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伊犁谷地多山地的地貌特征使其成为滑坡灾害发生的重点地区之一,通过研究地形地貌与滑坡的关系可以看出,地形坡度在22°-34°之间,地面高程在1500-2500m之间,坡向向东,发生滑坡的概率最大,认为伊犁谷地滑坡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西部山区地质状况不良,气象方面常在雨季形成暴雨,因而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滑坡灾害占比较重,因此针对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的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分析有重要意义。现有单一模型在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方面应用广泛,但仍有局限性。为提高对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准度,采用单一模型和复合模型等多模型对比分析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得到评价精度更好的评价模型。首先通过对研究区孕灾条件筛选出降雨量、坡度、高程、坡向、曲率、地质岩性、距水系距离、距断层距离、地震烈度、距道路距离、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类型共12项评价因子。基于信息量法,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组合赋权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易发性分区图,通过ROC曲线和灾害点密度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以上三种分析方法在ROC曲线中的AUC值分别为0.732、0.749、0.766,三种模型评价结果都有一定的可靠性,其中组合赋权法模型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确定采用组合赋权模型。  相似文献   

3.
植被覆盖率常作为地表蒸腾、降雨截流、水体流失的重要因素,也作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因子。而植被覆盖率又受到地形条件、坡度、地下水位高程等因素影响,因此研究植被覆盖率与其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某磷矿矿区,使用MGWT和ArcGIS软件提取坡度、地下水位、植被覆盖率等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坡度、地下水位埋深与植被覆盖率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如下的结果:在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地下水位埋深逐渐变浅,使得植被吸收地下水分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植物生长,地下水位高程与植被覆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随着地下水位高程增加而减小,直至为负相关;坡度与植被覆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呈现正相关,即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与坡度间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4.
滑坡地质灾害是我国尤其南方地区最多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历时时间短、破坏程度大的特点,滑坡灾害是多种地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难以准确预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对此类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已成为当今地质学家以及地理学家们对地质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地质学、环境学领域的学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滑坡灾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研究区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相应地也会有所不同,所选用的灾害评价模型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建立滑坡灾害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模型对于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安全有效的对矿山开采边坡进行监测,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开采边坡形变对边坡土石方量、坡度、高程等影响较大,将土石方量、坡度、高程作为判断边坡形变的因子,进而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其应用效果良好,对矿山开采边坡灾害预警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两种方法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土石方量计算中的误差,误差率为2.3%,能够满足矿山边坡形变监测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为依托,结合修水县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概况,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量、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坡向和人类工程活动等8项指标,构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修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计算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并进行了相应地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评价结果基本与野外调查结果相吻合,为修水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为依托,结合修水县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概况,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量、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坡向和人类工程活动等8项指标,构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修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计算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评价结果基本与野外调查结果相吻合,为修水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滑坡灾害为例,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文章研究认为:研究区的地层岩性较简单,但受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与地震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而导致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节理裂隙以及风化厚度等方面,尤其是人类活动形成的高陡临空边坡,在持续降雨条件下易产生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降低矿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毁灭性地质灾害的偶发概率及危险性,本文以云南东北部矿业聚集区内的防灾减灾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采集到该区域内的遥感影像数据、矿权界限归属关系、自然月内地质灾害记录以及地理、地貌资料数据为基础,对该矿区内的地质灾害及隐患进行了定性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量化指标及隐患评价体系,分等级的制定了危险性评价标准,最终制定了不同危险等级下的防灾、减灾策略。经现场反馈,灾害及隐患指标可靠,防灾减灾对策能为提高矿山防灾减灾防范意识,为降低灾害发生的豁然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山地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山地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对云南山地地质灾害的历史及现状、主要类型及危害、生成环境和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地形坡度、地面高差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是影响滑坡的主控因素;活动断裂是影响泥石流生成的主要因素;新构造运动类型和强度是控制云南滑坡、泥石流活动的本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云南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快速地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稀土矿开采边坡的SVM预测模型,结合42个稀土矿开采边坡实际案例,并分别采用网格寻优算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对SVM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寻找适合稀土矿开采边坡的SVM模型参数算法,结果表明PSO算法适合稀土矿开采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该算法的预测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筛选出的离子型稀土边坡滑坡判断关键因素, 构建离子型稀土边坡滑坡预警体系, 在目标矿山建立边坡在线监测系统, 获得监测数据, 结合现场山体出现裂缝的时间和规模情况, 分析监测数据, 得到单个因素的预警阈值。利用熵权理论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计算安远西坑稀土矿的多指标综合评分值, 得到稀土矿边坡滑坡综合预警等级, 同时对单参数预警由于传感器采集数据不正常波动造成的误报进行修正, 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可集成到预警软件算法中, 实现对矿山边坡综合预警的智能化, 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Landslide Hazard Evaluation: The Landslide Hazard Curv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practical methodology to establish priorities for slope monitoring and the planning of stabilization works in large hilly areas.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maps, identification of catchment areas, and the division of catchment areas into primary (with main stream) and secondary (without main stream) sub-basins. Attention was focused on secondary sub-basin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lithology; an ad hoc parameter q (related to the average rainfall, the size of the basin, and the width of the toe section), and the average slope inclination i.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enables the “landslide hazard curve,” unique for a given formation in homogenous areas with similar rainfall conditions and seismicity, to be drawn in a chart which features q and i. All the ascertained and assumed unstable areas represented in the chart are located above the landslide hazard curve.?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scientifically by taking into account engineering aspects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hydr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which influence slope stability. Groundwater levels, important in mapping out landslide prone area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by means of the parameter q.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中溶液渗流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去离子水为溶浸液开展浸矿实验。对浸出前后矿样进行显微CT扫描,获取了试样内部结构图像,利用阈值分割算法得到了浸出前后稀土矿样的孔隙结构图像。进而,研究了溶液渗流作用下试样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渗流作用对试样孔隙率、孔隙体积、孔隙长度、孔隙宽度和孔隙方位角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矿孔隙形状和尺寸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显著变化,且在粗细颗粒接触区最为明显;溶液渗流作用使得稀土矿孔隙率增大,孔隙总数量减少,孔隙总体积增大。渗流作用下矿样中小孔隙数量减少,大孔隙数量增多,各尺寸区间的孔隙数量变化率随孔隙尺寸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溶液渗流作用下孔隙长宽比分布更加集中,孔隙方位角在各角度区间的分布更加均匀,孔隙各向异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胡璇  刘万超  石磊 《冶金分析》2015,35(12):46-50
对赤泥浸出液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指导研发人员初步判断赤泥中的稀土总量。采用5 mol/L盐酸浸取赤泥中稀土元素镧、铈、镨、钕、钪、钇,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进行了测定。以功率、辅助气流量、分析泵速和积分时间为考察因素,各元素分析谱线的发射强度为考察指标,设计了L9(34)的正交试验,确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功率950 W、辅助气流量为0.50 L/min、分析泵速为100 r/min、积分时间为10 s。使用标准加入法绘制校准曲线,消除了基体及杂质元素对待测稀土元素测定的影响。各待测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9,方法中稀土元素镧、铈、镨、钕、钪、钇的检出限在0.002 4~0.013 mg/L之间。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赤泥浸出液实际样品中稀土元素镧、铈、镨、钕、钪、钇,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21%~1.2%,回收率为96%~114%。采用实验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别对赤泥浸出液中的稀土元素镧、铈、镨、钕、钪、钇进行测定,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by utilizing the microwave radiation.Mineralogical information on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icrowave heating improved the leaching behavior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and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ogy,decomposition process,and leaching process were provided in this study.The influences of the temperature,time of microwave heating and contents of NaO H(mass ratio of NaO H to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on the decomposition of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The recovery of REEs by hydrochloric acid leaching reached 93.28% under the microwave heating conditions:140 oC,30 min and 35.35% NaO H.The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EM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cles of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were non-hole,while the particles presented a porous structure after heating the concentrate by microwave radiation.For the microwave treated sample after water leaching,the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11.04 m~2/g,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6.94 m~2/g)for the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This resul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hase changes of bastnaesite and monazite,and a number of cracks induced by thermal stress.The increase of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the recovery of REEs by promoting interaction within the system of acid leaching.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稀土矿滑坡发生剪切破坏时的力学性质,以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运用微震监测技术在室内环境下对重塑土试样开展了直接剪切试验,利用微震监测记录设备同步采集稀土试样试验过程中的微震信号,对以含水率表征的不同浸渗状态下试样的力学特性和微震信号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试样含水率的增大,黏聚力显著下降,趋于饱和阶段时黏聚力下降速率减缓,由应变软化型转变为应变硬化型。(2)剪切过程波形幅值短时大幅提升,时频和波形图像对比分析表明存在微震信号且其主频率为10~20 Hz,含水率变化并不会影响信号主频;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剪切过程信号具有更高峰值振幅,整体释放能量增加,由主震型向群震型演变。研究结果可作为稀土矿发生滑坡破坏时微震信号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的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建立不完善的问题,以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及已有研究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根据文献调研,通过隶属函数给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赋值,通过各项指标权重与赋值相乘之和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最终筛选出3个准则层、7个因素层、9个指标层,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技术指标B1(0.45),指标层中综合权重最高的为生态恢复率D9(0.2);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均使用隶属函数定量化,最终得到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得分。  相似文献   

19.
离子型稀土矿不同采选工艺比较:基于成本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型稀土矿采选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3种工艺.目前,国家要求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应采用原地浸矿等适合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生产工艺,禁止采用池浸、堆浸工艺.基于离子型稀土矿床的特征、地质条件、各种工艺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通过对不同工艺的会计成本比较和环境治理成本分析,认为从稀土矿采选会计成本的角度,3种工艺的成本相差不大;如果考虑环境治理成本,则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总成本可能最高.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采选工艺及其他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