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介绍了李楼铁矿开采过程中矿石损失和贫化的现状,针对矿体开采过程中拉切割难以控制贫化和损失,主要从改进拉切割方案工艺方面入手,提出以"无损失无贫化"的思路切割拉槽,调整切割巷和切割井布置,合理控制采场损失和贫化。损失率和贫化率较原切割拉槽方案相比有较大幅度降低。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某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1 565 m 中段为背景,对回采的矿石量、损失的矿石量以及混入的废石量等 指标进行计算,建立了以采出矿石品位、矿石贫化率和回收率为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结合矿山开采的实际情 况,选择采出矿石的品位为优化问题的主要目标。利用 VB 编程语言对 3DMINE 矿业工程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且 利用 Origin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拟合,最后得出切割槽与退采位置的布置方案:切割槽位置距矿体上盘下 部边界的直线距离大于 10 m,退采位置距矿体下盘上部边界的直线距离大于 4 m。  相似文献   

3.
:针对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贫矿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探索了低成本分段崩落采矿技术与工艺.通过对端壁前倾、均匀出矿、双漏口铲矿、回采分段、进路间距等的优化研究,获得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优化参数:沿矿体走向布置成东西两个回采区,以8勘探线为界,分别向东、向西后退回采;采用天井钻机一次形成100m 切割天井;各分段在切割平巷内凿上向平行孔,并以切割井为自由面,在回采爆破的首排孔前一段爆破,形成切割槽后进行回采出矿.优化工艺参数在西二采区首采隔离层和菱形双巷回采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其采矿成本较充填采矿法得到显著降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海南铁矿保秀矿区的矿体为矿岩稳定性较差的倾斜中 厚到厚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设计垂直矿体走 向布置回采进路,生产探矿揭露矿体分支复合严重,分支矿 体的厚度及角度变化较大,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回采进路导致 较大的采准工程量和预计较高的矿石损失与贫化。因此,提 出沿脉布置回采进路的采场结构的优化方案。与原设计方 案相比,优化后下盘矿石损失率可降低10.91个百分点,采 准工程量可节省28.4%。在充分利用矿山现有工程的基础 上,以分段双进路采场结构为主合理回采下盘矿量,同时诱 导上盘不稳围岩及时冒落。优化的开采方案可较好地适应 矿体产状与厚度的变化,显著提高矿床开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中厚倾斜矿体开采过程中的损失贫化,改革传统的矿岩接触形式,采用新型导流结构将覆岩与爆破矿石隔离。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9组实验方案,开展了斜壁导流放矿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放矿方式相比,新型导流放矿能明显改善矿石损失贫化指标;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矿体厚度、矿体倾角、分段高度三因素对矿石回收率、贫化率、回贫差的敏感性,得知矿体厚度对矿石回收率、贫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段高度对矿石回贫差的影响最为显著;作出了各因素对放矿指标影响的直观分析图,分析了各因素对放矿指标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为中厚倾斜矿体采矿技术经济评价和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人沟铁矿三期工程穿脉矿房切割平巷原布置在上盘矿岩各半处,造成上盘矿石损失贫化严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了扇形中深孔扩槽方法,并以该矿-120 m中段12-1#穿M1矿房为依托,将其切割平巷布置在上盘矿体内,并将拉槽布置在切割井以西的穿脉巷内,切割平巷内布置扇形中深孔进行扩槽,此方法基本避免了穿脉矿房上盘岩石的混入,最大程度的回收了上盘矿石,减少了约1000t矿石的损失,提高了矿石质量,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倾斜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所存在的矿石贫化大、损失率高等问题,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矿山对于倾斜矿体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回采方案,通过加大下盘崩矿步距,优化不同区段边孔角以及利用辅助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等技术方案,最终使得矿山贫化率从36.2%降低至30.3%,回收率从57.1%提升至70.2%,大大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缓倾斜中厚矿体条件下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普遍存在矿石损失和贫化严重等突出问题,是矿山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和大顶山矿区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缓倾斜矿体条件下采用"垂直分区"、"组合放矿"新工艺并通过优化炮孔布置与优化切割爆破参数等技术措施,可以在较好地解决缓倾斜矿体条件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和贫化严重的问题,可明显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法在东大山铁矿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东大山铁矿多年来主要围绕分段采矿法进行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矿石回收率一直在49.25%~55%之间、贫化率在29.92%~33.37%之间徘徊。分析表明,采用分段采矿法开采,大量的采场底盘损失是造成矿石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矿体形态复杂,分段采矿法的灵活性低,顶柱和间柱不能回收是造成矿石回收率低的又一原因。根据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法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矿回收率提高到83.6%以上、贫化率降低到21.62%,经济效益显著。该法对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酒钢镜铁山矿在其桦树沟矿区V矿体实行低贫化组合放矿方式试验。为预测低贫化放矿矿石的回收效果并指导矿山现场试验,对V矿体低贫化组合放矿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V矿体进行低贫化放矿,其矿石回收率可以满足矿山现行回收指标的要求,但2 940分段采用定量放矿的放矿方式,可能造成了大量崩落矿石滞留在采场不能及时回收而且形成矿岩混杂层,并且整体岩石混入率高于矿山设计要求8%。因此,需要对目前的低贫化组合放矿方案进行必要改进,改善矿石回收效果,实现试验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大冶铁矿铁门坎南采区用分段空场法开采缓倾斜挂帮矿时,采用切割天井与矿进路进行联合拉槽,即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在出矿进路中,打与切割天井平行的扇形炮孔,按矿岩实际边界,逐排爆破崩落矿石,形成切割槽。根据矿山的实际开采条件,选择切割槽的合适位置,合理布置炮眼,应用一炮成井技术,与“V”型切割拉槽相比,其切割工程量减少60%,切割成本降低50%。  相似文献   

12.
王鑫 《现代矿业》2020,36(6):83
陕西夏家店金矿上下盘围岩稳固性较差,属于难采矿体。原采用空场法和崩落法试采,贫化损失率高达20%~40%,采出矿石品位低,资源利用率低,技术指标与经济效益差。为了降低采矿的损失贫化率,提高经济效益,选用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有效减少采矿过程中的矿石损失,回采率达94%,贫化率为6%;采场布置简单,减少采准切割工程量,节省工程费用,缩短采场准备周期,降低采矿综合成本;简化回采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或非生产性材料的消耗,实现低成本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同时,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符合当前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青岛石墨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把矿山“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列为矿山企业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的要求进行考核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矿山“三率”管理制度 ,使矿山形成了一个少采矿、采好矿、剥离少的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4.
毛公铁矿采用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过程中矿石贫损率较高,回收率低于50%。针对此问题,本文借助崩落体形态与放出体形态的匹配关系分析了崩矿步距对矿石回采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室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崩矿步距为一排炮孔和崩矿步距为两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等回采指标,得出崩矿步距为两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均好于崩矿步距为一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本研究对于矿山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昌宁 《中国矿业》2002,11(4):59-61
分析了非均匀崩落矿岩散体在放矿过程中的流动特点,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得出了非均匀矿岩散体在放矿过程中,放出矿石贫化的主要原因是放出口矿岩界面漏斗破裂,而不是矿岩颗粒在下移过程中的相互掺杂;在覆岩废石颗粒粒径大于或与矿石颗粒粒径接近时,采用见到废石漏斗破裂便停止放出放矿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放矿指标;当覆岩废石颗粒粒径小于矿石时,由于细小废石颗粒的穿流作用,使放出矿石过早地产生贫化,为了提高矿石回收率,就应该适当地增加废石的混入量,按照低贫化放矿方式直到见到矿岩界面正常到达出矿水平才停止放矿。采用低贫化放矿方式,低的矿石贫化率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矿石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铝土矿矿石开采逐步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并且我国原生沉积性铝土矿床大多数为缓倾斜薄矿床,矿体直接顶底板围岩稳固性差。麦坝铝土矿矿区同样属于缓倾斜薄矿脉沉积性矿床,在试采期对基建采场回采过程中贫化损失指标较大,针对麦坝矿区如何控制损失率和贫化率、提高采场出矿能力,麦坝矿区对试采期间所选用的采矿方法进行了优化,改变了采场底部出矿结构并增加采场切割上山,从而减小了损失率和贫化率,较试采期基建采场相比回采率提高了33.12个百分点,提高了采场出矿能力,为矿山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云南个旧某矿段锡铜共生硫化矿选矿工艺设计为对象,该矿区的主金属锡和铜含量较高,且黄铜矿比锡石锡粒度粗,解离度好,相对好选,采用针对性更强的工艺更有利于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主要探讨了锡铜兼顾、减少锡石过粉碎、锡粗精矿精选、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工艺,以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优化。该矿段锡矿石组成复杂,分选困难,根据矿石性质,采取联合工艺流程实现锡有较高回收率的同时充分回收其它有价值金属。针对矿石特性,设计采用"部分重-浮-重"流程,实践证明该工艺方案技术可行,经济有效,使矿砂、细泥回收工艺形成不同组合流程,泥砂分选,留有分期、分批投入的可能性,增大了选别工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对倾斜薄状矿体进行开采时,常常会面临采矿方法选择难的问题。某矿区内的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带中,矿区内待开采的矿体属于倾斜薄状矿体。为了开采矿区内的铅锌矿资源,采用平硐+盲斜井的开拓方式,并根据矿区内矿体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确定采用留矿全面采矿法对该铅锌矿进行开采。对留矿全面采矿法的采场矿块结构、采准、切割工程、回采落矿工艺进行了设计。结合相关经济指标,认为该采矿方法能够满足矿山实际生产需求,采用的留矿全面采矿法适合开采矿岩较稳固的倾斜薄状矿体,可为相关铅锌矿体的开采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切割拉槽爆破效果严重影响着地下矿山回采作业效率,为了解决某铁矿地下开采过程中无井拉槽爆破工艺效果不佳的问题,从传统的爆破工艺着手,首先对现场矿石颗粒进行挤压状态碎涨系数测试,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对爆破参数以及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现场爆破效果对爆破参数优化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传统爆破工艺存在补偿空间不足的问题,将爆破抵抗线1.2 m调整为1 m能够起到很好的爆破效果;通过爆破数值模拟分析,爆破过程中抵抗线方向最远单元点有效应力值大于矿石动态抗压强度61.3 MPa,同时挤压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波对矿石起到类似于挤压的作用,挤压强度达到试验要求,矿石碎胀系数小于1.333,满足爆破补偿空间要求;常规爆破条件下抵抗线计算公式并不适用于本次无井拉槽爆破,应考虑公式乘以一个补偿系数K0,根据具体情况补偿空间比例确定,爆破参数修正后,爆破效果良好,达到本次爆破工程要求。本次试验为矿山地下开采无井拉槽爆破施工工艺提供了实用的理论及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