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状态空间建筑热模型的降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洪天真  江亿 《暖通空调》1995,25(1):34-35,18
本文介绍一种状态空间建筑热模型降维方法,并用BTP程序模拟建筑热过程,最后,文中给出实际气候条件下建筑内逐时温度,以验证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
艾列奇 《建筑施工》2020,42(3):443-445
超高层商业建筑建造管理和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步,不断实现着超高层商业建筑的快速和高质量建造;而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建造技术则进步相对缓慢。借鉴超高层商业建筑的建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其建造技术降维应用,对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建造必将起到积极和良好的作用。基于此,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提出了超高层住宅建筑借鉴超高层商业建筑建造管理和技术的主要方面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
本文对数据降维方法进行了概述,简要分析了现有数据降维方法,并指出数据降维方面的关键问题。同时对线性降维方法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稀疏主成分分析方法及非线性降维方法等距特征映射方法、局部线性嵌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邓智勇 《新建筑》2009,(4):131-134
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汉两族建筑的民族性问题后发现,所谓民族性可细分为为何提出和如何实现两个问题。首先借用现代族群理论,即族群间的区分与认定潜藏着资源分配关系,指出阿克苏地区城市中维汉两种建筑风格背后的社会心理和隐喻;接着介绍维汉两族在建筑中实现各自身份认定的方法和意义,认为普通人与专家执行不同的方法和标准;最后追问:所谓传统,不变者何?  相似文献   

5.
建筑人类学之维--论文化人类学与建筑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春 《新建筑》1999,(4):63-65
文化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现象,为建筑的历史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维度。认为建筑作为构成文化的重要一支,对它的研究应当建立在文化整体观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习俗与建筑,文化模型与建筑模式,社会构成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建筑人类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装饰》2014,(12):147-147
<正>2014年10月22日,中维(JOY WAY)设计公司举办了关于"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主题分享交流会,主要针对设计与环境相融合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并特此邀请到米兰"垂直森林"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博埃里先生以及胥一波先生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业内外先锋建筑设计师及地产相关人员应邀参加了本次交流会。在会上,博埃里分享了对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看法。在关于城市建筑与海洋的融合性方面,  相似文献   

7.
居住建筑节能降碳是减少建设领域碳排放量的关键环节。了解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现状,研究其节能降碳途径,对于降低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减少其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统计情况,然后综述了不同气候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现状,最后从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提升民众节能降碳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居住建筑节能降碳途径。  相似文献   

8.
搜集整理50份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并从政策工具、建筑垃圾资源化全过程、时间三个维度构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按照"政策编号-序列号"的方式,以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文本内容为分析单元进行编码,得到123份政策文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个维度独立和交叉分析,剖析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现状和问题,以期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处于高密度、高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状态下的典型紧凑城市建筑,从功能维度、视觉维度、社会维度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各种限制条件下所激发出的具有启示性的、独特的建筑逻辑与智慧,为我国高密度城市及城市建筑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过程中若产生质量问题将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42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影响因素;继而借助SPSS 17.0软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获得11类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燃气管网降维故障诊断方法的原理,探讨了运用和验证降维故障诊断方法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Computer Aided Design software has an unfortunate tendency to suppress the rich dimensions of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favor of a feeble representation of dimension appropriately labeled D . 3D and 4D software applications categorically manifest either the three geometric axes of Cartesian space or the four axes of Minkowskian space-time in spatial dimensions. But all that these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can portray are geometric simulations of objects in space. Computational multi-dimensionality as expressed in the mechanisms of numeric manipulation offers designers more: a space for design parallel to that space within which architects have traditionally designed.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特别是建筑业。建筑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行业之一,它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倡导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陈勇 《城市建筑》2014,(21):25-2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特别是建筑业。建筑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行业之一,它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倡导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个人建筑学习对建筑杂志的感受,概述华南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杂志因素。结合作者对建筑教育的理解以及建筑杂志教育作用的分析,提出对《南方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由于篇幅所限,我只简短地谈三个问题。1.朱剑飞博士的“批评的演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以及文中涉及的埃森曼、苏摩、怀汀、斯皮克斯等建筑师/理论家的相关文献.在谈论“批评性”(criticality)时,主要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市场而言,建筑学和建筑设计是否具有独立性和批判反思能力。也正是对资本和市场的态度上.“后批评”和“批评”具有不同指向。而在中国的语境中,“批  相似文献   

17.
地域建筑创作与建筑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艳 《华中建筑》2008,26(6):12-14
该文提出了建筑的地域性格,论述了地域建筑与自然、技术妁关系,最后提出地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s and meaning in urban design by reflecting upon Hannah Arendt's insights on the nature of the public domain. The meaning of urban design is defined as the creation of the public domain understood in two different senses: as public space, a physical and formal construct,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 The means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domain also have a corresponding dual structure: spatial-formal means, and political-economic means. The discussion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spatially defining the public domain as a positive condition, and illustrates this general position by discussing a specific proposal for South La Salle Street, Chicago, designed by the author while a consultant at Booth Hansen, Associates.  相似文献   

19.
建筑形态与建筑环境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通过形态来建构与表达的,建筑形态的生成及其适应性是由建筑环境形态来激发和评判的。建筑设计的创新不是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寻找源于基地特征并具有原创性的解答,以适宜的技术及合理的代价解决问题是一条可行之路。文章以具体工程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全球化建筑趋同的背景下进行建筑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惟敏 《新建筑》1997,(3):28-31
拓展建筑学学科体系,完善和建立新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阐述了建筑策划思想的产生和概念轮廓,特别就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这一环节,论述了两种的相关性,制约性和理论模式,指出在世纪更替的今天,建筑师理应学会和具备建筑策划的方法,并以此确保建筑创作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俱佳,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