场地灌溉。组织-办公室:太阳能和通风通道。-礼堂;场地通道,溢出的底座服务设备。配件预  相似文献   

12.
公文式学校     
现在,日本有一种被称为公文式计划的私塾教学方式十分流行.它没有统一的建筑形式,而是以住宅、公民馆、体育馆或者餐饮店为中心,将学习空间最大程度地与生活设施相结合,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 公文式私塾重视自主学习,因此运营方式并不固定,可以与任何形式和功能的设施组合在一起,这个特性使它能够紧密地结合在街区附近,如同当代的“寺子屋”[1]一般.  相似文献   

13.
在马赛南郊,有一座名叫康缇尼的古堡,负责儿童事业的罗西·欧巴克想在它旁边建一所野外学校,像战前由勃端和娄德在Suresnes建的那种.我便给她画了几张草图:是几栋屋顶为梯形的建筑.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我设计所有的教室和露台都朝南并且避风. 这个想法虽然被不少教育家看好,但却找不到经费实施.最终找到经费的是Pol Simon先生,一位推崇"新式教学法"的小型私校校长.但这笔钱不足以实现我的梯形建筑计划,只够在古堡内部做一些简单的改造,以创办一所拥有六个班级的"新式学校".  相似文献   

14.
School Siting     
Problem: The United States is embarking on an unprecedented era of school construction even as debate continues over where schools should be located and how much land they should occupy.

Purpose: My three goals for this study were 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school siting standards, to explain the factors currently influencing school facility location decisions, and to identify what local and regional planners could contribute to school siting decisions.

Methods: I reviewed the land use planning and educational facilities literatures on school siting and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chool facility planners from 10 counties in Maryland and northern Virginia to assess their perspectives on the school planning proces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I discovered that different groups use very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 school. Smart growth proponents advocate community schools that are small and intimately linked to neighborhoods, while school facility planners expect community school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ire localities. I recommend that individual communities consider the tradeoff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chool sizes and make choices that meet local preferences for location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students, potential for sports fields, school design, and connections to neighborhoods. State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siting policies should support flexibility for localities.

Takeaway for practice: Local and regional planners should work with school facility planners to conduct exercises and charettes to help each community determine how to realize its own vision of community schools.

Research support: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the Department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supported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Hellerup学校     
只要你步入Hellerup学校,就会发现它有非常特殊的氛围。门口摆放着很多鞋,因为学生和教师入校时需换成室内鞋。因此学生们可以在地板上学习,更可以在地板上热闹嬉戏。楼面地板不是平的,而是根据台地、高地、露台和桥梁的形象制作了一个大模型,孩子们可以在上面坐下,来回跳  相似文献   

16.
17.
洛杉矶学派     
<正>如果把文化的生长和发展比喻成食物的话,要获得食物首先就要有农场,而这个农场就是学校。我会讲解LA(洛杉矶建筑学派)的历史,这是我自己的故事,并不仅仅是历史事实,我在这个故事中成长、生活,我认为建筑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洛杉矶学派这个名称是1980年由洛杉矶和纽约的媒体提出并确立下来的。我本人以及另外9位同辈的年轻建筑师,在一些概念方案和小项目中倡导一种新的形式语言,这种语言是当时的建筑界并不熟悉的。很多年轻人也被吸引来到洛杉矶,为什么会被吸引?因为这和洛杉矶的三所学校有关。这跟现在的深  相似文献   

18.
Our School     
《Planning》2015,(43)
<正>I am a student of Sipu Middle School.Our school is very big and beautiful.There are m!any tall trees,green grass and beautiful flowers.There is also a big playground in my school.T!he teaching building is new and our classrooms are very bright.Look!There are a lot of stud!ents at① the playground.Some playing② football,some are runing③,others are flying kites.What4 happy they are!  相似文献   

19.
SLA  王玲 《城市环境设计》2008,(2):110-113
“三块钱”学校位于丹麦奥斯基勒的“三块钱”新城。它仿佛一幅立体画,由彼此独立的教学楼装裱而成,是远近闻名的“知识花园”。由于所有的教学楼都彼此孤立,人们要想穿梭其间必须走出来,感受天气和自然的变化。人们在清风拂面、阳光沐浴中与自然亲密接触。学校还仿佛一幅“拼图游戏”,学生、老师和家长在此乐此不疲。户外空间洋溢出另一番都市生活情景。走捷径的过路人,沙滩上嬉戏的孩子以及傍晚的溜冰者。  相似文献   

20.
My School     
《Planning》2017,(17)
<正>Five years ago,my school was old and small.It only had twenty two classrooms.There wasn’t a library and the playground was small.However,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the past five years.Now we study in a new modern building.The five floor building has forty classrooms,two computer rooms,an art room and a music room.Every room is big and br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