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志平 《规划师》2005,21(7):28-30
加强对社区规划内容和万法的研究,对构建以性区为单元的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社区规划应以凸显特性、公平、人性化为腺则,建立组织体系,凸显地域特色,设置公共活动空间.构建社区规划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深圳五联社区进行的社区研究和社区规划工作,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在城市发展转型时期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城中村"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社区规划的工作方法;从社区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需求出发,探索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与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的合理关系;关注社区规划在体现社会公平、构建社区归属感等方面的有效性,关注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强调社区规划应该成为法定规划的重要构成要素,社区规划的重要性不能再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杨贵庆 《规划师》2013,29(3):11-17
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中特大城市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和城市社会空间重构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需要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予以解决。将社区规划引入我国特大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及时通过立法确定社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明确街道办事处机构作为社区规划编制和执行主体,制定颁布《城市社区规划标准》,确立社区规划公众参与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并对社区规划工作给以地方财政和政策支撑,从而形成社区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彭琳 《小城镇建设》2010,(11):63-66
加强对社区规划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对构建以社区为单元的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福清市玉屏街道社区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从社区的资源整合、组织管理优化、社区文化和规划实施四个方面来提升社区的居住生活品质、城区环境、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社区规划是城镇化浪潮下社区快速变迁的新兴事物,开展社区规划对于营造社区公共性和人文精神、培养居民自治能力,乃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国过去关于社区规划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于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少有涉及。基于此,从社区规划的新理念出发,论证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分别从空间营造创构社会治理体系、参与式社区规划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两个层面,以及重塑社区文化、构建社区规划师制度、协商规划平台实现社区规划创新等方面提出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形成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体系融合建构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规划设计阶段作为城市建设的源头,对减少社区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提高低碳社区规划总体水平,文章提出了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的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从"控碳源、扩碳汇"两个角度构建了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新建、在建、改建、扩建的社区,可供社区居民和社区规划建设人员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7.
时间地理学及其对人本导向社区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社区规划强调从社区尺度上加强对于居民的关注,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时间地理学分析居民活动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制约因素,关注居民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推动人本导向的社区规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时间地理学关于社区层面的研究发现,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社区规划必须基于个体行为角度探究居民的社会需求,并从社区层面构建社会平等与空间公正。时间地理学为人本导向的社区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社区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和举措。本文对新农村社区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孔宇  甄峰  张姗琪  焦林申 《城市规划》2023,(1):15-24+114
中国社区的规划理念经历了从营造物质空间向满足居民需求转变的过程。面对新时代城市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与受智能技术的影响,社区居民的活动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传统的社区规划难以达成满足居民生活及保障公共服务高质量的目标。本文从数字生活方式与社区类型、居民需求的精准感知、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圈、智慧赋能的社区营造与治理4方面总结了社区规划的新内涵,构建了包含居民、社区空间、社区治理与智能技术的社区规划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感知与计算、分类与划定、分析与设计、治理与保障4方面对智能技术支撑的社区规划技术框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未来的社区规划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雅图社区规划的编制、实施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昀  周素红  解利剑 《规划师》2013,29(3):103-108
西雅图社区规划编制通过市政府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公众自下而上的自主行动共同完成;在实施阶段通过调整行政架构加强部门合作、以规划资金引导公众参与、纳入法定规划程序,从而强化了社区规划的实施效力,成为社区规划实施机制中的典范。对比我国"三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体系无法完全解决人居环境与社区发展的问题,借鉴西雅图经验,可通过引入社区规划理念构建多主题的规划实施框架,并确定社区规划的法定地位以完善"三规"体系,保证社区规划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建立社区规划公众参与平台、编制综合性社区规划和编制以改造项目为主导的社区规划三种方式。研究在分析现有实践方式和借鉴国外社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社区规划编制模式可分为发展策略型、综合规划型和行动计划型三种类型,论述了三种编制模式的规划目的、工作过程和成果内容,讨论了当前阶段社区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和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关系,并对我国社区规划的编制和开展方式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区规划不仅强调物质空间环境,更是被赋予人文关怀并引入公众参与等。结合大数据、图像智能识别、量化分析软件和网络平台等新工具和平台,在社区规划的现状调查、分析构思和联合设计3个阶段,以及在公共设施评估、人群行为研究、场地环境分析、停车和人流组织和公众参与等多项具体工作环节中,发挥较大的辅助效用,帮助规划师展开更精准和全面的工作。以武汉市青山区青翠苑老旧社区实践为例,尝试构建一套基于多种新工具的可高效辅助社区规划工作的技术框架,为促进新工具在社区规划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区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的推广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从社区规划的理论入手,探讨了其内涵和特性,以明确社区规划的工作理念和要求;同时,回顾检讨了社区规划在我国的实践,分析了工作中所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为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普及推广社区规划,对几个前提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物质型社区规划和综合型社区规划两种推广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存量空间品质提升与社会治理转型的双重时代背景对参与式社区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我国参与式的社区规划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少数实践也多是形式上的,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社区规划实践的指引不强。文章从规划供给公共产品的角度着手,引入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来指引参与式社区规划的编制,并以此为基础对社区规划的对象、目的和手段进行辨析,最后结合武汉市武昌区老旧社区品质提升的项目实践来验证理论运用的可靠性,以期为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时代对社区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引,也是国外社区规划的魅力所在。国内的社区规划长期聚焦于对物质空间的刻画,但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居住环境品质关注度的提升,社区规划正逐步转型,但转型程度尚有待探索。以广州市早期及新建成的保障房社区为例,从居住环境品质的角度对规划实施成效及公众参与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保障房社区规划的制度设计与技术标准均有提升,规划编制与实施也更多地吸纳公众的意见。为社区规划的转型与社区共同缔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傅赛军 《安徽建筑》2015,22(2):21-22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养老社区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老龄化严重的武汉,养老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养老社区规划缺少指导。文章引入都市农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国内外养老社区的规划分析,结合武汉市养老社区调研,构建了基于都市农庄模式的武汉养老社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上海社区规划实践的思考——以虹口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总结社区规划工作经验,加强对上海社区规划工作的指导,结合虹口区规划实践,在社区规划内容、规划标准、队伍建设、公众参与、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倪梅生  储金龙 《规划师》2013,(9):104-108
社区规划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社区规划研究是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基于对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类型划分的认识,总结我国社区规划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未来社区规划研究的趋势,提出引入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以完善社区规划理论,在扩展社区规划研究视角的同时加强相关学科方法的介入,丰富社区规划研究对象类型,实现城乡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社区规划中参与主体及其角色的变化,对美国、英国及台湾地区社区规划中参与主体及其所承担的角色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社区规划进行思考,认为应将社区规划融入现有规划体系,建构以社区为主体,政府、规划师、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参与、协作的社区规划,并实现政府从“主导”到“引导”,社区从“客体”到“主体”,规划师从“主导”到“组织、沟通”,非政府组织参与、推动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新区规划建设进入成熟稳定阶段,新型城镇化对"人的城市化"的重视,社区将是未来中国规划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该文以厦门市兴旺社区为例,探讨位于城市边缘区、居住和产业园区融合的社区规划,构建多方参与的"社区工作坊",以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的编制创新,提出"物质-管理-认同"三个层次的社区规划策略,并以社区发展的具体项目为抓手落实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