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连铸圆管坯中间裂纹对钢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连铸圆管坯进行穿孔及轧管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有中间裂纹的连铸圆管坯轧制钢管,钢管会产生条带状内折和鳞片状内折;使用有缺陷的连铸圆管坯穿孔,毛管在调整正常的顶头前会形成"缺陷孔腔",这是使用连铸圆管坯轧制钢管产生内折的一个原因,也是区别于使用锻造和轧制圆管坯轧制钢管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连铸连轧圆管坯表面质量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忠  沈建军 《钢管》2001,30(4):31-35
简要分析了连铸连轧圆管坯表面缺陷的类别和形成原因,提出了改进圆管坯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德曼乃斯曼公司早在70年代初就用连铸圆管坯代替轧制圆管坯生产无缝钢管。该公司连铸坯的碳偏析和纯洁度均优于轧制坯,连铸坯经连轧和张减后,其机械性能与轧制坯的机械性能相同,而且自1980年以来,用连铸坯生产无缝钢管的缺陷已低于由轧制坯所生产无缝钢管的缺陷。曼乃斯曼公司用连铸坯代替轧制坯后,管坯成本下降了25%左右,钢管生产成本下降了15%以上。  相似文献   

4.
连铸圆管坯的质量及其控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尚无连铸圆管坯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各企业只执行自行制订的技术条件。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建议在连铸圆管坯技术条件中增加有关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厚度比例及芯部状态等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鉴于连铸圆管坯质量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制订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连铸圆管坯的质量及其控制(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我国尚无连铸圆管坯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各企业只执行自行制订的技术条件。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建议在连铸圆管坯技术条件中增加有关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厚度比例及芯部状态等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鉴于连铸圆管坯质量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制订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15日,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澄特钢)成功投产Ф800mm高合金连铸圆管坯。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当今世界超大规格高合金连铸圆管坯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该厂在自制的φ90水平连铸机上,用20A碳素钢进行φ90圆管坯的连铸工业性试验,经过54次拉坯试验,该厂水平连铸技术已达到拉坯6.1t/次,拉速3m/min的水平,同时还对试验的圆管坯进行了穿孔、轧管试验。该连铸坯质量满足斜轧穿孔的要求,穿管成材率达到93.55%。  相似文献   

8.
庆华心  仪冬玫 《钢管》2008,(5):43-43
2008年9月15日,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澄特钢)成功投产Ф800mm高合金连铸圆管坯。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当今世界超大规格高合金连铸圆管坯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王三云 《钢管》2016,(6):25-34
介绍了热轧钢管连铸圆管坯热装方法及系统的设计理念、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效益测算以及实用性等。该方法及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将热轧钢管与炼钢连铸两系统集成整合成一体,炼钢连铸系统按照热轧钢管系统要求,实时组织生产并供坯;两个系统在小时产量和年产量上匹配;圆管坯热装系统工艺流程顺畅、合理;倍尺圆管坯采用两座步进式加热炉(预热炉、高温炉)加热和高速旋转热锯机锯成定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重钢三厂用170×250mm20钢连铸坯生产φ75mm圆管坯的试验情况。多次试验的结果表明,用连铸坯在φ550×3轧机上可生产出质量良奸的φ75mm圆管坯;经76机组穿孔,然后冷拔成无缝钢管,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可达到中低压锅炉管标准;生产成本较使用由钢锭轧成的圆管坯时低,是解决76机组供坯的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连铸坯宏观偏析和半宏观偏析的分布特征,采用碳硫检测、化学分析、直读光谱、金属原位分析方法研究连铸坯厚度方向C、Mn元素宏观偏析行为;通过连铸坯低倍组织腐蚀和图像扫描处理方法探究半宏观偏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碳硫检测和直读光谱检测方法可定量分析C元素宏观偏析,而Mn元素适合采用直读光谱和金属原位分析方法,半宏观偏析可通过半宏观偏析面积比和半宏观偏析度实现定量表征。在连铸坯厚度方向,随着距铸坯表面距离的增加,C元素和Mn元素偏析不断波动,在铸坯中心处偏析较大。半宏观偏析主要存在于铸坯芯部,在枝晶转变区和铸坯中心处半宏观偏析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连铸管坯质量对钢管内折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惠萍  陈洪琪  卢玲玲  李群 《钢管》2006,35(6):27-30
在对连铸管坯晶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阐述了连铸管坯穿孔特有的“隔墙”现象,探讨了连铸管坯的低倍组织及主要化学成分等对钢管热轧的常见缺陷——内折的影响和连铸管坯的各区域及柱状晶的大小与内折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碳当量与内折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血清补体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本院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数据、临床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学及随访结果。计算血清补体C4与C3浓度的比值(C4/C3比值,标为C.ratio)。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探索C.ratio和肾脏预后间的关系。所有统计采用R软件及相关软件包计算。结果: 总共入组20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2±6.5)月,其中男性患者88例,占42.8%。比较肾脏不同病理改变和C.ratio的关系显示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的患者C.ratio水平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显示C.ratio能够有效鉴别肾病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735,最佳截点为0.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和72.2%),以该截点为参照,C.ratio大于上述截点的患者舒张压高、24 h尿蛋白定量较多。将患者年龄、性别、舒张压、收缩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因素纳入进行校正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C.ratio组的肾脏预后显著差于低C.ratio组,风险比为5.1(95%CI:1.9-13.9,P=0.001)。结论: 血清补体水平的比值C.ratio和IgAN患者肾脏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IgAN不良预后的临床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出C/C复合材料内部影响其热物理性能的缺陷,利用该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特征,使用红外成像系统对有人工、自然缺陷的炭毡基C/C复合材料进行了检测。试验发现反射式红外成像可以检出炭毡基C/C复合材料内部的缺陷,其检测能力和材料的热性能相关,对较大人工缺陷,红外成像能检测更大埋深的缺陷;随着缺陷埋深的减少,红外成像的检测灵敏度变高,可以检出更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C/C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焊接现状,主要分为C/C复合材料间的焊接及C/C复合材料与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其它材料的焊接。C/C复合材料焊接方式以钎焊为主,也有用扩散焊接和其它焊接方式。归纳了C/C复合材料焊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对C/C复合材料的焊接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The C/C/SiC 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within several days by the method of precursor impregnation and pyrolysis (PIP) using hexamethyldisilazane (HMDS) as the precursor. The carbon fiber plates, woven and punctured with two-dimensional orthogonal continuous carbon bundle and short carbon fiber, were used as the reinforced preforms. The characters of the C/C/SiC composite were analyzed using XRD, EDS and SEM, and three-point-bending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yrolyzed substance of the precursor contained excessive carbon, followed by silicon, and a small amount of nitrogen. There were micro-cracks on the massive matrix. The phase composition wa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primarily considered as the Si–C–N composite. The structure of C/C/SiC was dense and homogeneous with some pores whose sizes were less than 5 μm between fibers and less than 100 μm between the carbon fiber bundles, respectively.

Fiber pull-out was observed on the bending fracture surface.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both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1300 °C appeared ascending zigzag. Flexural strength was 150 MPa at 1300 °C, higher than 121 MPa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离子体火炬为高温热源,研究了混杂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烧蚀区域从火焰中心到边缘的变化,材料的烧蚀特性从中心区域的以热力学烧蚀为主向靠近边缘区域的以热化学烧蚀为主过渡;碳基体和碳纤维的抗热力学烧蚀性能相当,而碳纤维的抗热化学烧蚀特性则明显优于碳基体。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C/C复合材料表面HAp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指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是目前该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前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水热电沉积解决此问题的新方案。最后,展望了C/C复合材料表面HAp生物涂层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C/C坯体对RMI C/C—SiC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方法制备了不同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多孔C/C坯体,采用反应熔渗(RM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Si前后坯体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C坯体反应溶渗硅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SiC相、C相及单质Si相;密度低的坯体熔融渗硅后密度增加较多;密度的增加与开口孔隙度并不是单调增加的关系,IC处理的坯体开口孔隙度低,但渗硅后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加较多;IC坯体中分布分散的树脂C易与熔渗Si反应,CVI坯体中的热解C仅表层与熔渗Si反应,在Cf和SiC之间有热解C存在;坯体密度相同时,IC处理的坯体中SiC量较多,单质Si相含量少且分散较好,而CVI坯体中SiC量较少,单质Si相的量较多;制备方法相同时,高密度的C/C坯体,渗硅后C相较多。  相似文献   

20.
1.IntroductionSubstantialatentionhadbeenpaidtothemechanicalpropertiesandperformanceofcarbon/carbon(C/C)compositeswithmanyk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