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立式管式炉实验系统研究了三聚氰酸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特性,探索了温度、O2浓度、停留时间、三聚氰酸与NO摩尔比、NO初始浓度等反应参数以及CO和H2O对三聚氰酸脱硝特性的影响。实验得出适宜的脱硝反应参数:反应温度约为950℃,温度窗口为876~1150℃,停留时间为1.1~1.2 s,摩尔比为0.5,O2浓度为2%~3%。较高的NO初始浓度可以获得较高的脱硝效率。典型工况参数下,三聚氰酸在900℃时取得最大脱硝效率83.1%,大于900℃后,脱硝效率下降幅度较小,与氨气和尿素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相比,具有更好的高温脱硝特性。CO和H2O的加入可以提高较低温度时的脱硝效率,拓宽温度窗口,使其向低温方向移动,较适宜的CO浓度约为200μL/L,H2O浓度约为5%。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采用醋酸溶液调质石灰石的方法来提高其直接硫化反应过程中的固硫能力。实验研究了醋酸浓度、温度、SO2浓度等参数对醋酸调质前后2种石灰石在硫酸化过程中钙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氮吸附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er,XRD)技术对石灰石及其硫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质改善了石灰石的孔结构特性,在直接硫化过程中比原始石灰石具有更高的钙转化率;在所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调质石灰石都可获得很高的钙转化率;随SO2浓度增大,直接硫化反应速率升高,调质石灰石钙转化率增大;随醋酸浓度增大,调质石灰石的钙转化率提高,提高幅度因石灰石种类而异,采用浓度为50%醋酸溶液作为调质剂可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XRD图谱验证了醋酸调质石灰石直接硫化时钙转化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燃煤O2/CO2循环燃烧过程中SO2与NOx协同脱除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温室气体影响导致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日趋严重,温室气体CO2的捕集和封存作为一个缓解气候变化潜在的技术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O2/CO2循环燃烧被认为是一种效率高、风险小的CO2捕集方式。该文采用高硫(2.235%)的贫煤,在0.3 MW中试台架上,对O2/CO2、O2/CO2喷钙和O2/CO2循环燃烧喷钙等3种工况进行了SO2和NOx协同脱除的研究。以空气气氛下的燃烧排放作为基准。研究表明:在高CO2气氛下,喷钙脱硫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同时NOx的脱除效率也有明显提高;在O2/CO2 循环燃烧喷钙的工况下,脱硫效率达96%,脱硝效率达89%,尾部烟气中SO2、NOx排放满足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TGA-xRD相定量分析联合对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中的硫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高CO2浓度使石灰石煅烧反应减慢,系统中较长时间内有高活性CaO产生,同时,由于在CaO/CaCO3界面上CO2的产生使CaSO4产物层扩散阻力降低,这两方面因素导致CaO在O2/CO2气氛下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硫化速率,使得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下可以取得较高的Ca转化率。1000℃为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下的最佳硫化反应温度。相同硫化工况下,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下硫化速率和Ca转化率均随CO2分压升高而升高,表明O2/CO2气氛更适合于高温脱硫。  相似文献   

5.
O2/CO2气氛煤粉燃烧及固硫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该文利用热重法分析了O2/CO2、空气两种不同气氛下煤的燃烧特性,得出与空气条件相比,O2/CO2条件下煤的着火及燃尽温度有明显降低、燃烧特性指数提高的结论,即O2/CO2气氛可改善燃烧过程、优化燃烧特性。同时通过对两种情况下煤粉燃烧钙基脱硫特性的比较,发现较高浓度的CO2气氛可阻止石灰石的分解,其硫化反应机理与传统方式下不同,脱硫效果有较大提高,并且这种优势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以及CO2体积含量的增加而愈加显著。由此得出,O2/CO2气氛不仅有助于煤粉燃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脱硫效率,克服了传统空气方式下高温脱硫效率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在50 kW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大同煤在O2/CO2气氛下未添加石灰石和添加石灰石的富氧燃烧试验,试验各工况进口的氧气浓度为25%~50%,燃烧温度为850~950℃。试验研究的目标是获得燃烧温度和进口氧气浓度等参数对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过程中SO2的排放特性和石灰石的脱硫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未添加石灰石时,SO2的排放量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进口氧气浓度和过氧系数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Ca]/[S]情况下,石灰石的最高脱硫效率所对应的燃烧温度在900℃。随着进口氧气浓度的增加,石灰石的脱硫效率显著提高,在[Ca]/[S]为3的条件下,进口氧气浓度从25%增加到50%,石灰石的脱硫效率从39.0%增加到83.5%。  相似文献   

7.
气体先进再燃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再燃燃料,氨水和尿素作还原剂,碳酸钠和乙醇作添加剂,采用锅炉燃烧模拟装置研究了多种形式先进再燃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先进再燃比基本再燃脱硝效率明显提高。在典型条件:再燃比为15%,再燃温度为1 273 K,氨氮摩尔比为1.5时,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先进再燃脱硝效率分别达到82%~88%和82%~ 92%,而氨的有效利用率比SNCR中的低。碳酸钠能有效拓宽还原剂脱硝温度窗口,乙醇则对还原剂脱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原剂远离燃尽风喷入燃尽区下游适宜温度范围内,可获得更高的脱硝效率和还原剂利用率。先进再燃与SNCR复合脱硝效率可达90%以上,是一种高效的脱硝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管式炉上模拟烟气气氛下实验研究了650~950℃范围内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的脱硝特性及添加CO对其脱硝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相关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添加CO时,SNCR最佳脱硝温度为900℃;反应器尾部N_2O和NO_2排放质量浓度均随反应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850℃时N_2O和NO_2排放质量浓度达到峰值,高温可降低氨逃逸量;反应温度低于700℃,增大氨氮摩尔比对脱硝效率、N_2O与NO_2排放质量浓度没有影响,而氨逃逸显著增大;反应温度高于800℃,增大氨氮摩尔比,脱硝效率与N_2O排放质量浓度均增大,而NO_2排放质量浓度减小。添加微量CO时,最佳脱硝效率略有增大,最佳脱硝温度、脱硝温度窗口及氨逃逸曲线向低温移动,脱硝温度窗口的下限降低至750℃;N_2O排放温度范围变宽且峰值增大,NO_2排放质量浓度接近于零。增加CO添加量易引起低温下反应器尾部CO逃逸量的增大,应尽量减少CO的添加量。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加入微量的CO降低SNCR脱硝温度,减少NO2排放质量浓度及低温时的氨逃逸量等。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锅炉燃烧模拟装置研究了氨水和尿素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脱硝性能,考察了工况参数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添加剂碳酸钠、乙醇、甘油和乙酸甲酯对SNCR脱硝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水和尿素脱硝适宜工况参数:温度窗口927~ 1 110 ℃,最佳反应温度约1 000 ℃,停留时间约为1.2 s,氨氮比为1.5。氨氮比为1.5的典型试验条件下时,氨水和尿素的最大脱硝效率为90%左右。一定参数范围内,增加氨氮比、增加停留时间、较高的初始NO浓度都会提高SNCR脱硝效率。烟气中氧浓度增大尿素的脱硝效率明显降低,氨水的还原能力降低不明显。碳酸钠可以拓宽SNCR温度窗口,并使其向低温方相移动。有机添加剂在较低温度下激发还原反应,提高低温下氨剂还原效率,降低了最大脱硝效率。碳酸钠可以减少喷入氨剂引起的CO排放,在较低温度下有机添加剂可不同程度地增加CO排放。  相似文献   

10.
在自制煅烧/碳酸化实验台上研究煅烧气氛、温度和碳酸化温度对分析纯碳酸钙和某电厂脱硫用石灰石吸收CO2过程中碳酸化率的影响,并用CO2的吸收量比较其吸收CO2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气氛中CO2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增加,分析纯碳酸化率在逐渐降低;煅烧温度为l 233 K时,分析纯CO2吸收量比脱硫用石灰石的低.同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以Ti N、RuCl3和H2IrCl6为原料,用真空浸渍-热分解法制备了RuO2-IrO2-Ti O2,研究了煅烧温度和n(Ru+Ir)∶n(Ti)对产物的影响。XRD分析表明:Ti N在高温煅烧时氧化生成金红石型Ti O2,RuO2、IrO2和Ti O2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CV、阳极极化曲线和EIS测试表明:RuO2-IrO2-Ti O2的最佳煅烧温度为400℃,随着n(Ru+Ir)∶n(Ti)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强;在相同电位下,RuO2-IrO2-Ti O2的电流密度大于IrO2,可用作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王嘉盛 《蓄电池》2003,40(2):93-94
采用富氧火焰 (Air—C2 H2 —O2 )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铅钙锡合金中 0 1%以上的锡。对仪器工作条件、测定体系酸度、共存离子干扰等作了研究。方法准确度高 ,结果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过氧化氢钝化工艺较难掌握,钝化条件比较苛刻,钝化效果一般,还容易出现一种褐色不明附着物。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对过氧化氢钝化工艺进行了改进,钝化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PEO基聚合物电解质PEOx-Li(C2F5SO2)2N-BaTiO3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以聚环氧乙烷(PEO)为基体,BaTiO3为填充剂,Li(C2F5SO2)2N作为锂盐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铝的溶解电位,80℃时,铝集流体在PEOx-Li(C2F5SO2)2N体系中溶解电位可达4.1 V(vs.Li/Li ).采用交流阻抗技术测试了其电导率和界面电阻,当x=8时,体系的电导率最大,80℃时为1.65×10-3S/cm,25℃时为1.5×10-5S/cm.  相似文献   

15.
熊根良  刘煦  杨瑞浓 《电池》2007,37(2):145-146
用CaCL2部分代替锌锰电池中的ZnCl2.随着CaCl2含量的增加,电解液的电导率、pH值小幅度增加,冰点降低;用3.0?Cl2代替相当量的ZnCl2时,在0℃下电池的放电性能有较好的提高,在20℃下的贮存性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密封铅酸蓄电池由于正极极柱腐蚀导致电地报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作者分析过引起密封铅酸蓄电池正极极柱腐蚀的各种因素。其中之一是密封胶中作固化剂的脂肪胺残余。本文以二乙三胺作脂肪胺的代表,通过测量阳极极化曲线研究铅在含二乙三胺的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行为的结果表明,在含0.5mol/l二乙三胶的0.1mol/l硫酸溶液中,铅失去了钝化能力。这就解释了使用脂肪胺作固化剂的密封胶可能会引起正极极柱腐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献中对LiCoO2材料的表面包覆已经进行大量的报道,清晰显示LiCoO2的表面改性对材料循环性能产生了重要正性效应。然而,材料的包覆原理和作用机制直到目前仍然模糊不清,没有一个确定统一定论。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TiO2与LiCoO2体相反应的研究结果,详细地研究了TiO2对LiCoO2的包覆效应,建议了可能包覆原理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产生的丰富的化学活性物种(活性氧和氮基团)在生物医学应用(如伤口消毒和愈合)上有着很高的需求,尤其是活性氧基团(如O(3P)、O(5P)、OH*、O2-、1O2、O、O3和H2O2)有着很强的杀菌能力。为此,采用了一种针-环介质阻挡放电(DBD)结构的Ar/H2O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于生理盐水中生成H2O2,并对水蒸气体积分数、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及等离子体处理后储存时间对生理盐水中H2O2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时间的情况下,生理盐水中H2O2浓度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而H2O2生成率和能量利用率则受水蒸气体积分数影响不大;在相同水蒸气体积分数的情况下,较长的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将会导致较高的H2O2浓度、生成率和能量利用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生理盐水中的H2O2在40 min时间内可以相对稳定地存在,显示了H2O2在等离子体药学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高压H2-Ni电池用氧化锆隔膜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采用湿法造纸工艺技术抄造高压H2-Ni电池用氧化锆隔膜的研制情况,测试了不同类型隔膜的理化性能,组装了氧化锆隔膜和石棉隔膜试验电池,进行了不同充放倍率下的电性能测试,并进行了短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造纸工艺研制的氧化锆隔膜,在物理性能、面电阻、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已基本符合高压H2-Ni电池的技术要求;用氧化锆隔膜组装的试验电池的性能与石棉隔膜组装的试验电池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O2/CO2燃烧方式的技术特点,采用ASME PTC 4-1998中计算锅炉热效率的热损失法对某电站300 Mw机组锅炉在O2/CO2和空气气氛下的各项热损失和锅炉热效率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采用O2/CO2的富氧燃烧技术可明显提高锅炉热效率,而且烟气中高浓度的CO2降低了分离回收CO2的成本.另外,通过对比不同氧气浓度下的锅炉热效率,表明采用O2/CO2燃烧方式时,O2的容积百分数不宜大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