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淼  许冬  丁康  李运远 《风景园林》2023,30(5):108-116
【目的】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游憩服务评价并提出优化指引策略,对保护传承长城文化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带动周边旅游发展均具有突出意义和重要影响,可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源数据,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5软件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现有游憩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发展指引。【结果】根据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和特质丰富了文化性指标,构建了适用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游憩服务评价体系,有效评估了现有游憩资源的游憩服务潜力和已有开发水平。结果表明:1)游憩潜力和游憩机会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度,区域开发基本依托游憩资源现状,整体较为合理,但局部地区不匹配,特别是居庸路、黄花路、古北口和马兰路4个重点区域周边多为低潜力-高机会地区;2)游憩服务评价结果被量化到各乡镇后,呈现出与量化前不同的分析结果,游憩潜力与游憩机会较为匹配的乡镇仅11个,游憩潜力大于游憩机会的乡镇共12个,可考虑优先开发建设,剩余19个乡镇存在现有资源利用趋于饱和的现象;3)80%的现有游憩景点具备高游憩机会,景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和积极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大背景下,乡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大部分乡村出现发展滞后的情况,乡村文化缺失问题日益突显。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小河龙村为例,依照公园建设规划项目结合村落现状,从多角度提出了乡村的整体规划策略和细部改造方法,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其他周边村落的更新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国首创的概念,是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与标识为目标的重大文化工程。开展系统性的综述研究,对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建设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国家文化公园政策文件、建设方案与建设保护规划的资料梳理和学术研究的文献追踪,对其内涵特征、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做出总结。【结果】归纳当前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表现为:1)国家文化公园具有从地方性离散到区域性整合的文化资源集群保护的内涵本质,表现出国家性、地方化、公园型的概念特征;2)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逻辑为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央到地方,分载体、分省域、分区段开展,形成了基于国家性与地方化的综合性资源识别方法、基于资源属性与保护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设置、基于落地建设与管理运营的关键领域基础工程与体制机制保障;3)国家文化公园理论探索主要围绕多元载体拓展、特色资源补充以及均衡发展、边界划定、跨域协同、法规保障等方面展开。【结论】在国家文化公园内涵特征、实践进展、理论探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规范建设、边界整合、创新传承3个方面提出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面向红色文化密集区域的景观资源系统识别、协同演进与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长征沿线景观微域研判及其空间演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发展的现实基础,相关方法与技术亟待挖掘。【方法】通过构建红色景观微域“识别-涵化”研究框架,以红25军长征沿线为例,建立红色景观微域解析要素体系,探析景观微域识别及微域涵化的关联方法与基础技术,并结合红25军长征典型区段分析研讨长征线路微域涵化效应与建设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在微域要素系统识别基础上,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加权因子叠加法、微域涵化评估体系与三维矩阵模型可有效开展长征沿线红色景观微域识别与分类评估。【结论】研究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红色景观的资源管控与传承发展提供分析途径,助力景观资源有序演进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京杭大运河是荟萃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线性廊道。近年来,运河沿线各城市相继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的基本建设思路指导下,迫切需要系统化的运河规划设计方法和运河文化内涵阐释表达方法作为支撑。【方法】以叙事空间为切入视角,通过对相关叙事要素进行筛选与量化,利用地图叠加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叙事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获得各历史阶段、各叙事主题下的大运河叙事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论】为基于文化遗产价值叙事性阐释表达下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范围确定、“一带两核八区多点”的核心区空间布局结构、游览线路规划、数字技术应用等提供了参考,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长城,并实现其价值,我国提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以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吉林省长城延边边墙则属于长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清茶馆段延边边墙为例,针对清茶馆段目前面临缺少总体性保护、保护利用范围划分不明确和配套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对清茶馆段的保护利用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对应的保护利用策略,为延边边墙保护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常笛  李严  孔祥铮 《风景园林》2023,30(10):74-82
【目的】哈密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主要绿洲分布区,也是新疆现存长城军事建筑遗产最多的地区。该区现有研究集中于考古、历史、地理、社科等领域,尚未有长城军事遗产与自然景观关系的专题研究。为厘清绿洲资源对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和军事建筑建造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展开长城研究。【方法】实地踏勘并结合已有考古调查、古籍文献、ArcGIS软件,绘制各类绿洲调节范围内长城遗产分布图,模拟军事建筑与绿洲环境的关系。【结果】该区绿洲根据成因、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分为3类。区域内的长城军事建筑择绿洲而筑、就地取材,形成了由点状泉水调节的山体防御线、由面状湖水调节的水体防御线和由带状河流调节的平原防御线,有军事防御和交通保障两大重要作用。总结出了该地区宏观军事防御体系和微观建筑建造的新类型。【结论】绿洲资源是干旱地区长城军事建筑修筑的重要驱动力和影响因子,绿洲的形态、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地理差异性,影响了宏观的长城防御模式和微观的长城单体建造,为今后长城军事体系和建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风景园林》2023,30(4):115-122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贺鼎  卢丽娜  王晶  张杰 《风景园林》2022,29(9):99-106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国家对于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区域的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但对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的带状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研究尚属空白。以北京长城文化带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CA)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围绕长城防御、屯垦和军情3个历史功能,构建由长城边墙、城堡和烽火台组成的文化遗产要素识别框架,探索大尺度线性遗产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在对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化遗产要素进行分类、融合的基础上形成31种景观特征类型,针对不同的景观特征类型进行关键特征识别,深入研究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的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对中国的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区域总体评估和保护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对建设健康城市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优化效应。引入“同一健康”理论,阐述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健康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转化路径,进一步探讨城市空置土地的分类与评价方法,作为转化后绿色基础设施的分类依据。【方法】基于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对近20年国内外城市空置土地相关研究文献与实践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结果】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健康效应包括人类健康、生物健康、环境健康3个方面,转化路径遵循“基础研判——类型学研究”“潜力评析——评价体系构建”“转化方向——模式与措施”探索3个递进的阶段。【结论】阐释了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意义、评价方法以及转化模式,探讨了中国城市空置土地研究价值认知缺失的空白,以及未来在中国国情下城市空置土地向绿色基础设施转化的实践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伦敦是公认的文化之都和创意产业之都。伦敦市长的文化战略对伦敦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起指引作用。而伦敦的文化和创意部门对推动这座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具有显著的意义。文章介绍大伦敦文化战略的意义、目标、方略,以及大伦敦政府如何与文化部门的各种团体、代表、赞助方及合作方协同工作,以便更好地传播市长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4):88-91
选取俄罗斯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在北京各高校就读及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就读的俄罗斯大学生为例比较在中国留学的及在本国就读的俄罗斯大学生的适应性特点及认知行为因素特点(交际宽容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应对方式特点)。结果表明,俄罗斯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性较差,一系列认知及行为因素如交际宽容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应对方式特点对俄罗斯大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与当代城市文化特色浅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云伟 《规划师》2002,18(2):8-12
作者首先总结了文化全球化的涵义以及全球文化的基本特征,然后探讨了全球文化与当代城市文化特色的关系,最后以北京为例,剖析了文化全球化给当代北京城市形象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概念和常用术语,通过比较文化空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表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概念和地位的演变,分析文化人类学概念上的时空活态属性和本真及整体性方面的特征,针对表述和解读上的问题,提出应对现有表述和分类进行清晰化,重新确立文化空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以避免非遗保护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2)
索尔·贝娄创作的小说表现出了多种文化背景。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生活经历,不难发现他的创作思路与犹太文化、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贝娄小说的文化源头。探讨与研究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的同时,也尝试探究其小说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52-54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软实力的需要。老区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以红色文化自觉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以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自强之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4)
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交融,外语教师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文化身份要有全球性和开放性;但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潮流中,母语的主体文化又决定了外语教师的文化身份必然具有民族性、本土性;两种身份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辩证统一。本文重在探讨外语教师这种双重文化身份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发展迅猛的旅游文化产业面临同质化和开发过度的局面,与此同时,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以文化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梳理区域文化生态资源及特征,更新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形象及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区域旅游文化产业价值的最大化,以此达到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化与再生。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地图与城市文化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瓴  赵万民  许剑峰 《规划师》2008,24(8):67-71
城市文化地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显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成果方面的信息,成为一册(幅)指示详细的城市文化导游图,还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能从信息的角度引导并服务于城市的文化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文化规划和建设,动态地反映和推进城市文明进步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一维半浮凸的砖砖历代台城房楼堂墙壁道碑馆院门的片断土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民国砖火烧砖七孔砖水泥砖瓷釉砖种种匹古砖片老砖块新砖视触辨问会残断影迹蚀痕斑驳垒砌陈列古今图像图景并置记载纪实记录着消失的岁月气质信息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