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名城保护,再现南昌城市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荔珍 《规划师》2004,20(11):38-40
通过对南昌山水风貌、古城格局、特色街区、物古迹及革命遗址的保护与规划,延续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全面体现城市的景观特色及人特色。  相似文献   

2.
榆林八景对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永 《山西建筑》2007,33(34):342-343
阐述了"八景"的由来,以古城榆林"八景"为例,说明了古城榆林的山水格局,指出当代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吸取传统经验,创造出与自然和谐,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山水城市,以使城市在"环境"和"意境"两个层面上创造出完美的城市空间意象,使城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城市风貌规划包含内容较多,分别从其物质内容的总体层面和分系统层面,在自然山水环境保护和利用、城市建筑风格、城市建筑色彩、城市建筑高度与天际线、城市道路、滨河景观、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城市雕塑、夜景照明、城市户外广告系统等方面,就规划内容和方法、规划依据、规划目的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城市风貌规划物质层面内容有一系统认识,指导实践,营造城市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炎松  张金海  陈牧 《华中建筑》2009,27(11):137-139
该文回顾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古城历史沿革,并从山水环境关系、历史文化环境关系,城池空间关系等方面探讨和论证了浚县古城城市格局的特征,强调了城市历史研究在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以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为研究思路,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形成的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地理格局网络。研究表明:南京应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聊城是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在城市历史、历史地位、历史沉淀、文化遗存、文物古迹、历史名人,古城本身的价值都具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价值。目前,聊城古城还处于被动保护状态,仅仅是保护了古城的传统肌理和格局,而古城内建筑与古城风貌冲突较多,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古城呈现衰败迹象。  相似文献   

7.
林焰 《中国园林》1992,8(2):38-42,10
从榕城历史渊源,分析探讨榕城风貌的六种特征,及形成特征的自然、社会思想原因。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在调查分析1986年前后福州城区植榕现状后,并提出以榕树(白榕 FicusMicrocrapa)为主,恢复发展榕城风貌的建议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谈历史文脉的延续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广  冰河 《山西建筑》2006,32(1):61-62
从两山两水历史基本格局的保护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两方面探讨了荆门古城保护中历史文脉延续的问题,以保护古城特有的历史格局和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传统,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俞绳方 《规划师》2006,22(8):91-93
苏州古城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其现状总体格局和风貌仍保留着宋代的特色,古城内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同时,苏州古城又是一个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水网城市,在世界城市史上拥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一方面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强化了城市的差异性,彰显了城市的个性特色,从而创建易识别、易感知的景观风貌;另一方面,通过自然山水的整合,对城市色彩、开放空间、景观视廊、眺望系统和建筑要素等的控制,为城市营造出优美的视觉空间形象。河北省定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充分挖掘现状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分别进行了景观风貌格局规划,城市空间视廊、建筑高度、天际线系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与雕塑系统规划,城市风貌特色节点系统规划,城市街廓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城市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与发展规划和城市活动系统规划等,为国内其他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百浩  张莉 《华中建筑》2005,23(5):148-152
七里坪是在南北七里平地上形成的湖北古镇之一,因地理环境、物质集散、竹排河运、红色革命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至今。该文分析了古镇“三面河水抱平地,四围山势锁古镇”的自然空间形态、“一主四次”的街区结构和宜人的街巷空间尺度,阐述了古镇建筑类型、空间使用、结构构造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生态空间的适应性发展研究对空间生态安全、景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空间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运河山东段的台儿庄古镇为例,在景观格局优化视角下,构建水环境生态空间适应性发展框架,提出实践研究思路及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ArcGIS软件对台儿庄古镇水环境生态空间的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运河沿线与龟汪、西塘湾、庙汪的交汇区域为极高敏感区,运河沿线景观绿带区域及古镇水巷区域为高敏感区,古镇商业性建设用地及北部、东部的民居区域属于中低敏感区,基于此构建水环境生态安全体系并划分水环境生态空间管控分区;2)台儿庄古镇下垫面径流量为0.828,应适度增加透水性材料,提高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循环功能;3)增加古镇空间界面中的水环境景观,提升景观空间活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大运河沿线的古镇聚落水环境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城镇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长期发展和积淀的结果。街道作为古镇的主要外部空间,构成了古镇空间的基本骨架,其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古镇的形成和演进过程。本文通过对赤壁市羊楼洞古镇街道空间的解析,探索了古镇街道空间构成规律和设计方法,思考了古镇街道空间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洪江古商城现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从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生态环境整治三个方面探讨了洪江古商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洪江古商城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邱明  宣建华 《规划师》2004,20(1):18-20
江南古镇郑宅由于岁月流逝、修缮不利、保护意识淡薄,村落环境与风貌正逐渐失去昔日的风采,其本身涵盖的深厚的历史人文信息亦日渐缺失,为此,需提高郑氏族人的保护意识,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保护及保护、利用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其独有的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炜  周伟 《华中建筑》2014,(9):136-139
淅川县地处古代南襄盆地之藩篱、古"南襄隘道"西线水路之要冲、丹江之北岸。该文结合淅川明清老城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分析出区域政治、交通、山水等要素对老城选址的影响,并由此切入,探讨古县城发展历史沿革和空间形态演变动力机制;以相关文献、史料及历史图像为基础,还原其"方正规矩,南北相错"的城垣形态、"一环两轴,棋盘分隔"的街巷空间、"北政南居、沿街商业"的建筑布局,展现出老城的地域营建特色。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北省蔚州古城的特色.探讨了保持地域建筑风风貌则下的更新,以及旧街区与环境的共生.以创造出延续地域特色,体现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地域环境。  相似文献   

18.
郭谦  肖磊  黄凯 《中国园林》2023,39(3):99-105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 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 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 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 城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历史环 境、历史景观和历史遗存带来的挑战,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 角,基于端州府衙遗址的基本状况,从强调古城格局的完整 性、挖掘历史文脉的层积性和强化各历史遗存之间的关联性 3个方面,为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因桥而兴的湖北古镇--崇阳白霓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百浩  陈丹 《华中建筑》2006,24(1):108-113
该文从白霓古镇因桥而兴的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古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一山三河·新老并置"的古镇空间形态,阐述了"两河·两街·三桥·七巷"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特有的街道空间序列和节点空间,研究了古镇的建筑及其营建特色,以揭示白霓古镇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多山多水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因形就势、趋利避害、寄情山水等独特的营城智慧。但在工业化时期,传统智慧被埋没,大多数古城特色消失殆尽。迈向生态文明的今天,需要重新认识传统营城中的山水人文智慧,道器合途、透物见人,促进中华城市文明薪火相传。以典型山水小城—江西永新为例,通过挖掘传统营城法则,以古鉴今、因地制宜地制定古城山水格局修复、空间网络修补与功能活力提升的系统策略。希望能为新时代中国历史城市的保护更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