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降低铜密闭鼓风炉富氧熔炼四氧化三铁影响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永新 《矿冶》2003,12(2):63-65,68
在铜密闭鼓风炉熔炼过程中,Fe3O4会从冰铜和炉渣中析出,沉积在炉底、炉侧壁及前床,严重影响生产。通过适当提高转炉渣中SiO2含量(21%~24%),可以减少进入鼓风炉(转炉渣作为块料)的Fe3O4量;选择并控制合理的熔炼渣型(Fe31%~35%、SiO233%~36%、CaO11%~13%,SiO2/Fe≈1 13,渣含Cu<0 30%)及精心操作,成功地避免了Fe3O4对鼓风炉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钟华  陈雯  沈强华  阴树标 《矿冶》2011,20(2):68-71
火法炼铜过程Fe3O4形成是无法避免的。本文归纳了各种降低Fe3O4含量的方法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加煤质还原剂和二次含铜物料来降低Fe3O4的新方法。新方法继承了现有方法的优点,同时改善了消除炉结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何云龙  沈强华  陈雯  刘云亮  王勇 《矿冶》2012,21(3):44-47
提出把传统的P-S转炉改造为具有将燃料喷射进炉膛保温和固体还原剂从风口喷入熔池功能的还原转炉,创造弱还原气氛处理铜吹炼渣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耗低,Fe3O4还原彻底,铜回收率高。处理50 t含Fe3O4为41%的吹炼渣,当控制炉温为1250℃、煤基还原剂输送速率为30 kg/min、渣中Fe/SiO2=1.25时,可将渣中的Fe3O4降至5%以下。工业验证性试验表明,用此工艺处理50 t含Fe3O4为46%的转炉渣,经过还原后弃渣含Cu 0.34%、含磁性氧化铁3.55%,铜的回收率为89.4%。  相似文献   

4.
铜渣贫化的选择性还原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于金相分析、SEM和EDX等方法,研究炼铜炉渣加炭粉、通惰性气体搅拌选择性还原贫化过程。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性贫化过程,渣中残余铜含量可由5%降低到0.35%以下。随气体搅动时间延长,渣中Fe3O4含量降低,二价铁含量增加,有效地降低了渣黏度.促进冰铜滴沉降。在还原过程中,渣中Fe3O4含量逐渐降低,渣中主要存在的相组成为残余磁性氧化铁、(FeO)2·SiO2及FeO·CaO·SiO2的连续固溶体。每1kg铜渣配人17g炭粉既可满足还原反应要求。  相似文献   

5.
汤云  袁蝴蝶  尹洪峰  帅航  辛亚楼  赖鹏辉 《煤炭学报》2016,41(12):3136-3141
煤气化炉渣是煤炭气化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选取5种煤气化炉渣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化学和显微结构后,将炉渣分别在1 350~1 500℃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并对氮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 5种无定性炉渣的化学结构均可描述为Si O4四面体与Al O4四面体相互连接的架状结构;2炉渣中的玻璃相呈规则球体状,无定性碳呈多孔海绵、长带或长片状;3 5种炉渣经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均可合成出Ca-α-Si Al ON粉体,且Ca-α-Si Al ON的形成过程一致;4炉渣氮化产物中杂质相的产生与炉渣的化学组成中Ca O,Si O2,Al2O3和C的相对含量密切相关;5在氮化过程中,炉渣中玻璃球体发生表面粗糙、多孔、空心等形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炉渣的氮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艾萨炉炼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铜精矿原料MgO含量偏高的现象,通过合成渣实验以及FactSage软件模拟探究FeO-SiO_2-CaO-MgO四元渣系中MgO含量对炉渣熔点的影响,结合生产渣型给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渣中MgO含量每增加0.5个百分点,炉渣熔点会升高9~10℃;MgO含量从1%增加到5%,渣的液相面积从10.75%减小到8.84%;MgO含量在2%~2.5%时,优化渣型为:Fe 36%~38%、SiO228%~30%、Fe3O48.6%、CaO 3.5%~4%。  相似文献   

7.
云南某钛铁矿粗精矿精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某钛铁矿粗精矿含 Ti O2 为 46 .1 4% ,含 Fe2 O3 1 8.72 % ,达不到精矿指标要求 ,做了重选、磁选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后 ,最终确定采用磁 -电联合流程 ,可以获得精矿品位含 Ti O2 为 50 .52 % ,含 Fe2 O3 为 1 1 .78%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闪速熔炼反应塔内Fe3O4含量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提出降低渣含铜的途径和措施.计算表明,精矿喷嘴操作参数的优化匹配,可以减少反应塔底部Fe3O4的生成量.氧浓或氧量分布为调控的主要参数;工艺风氧浓高,工艺风速低,有利于减少Fe3O4生成量;增加SiO2台量,颗粒中的Fe3O4含量明显降低,但需综合考虑此因素对渣含铜的影响.调整反应塔精矿喷嘴的工艺风氧量和氧浓,使反应塔内的氧势呈合理的梯度分布,将有助于渣含铜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矿冶》2013,(Z1)
利用恒温恒湿腐蚀模拟试验方法,辅以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材料分析手段,对不同轧制工艺下的船板表面进行耐海岸大气腐蚀研究,得到轧制工艺对船板表面耐海岸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轧船板表面的氧化铁皮以Fe3O4、Fe2O3和FeO为主,随终轧温度升高、终冷温度降低,Fe3O4含量明显增加,Fe2O3含量减少;在680~850℃内对钢板实施弱强度水冷,冷速为6~15℃/s,减少了450~600℃降温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Fe3O4转化为Fe2O3的比例;氧化铁皮中Fe3O4的含量控制在40%~60%,Fe2O3的含量低于30%,FeO含量高于10%,降低了氯离子引起的点蚀蚀坑数量和深度,延长船板在海岸大气环境下的存储期。  相似文献   

10.
铜闪速熔炼贫化电炉渣含铜的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俊 《矿冶》2003,12(2):58-62
对金隆闪速熔炼渣贫化电炉的生产操作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电炉渣含铜与其影响因素的线性方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渣含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线性关系密切。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分析,明确了各作业参数对渣含铜的影响及作用大小,找出了影响电炉渣含铜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指出影响金隆电炉渣含铜的最主要因素是闪速炉炉况、冰铜品位、电炉冰铜产出量、块煤加入量等,而冷冰铜加入量、电炉的有效容积、炉渣在电炉中的停留时间、炉渣的Fe/SiO2等对渣含铜的影响较小。由回归分析的结果对有效降低电炉渣含铜提出了6点建议。该回归方程对于准确的分析、有效的控制渣含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降低电炉渣含铜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样人 《矿冶工程》2003,23(3):49-50
介绍了在闪速熔炼过程中, 铜在电炉渣中的损失状况。结合生产实践, 介绍了控制电炉渣含铜低于0.8%的几点措施:采用新型精矿喷嘴, 稳定闪速炉炉浆;向闪速炉中添加焦粉;控制炉渣的铁硅比;增加铜液澄清时间;向电炉中加入还原剂煤块或黄铁矿等。  相似文献   

12.
白银炉富氧自热熔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水根  杨丽梅 《矿冶》1996,5(2):67-71
本文针对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提供的硫化铜精矿,研究了在高富氧熔炼条件下,氧料比、冰铜品位、冰铜及渣中Fe3O4含量、氧利用率、脱硫速率与富氧浓度关系、渣中铜损失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白银炼铜炉实现富氧自热熔炼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建立的闪速炉系统熔炼能力仿真计算软件,对闪速熔炼系统生产过程的极限生产能力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就其与铜锍品位、工艺风富氧浓度、渣中铁硅比、精矿含铜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铜冶炼渣中铁含量达30%~40%,但铁元素主要以铁橄榄石的形式存在,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回收利用。以可再生生物炭为还原剂,通过深度还原—磁选回收铜冶炼渣中的铁,考察了还原条件对铜冶炼渣深度还原的影响。当还原温度为1 200 ℃、还原时间为75 min、CaO用量10%、碳氧摩尔比为1.5时,深度还原产品的金属化率达到86.83%,经过磨矿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62.84%、回收率为81.92%的磁选精矿。铜冶炼渣中主要含铁矿物有Fe2SiO4、Fe3O4及少量的Fe2O3,其还原过程为Fe2SiO4→FeO→Fe、Fe2O3→Fe3O4→FeO→Fe,得到的金属铁逐渐聚集长大最终形成有利于磁选分离的金属铁颗粒。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唐代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祥 《有色金属》2000,52(4):95-99
九华山唐代冶铜遗址的炉渣分析发现了高钙和高铁两种冰铜渣。实验确认两种工艺冶炼的产物分别是品位为25%、40%的冰铜。根据矿石的脉石矿物主要是钙铁石榴子石的事实,结合古代鼓风炉熔炼特点进行的冶炼流程的计算表明,含铜约6%的手选矿石经历了两次焙烧-熔炼处理,先后获得品位为25%和40%的中间产物冰铜,并依次排出高钙、高铁渣。这一研究结果证明,宋明时期献记载的硫化矿炼铜技术至迟在唐代就已采用。  相似文献   

16.
苏凤来  张登高  郑朝振 《矿冶》2020,29(6):51-55,73
刚果(金)某地区经浮选得到的氧化铜精矿,含铜28.39 %,矿石中的铜主要赋存在孔雀石中。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鼓风炉还原熔炼处理该类氧化铜精矿,存在熔炼温度较高、氧化钙添加量大、熔炼渣含铜偏高的问题,为此,进行渣型优化实验研究,考察了还原焦比、CaO:SiO2比和氧化亚铁加入量对氧化铜精矿还原熔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熔炼时,焦比主要影响粗铜产率和铜回收率,CaO:SiO2主要影响渣中铜含量,熔炼温度是影响渣黏度的主要因素。在还原焦比为5 %,选择酸性熔炼渣型,渣中CaO:SiO2为0.4-0.55,FeO:SiO2为0.13条件下,渣含铜可降至0.4 %以下,铜回收率在98 %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金隆闪速熔炼系统技术改进及其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辉荣 《矿冶》2001,10(3):52-55,41
介绍了金隆闪速熔炼系统的主要技术改进 ,包括熔炼工艺设备、机械设备、电气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改进。通过技术改进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闪速炉作业率 ,冰铜品位 ,冰铜、粗铜、阳极铜和阴极铜产量呈逐年提高态势 ,而其烟尘、固铍发生率 ,重油、煤、电单耗及电铜综合能耗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