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会馆建筑     
孙音 《四川建筑》2003,23(2):27-28
“会馆”之名最早见于明代,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盛行,会馆建筑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会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类。  相似文献   

2.
明清出现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会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沈旸博士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会馆"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兴衰史。作者特别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会馆"与"自愿团体"(Volutary association)在形态上的接近关系。而自愿团体是今天西方"俱乐部"与"会所"文化的精神核心。这篇文章的价值还在于让我们回到历史的天平上,衡量所谓的"顶级享受""个体化服务"等等现代私人会所推荐的空间消费也许和历史上出现的"会馆"具有接近的逻辑,都是发达的商业化带来的市场细分与社会排斥与认同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洛带镇是客家移民的“净土”。在那里比较顽强地显露出移民独特的“个性”:其物质形态反映在居住建筑上,完全大异于其他地区的模式;精神形态则主要表现在会馆建筑上。“会馆建筑”作为各省移民同乡聚会之所,是洛带移民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见证,也是背井离乡的客家人在新环境中的精神认同和归依。  相似文献   

4.
田文高  李嘉华 《四川建筑》2003,23(Z1):71-73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到光绪年间春秋楼竣工,使会馆建筑格局更趋完善,其建筑规模达到高峰.她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雕刻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自贡盐业历史的发展及盐业会馆的兴起,论述盐业会馆的社会功能及分类,通过对盐业会馆的精品——西秦会馆建筑空间布局、艺术形式的介绍分析,初步探讨了西秦会馆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西秦会馆坐落在自贡市中心区,坐北朝南,后依龙凤山,前临解放路大街。它是由昔日陕籍客商修建的一座同乡会馆,也是自贡迄今为止保留的盐业会馆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自贡盐业会馆中的精品。 一.西秦会馆历史沿革 雍正十年(1732年)农历九月初九,陕籍盐商的行帮组织西秦大会与当地龙峰井作坊主人李光华签约买下其地修建庙宇。乾隆元年(1736年),西秦会馆动工,至十七年(1752年)竣工,成为自贡地区首座盐业会馆。尔后,道光七年至九年(公元1827~1829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与扩建,其规模、建筑形式与艺术价值在我国诸多会馆中…  相似文献   

7.
历史建筑是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做好城市历史建筑遗存保护及活化,适应城市时代发展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探讨历史建筑与城市文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福州明清会馆进行实地调研普查,分析福州明清会馆历史文化特征、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以及破坏原因,并从文化自信视角入手,力求通过挖掘福州明清会馆遗存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建构合理有效的保护框架,探寻会馆建筑创新活化方式,从而起到承传城市文化精神,延绵城市文脉,提高新时代人们的文化认同,激发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放 《建造师》2009,(2):38-45
山陕甘会馆建筑格局严谨,规模宏大。从其功能上来说其历史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之大成,雕刻艺术在建筑装饰方面的应用感更是登峰造极。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9.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2,(1):F0003-F0003
<正>湖广会馆位于下洪学巷、芭蕉园、东正街一带,紧靠东水门城门。湖广会馆建筑群始建于康熙年间,复建于嘉庆、光绪期间。现存禹王宫、南华宫和齐安公所三处会馆建筑,统称湖广会馆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4500m~2。重庆海关税务司好博逊在《重庆海关1891年调查报告》中记录道:"会馆的社交聚会是相当频繁的,常随会员人数多寡而定。例如江西会馆(近年间由江西来川的移民较他省为多)十二个月中多至三百次,湖广会馆达二百次以上,福建会馆在一百次以上,其他各会馆七十次至八十次不等。全体宴会并演剧则在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徐州山西会馆的历史沿革及建筑年代、空间环境及布局特征;详细介绍了花戏楼和关圣殿的各主要部位,建筑构件及墙体构遣,解决了山西会馆的建筑价值特征问题,强调了徐州山西会馆因山构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崔陇鹏 《华中建筑》2008,26(4):53-56
该文从四川会馆建筑的历史发展和地理分布出发,探寻其与川剧的历史渊源,同时对会馆建筑的布局、川剧戏班的分布和演戏活动进行研究,探讨会馆对川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旨在促进传统会馆建筑的保护,探索川剧传统的观演环境,影响当代环境下川剧的剧场设计。  相似文献   

12.
陈吟 《华中建筑》2009,27(2):223-226
“千年盐都”自贡,在其盐业经济发展最为鼎盛的清朝中后期,产生了会馆——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公共建筑。该文通过大量自贡盐业会馆建筑的实例分析,总结了此类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文商并重、融汇创新及戏乐生辉。  相似文献   

13.
杨平 《山西建筑》2012,(35):9-11
根据茶叶之路的线路及特征,通过对茶叶之路沿途所建的晋商会馆的介绍,探讨了茶叶之路沿途晋商会馆的设立及作用,并总结了晋商会馆的分布特征,对茶叶之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实地测量方式得到颐和园德和园戏台与湖广会馆戏台的混响时间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外戏台的混响特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中国古戏台与中国戏曲表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钱强  崔陇鹏 《华中建筑》2008,26(12):201-203
该文从四川会馆建筑与川剧的历史渊源出发,对会馆戏场的空间布局、会馆戏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会馆中的演戏活动和川剧的观演艺术进行探悉,探讨四川会馆建筑对川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旨在促进传统会馆建筑的保护,探索传统川剧的演出环境,影响当代环境下川剧的剧场设计。  相似文献   

16.
索托·德莫拉师从阿尔瓦罗·西扎,菲利普·裘蒂迪欧曾经著有《简单的复杂性》来梳理西扎的建筑作品,而德莫拉的建筑则承袭了其中的部分价值。实际上,若从这种师承的角度上.简单(性)与复杂(性)也可以成为德莫拉建筑生涯至今最重要的关键词.本文以阿尔加维住宅为例。试图通过系列的分析.呈现建筑的价值——简单的复杂。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发展始终是困扰中国文物界、规划界和建筑界等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遇到的问题之尖锐、涉及范围之广泛世所罕见,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又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在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答案的情况下,能够坚持进行实验性探索的行动既有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受到各种质疑。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御道广场设计就是这样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我们提出"界面"的概念面对历史和未来,并以此定位现代人应有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希望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起来的御道广场,形成一个时间的"界面",将西安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灿烂文明之光折射到未来,将历史与未来连接在一起,这是我们在进行大明宫御道设计的思考原点和始终坚持的创意。  相似文献   

18.
韦峰 《建筑与文化》2009,(10):93-95
绿色建筑被认为是具有资源消耗最少,能源效率最大化,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建筑,亦称"深"绿色建筑。目前,国内外绿色建筑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浅"绿色建筑,亦即那些部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或是部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产生部分环境效益的建筑可能更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和推广价值。本文以郑州节能环保产业孵化中心绿色示范楼建筑设计为例,对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低造价适宜技术,特别在强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探讨"浅"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及策略对当前大量性公共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余春梅  董伯明 《山西建筑》2010,36(31):112-113
结合《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中的修约法则,介绍了“四舍六八五单双”自定义函数在土工试验数约修约中的应用,指出该方法在工程实际计算中简单方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