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董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遗产保护需要整合性和战略性的思考.首先是学科创新,建构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平台,打通建筑、规划和景观学科的基础性平台,使各自的遗产保护类、学科历史与理论类课程向其它所有学科开放.这样,“遗产保护”的概念不仅可以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也为重组或再重组整个学科群提供重要的契机.只有所有的人对文化遗产有足够的保护意识,遗产保护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才能使遗产保护不再继续是“关键少数”人的事情,真正成为社会大众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6,(2)
本文选取了中国遗产保护历程中的三个重要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回顾,探讨了遗产价值认知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保护学科发展中产生的变化;继而与西方20世纪的遗产保护价值观做了对比,以期对未来中国遗产保护与保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同济报道     
《时代建筑》2009,(4):137-137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史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二级学科初具雏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增设“历史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二级学科暨硕士、博士点,并设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历史景观保护理论与方法、历史保护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保护技术及其理论4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经教育部批准,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于2009年6月正式进入建设期。实验室以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设计与理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整合土木、材料、环境、交通、人文等优势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增加投入、强化管理、继承传统、锐意开拓,在东亚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与理论、建筑遗产性能退化机理、建筑遗产保护的绿色途径、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具有标志性的成果,成为我国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最大、最重要的教育、科研、实践和对外交流的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共识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强调对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这一学科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6,(20)
正近日,作为北京建筑大学建校80周年庆典的系列活动之一,"保护建筑遗产,传承优秀文化—北京建筑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产学研成果展"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创空间正式开幕。在学校的诸多学科中,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独树一帜。借助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首都北京区位优势,自建国初期,该校学者即开拓性地走在全国建筑历史教学及建筑遗产保护修缮工程设计的前列。1956年,高履  相似文献   

7.
虚拟遗产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嵘 《新建筑》2001,(6):21-23
虚拟遗产是目前国外历史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事于这方面的研究,从各个学科领域的角度阐述虚拟遗产在历史遗产保护和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在此方面所作的初期探索。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权制度的视角,对旧城更新中遗产保护生与死的规划设计制度进行了反思与质疑,揭示了我国目前遗产保护规划制度中的众多缺失,进一步提出了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即强调对于制度本身修正的前提必须正视市场因素,要将遗产放入整个旧城、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区域来考虑其发展。设计方法的创新必须加强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与新技术的融入,并提出了探索自上而下的规划与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业遗产是现代工业的缩影,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传统工业模式地块退让、生产功能转化、城市步入存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梳理船舶工业遗产当前再生研究内容并推演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为船舶类工业遗产的保护再生、良好转型和文化遗产传承提供理论参考与未来指引。通过对船舶工业遗产再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分析发现:第一,船舶工业遗产再生研究热点为景观设计、价值评估、城市更新、保护再生、可持续发展等,学科背景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特点。第二,国内外发展研究方向及趋势不同。国外研究较我国研究发展更快,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绿色可持续和循环设计方向较为突出,为我国未来发展提出指引。第三,新时代下船舶工业遗产再生研究应进一步挖掘循环经济大趋势下的环境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引入智能建造、碳中和、数字技术等新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潘玥 《建筑师》2024,(2):99-107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问题中,比起已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建筑,如何应对大量处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城乡风土建筑遗产的“存”与“废”是我国城乡演进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国内相关研究较多集中于风土建筑本体和保护实践的研究,对风土建筑学科方法论的回顾研究较为不足的现状,文章尝试整理现代风土建筑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和评价,并对其使用的学科方法进行归类总结,为我国应对此类量大面宽的建筑遗产的研究和处置补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左琰 《时代建筑》2007,(3):100-105
文章对同济大学大礼堂保护性改造项目作了深入的分析,以建筑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改造中所涉及的保护、更新和扩建3方面的策略和技术运用,并从项目中引发了关于保护和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学老校区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泉  张炯 《华中建筑》2008,26(8):116-121
该文对南京大学老校区发展演变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从其布局形态、空间组织与建筑风格等方面分析了老校区空间格局的形态特征与重要价值,深入剖析了目前老校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对快速发展下历史校园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历史村镇的保护改造与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 大课题,本文分析了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 的古北口镇在保护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 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改造的措施,以期对 同类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松 《城市建筑》2014,(31):26-29
本文以2014年度作者参加的主要学术活动为线索,串联起同济大学规划教育和历史保护的重要人物回顾、民国时期古物保存的相关轶事叙述、名城保护30年的基本得失简评,以及本年度有关乡愁、记忆和遗产保护的部分学术动态解读.  相似文献   

15.
快速发展的天津城市与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积淀了众多宝贵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遗产。2006年以来,随着天津城市定位的提升,城市发展在驶入"快速路"的同时,遗产保护工作突现出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天津遗产保护的策略与实践,提出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矛盾,推进遗产保护是天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建国后1952年开始的建筑界院系调整至1966年建筑界发展停滞,这一我国建筑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分析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及同济大学自身的历史及建筑教育特殊背景。在当时全国建筑院校学习苏联的氛围下,学院派建筑思想占主导,而同济大学仍然出现了大量对现代建筑空间、形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校园建筑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同济出现的典型现代建筑进行研究,探究中国现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historic reviews in the UDAG (Urban Development Action Grant) program. In 1979 local controversies over charges of excessive demolition or inappropriate scale delayed a series of UDAG suppor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jects. Research shows UDAG has been funding, overall, considerable rehabilitation and preservation activity. The central problem is not a new federal bulldozer, but rather adjustments of federal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program designed to attract the private sector and facilitate local decision making. Changes in the last months of the Carter administration in program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and legislation emphasized more careful attention to historic preservation planning in UDAG projects by the cities and “expeditious action” in federal review. As an example in the ongoing debate about federal standards in decentralized programs, the events are instructive regardless of the fate of the UDAG program.  相似文献   

18.
冬雷 《建筑与环境》2010,(4):114-116
天津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遗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由于天津在我国近代史上的特殊性,天津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部分是近代建筑,所以有“近代百年看天津”的说法。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是天津宝贵的城市财富。天津市在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建筑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保护制度以及保护实施管理方面做出很多尝试与创新。本文试图在介绍这些内容的同时对其进行分析思考,以期能对我国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有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王鸣  楼铱  刘吉平 《华中建筑》2010,28(7):124-126
该文意在研究城镇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尝试选取"区域"、"路径"、"节点"和"边缘"的方式对景宁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思路进行探讨,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所承载的信息,力求展现历史文化城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20.
历史性城市景观的理念和整体性保护方法,旨在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岛式”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基于整体性视角看待历史与发展、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历史遗产与其背景环境等关系,强调结构关联和历史可读。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进行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对历史格局、空间尺度和风貌进行空间整合,提高历史地段公共开放性,将保护同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相结合,整合历史地段保护与城市各系统,结合一系列建设开发行动构建动态保护体系,以期为保护历史地段整体性和有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