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海洋生物污损是舰船安全服役的重大威胁。我们根据海洋生物污损防护方法的原理分析,综述了舰船装备防海生物污损的应用体系与技术现状,对未来舰船装备防海生物污损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舰船长效防海生物污损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方法概述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污损生物对船舶等海洋结构物的污损已经成为人类从事海洋开发活动的一大障碍.本文综述了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其危害,介绍了当前工程应用和研究中的主要防污损技术:物理防污法、化学防污法和生物防污法.分析了各类防污方法的防污机理及优缺点,展望了防污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青岛防腐防污材料试验海域,初步进行了空白载波片、加干扰素载波片、加涂料层载波片、贴塑料膜的载波片的污损生物研究。利用NIKONSM21000体式显微镜、LEICADM4500B显微镜、LEICAM165C显微镜、NIKON显微镜与KH-770/KH-1300三维数字显微镜分别对小型污损生物、微型污损生物施行镜检和初步探讨,发现了该港湾微型污损生物群落形成过程与组成结构的变化及其成员的生态变化特征、检测方法、微型群落优势种顺序;发现了该海域材料入海初期阶段微小型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变化,初步得出污损由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到后生动物的污损顺序。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污损与材料腐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近年来海洋生物污损和材料腐蚀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海洋生物污损和材料表面腐蚀的关系。分别阐述了微观生物污损与材料表面腐蚀的相关性,宏观生物污损与材料表面腐蚀的相关性,分析两者或促进或抑制的机理。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海上核电船的海水冷却系统的海洋腐蚀及污损问题,论述其运行中存在的各类腐蚀和污损类型,分析产生腐蚀和污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防腐防污控制方法,可供海上核电设计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钛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导致其在海水管路应用中面临着严重的海洋生物污损问题。分析了钛材表面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附着规律,分别介绍了微生物污损与宏生物污损对钛材的影响,阐述了国内外钛制管路常用的防污技术及其特点,并指出了钛制管路污损防除技术的研究方向:(1)掌握污损生物在钛材表面的附着规律及与钛材界面的作用机制,以助于防污技术的研究;(2)开发无毒、节能、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防污技术。  相似文献   

7.
船舶防污涂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污这3种目前常见的船舶防污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污损释放型防污涂料、导电防污涂料和硅酸盐防污涂料。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将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相结合的污损释放型防污涂料是未来最重要的防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海洋生物污损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讲述了海洋生物污损引起的两种基本破坏方式,即海水腐蚀破坏和波流载荷破坏。以埕北油田某导管架平台的实际参数为例,计算验证了海洋生物污损对导管架平台所受波流载荷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海洋生物污损对导管架平台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郑良  李越凡  赵强  郑靖 《表面技术》2021,50(4):319-327
目的 基于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借助表面形貌表征和污损面积占比分析,通过方程拟合和试验验证,探究了超声时间、功率和频率对光学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海洋微观生物污损防除的影响,为超声防污技术在海洋光学仪器水下窗口微观生物污损防除的应用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以天然海水为介质,采用动态培养的方法构建PMMA表面微观污损,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综合单因素实验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考察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频率对超声防除PMMA表面微观污损的影响规律,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取超声频率、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之间的超声防污交互作用,建立超声参数对防污效果的回归方程,最后结合实际工况给出具有最佳污损防除效果的超声工作参数.结果 防污效果随超声频率的增加而降低,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相对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超声频率对PMMA表面微观污损防除的影响更显著.回归方程能够很好地预测不同超声参数下的防污效果,可用于不同污损情况下超声工况的选择设计.当超声时间为5 min、超声功率为40 W、超声频率为40 kHz时,海水动态培养96 h后,PMMA表面的微观污损超声防污效果可达到98.63%以上.结论 基于响应面分析技术,建立超声参数对超声防污效果的回归方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超声工况,从而使超声防污技术应用于海洋光学仪器水下窗口表面的微观生物污损防除.  相似文献   

10.
船舶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及装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增加附着基体的摩擦阻力,甚至对基体的腐蚀产生影响。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过程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同时在粘附界面存在多种粘结作用。材料学、防污涂层、电化学、电解技术、超声波和紫外照射等技术是目前海洋污损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在石油平台常用物理除污装置进行防污,而电解防污装置则在船体、管道等的污损生物防治中广泛使用。对海洋环境无污染、防污时间长、防污效果明显、经济是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趋势,装置设计简单、易于操作、能耗低则是防污装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钛和钛合金生物活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金属钛及其合金在人体硬组织替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改善其表面性能,使其具有表面生物活性,研究发展了多种生物活化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3大类。本文对钛及钛合金种植体的各种表面活化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种方法进行钛及钛合金表面活化的工艺过程及其活化机理,分别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与物理法相比,化学法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易形成均匀涂层、结构和成分与自然骨相似等优点。对化学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并对其长期植入效果及其活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土壤腐蚀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土壤腐蚀研究的4类主要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指出了建立、完善和发展土壤腐蚀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无网格法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无网格方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无网格法在金属塑性成形领域里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了相关关键处理技术,包括权函数的选取、本质边界的施加、离散积分方案、动态接触边界的自动处理以及金属塑性力学摩擦模型的选取等;最后对无网格法在金属塑性成形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指出无网格法在金属塑性成形领域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黄绍服  杨盼  李君 《机床与液压》2019,47(5):151-155
深小孔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深小孔加工方法主要分为传统加工方法和非传统加工方法两大类。文中主要对钻削加工、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以及其他加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各加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具有阀座面的圆锥阀芯直动式溢流阀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依据有阀座面的圆锥阀芯直动式溢流阀阀口的结构特点,在确定了其阀口溢流压力分布为曲线的基础上,给出了溢流阀的静特性——调压偏差、超压率和流量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分别与按常规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相比较,得出的结论为: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算得的结果误差小,更能符合应用实际。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方法制备HAp/金属生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着重介绍了4种制备HAp(羟基磷灰石)/金属生物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方法,即电结晶、电泳沉积、电镀共沉积和阳极氧化;详细叙述了4种方法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合金上制备HAp生物涂层的发展趋势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讨论了设计方法及其在工程管理和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工程项目必须要用现代设计方法来进行管理和设计,项目设计经理组织管理工程设计过程的实质是有效地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过程.指出项目设计经理应该掌握、理解并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组织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沈功田  李光海  景为科  左延田 《无损检测》2006,28(5):261-265,271
综述了埋地管道泄漏监测与泄漏检测的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点和缺点等。介绍的埋地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包括流量平衡法、负压波法、声波法、实时瞬态模型(RTM)法、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法、激光光导纤维法和电缆传感法等,泄漏检测技术包括声波法、红外热成像法、激光扫描法和可燃气体敏感法等。  相似文献   

19.
蒲滕  欧忠文  韩克  高璐  桂林 《表面技术》2011,40(4):76-80
深管因其长管身、小孔径、内壁曲率大的特点,普通镀覆层的测试方法在用于深管零件内壁镀覆层的测试时会受到一定限制.对深管零件内壁镀覆层的结合强度、耐腐蚀性能、厚度测量等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内窥镜和各种探头进行无损快速检测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对近年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预处理方法及其对CVD金刚石膜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按其原理来分,预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预处理法、化学预处理法以及中间层法。大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预处理能有效消除或抑制基体中钴黏结相的负面影响,提高金刚石的形核密度以及膜基结合力,从而获得理想的薄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