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滨水空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亲水、休闲、娱乐的物质景观场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滨水区域的景观开发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目初始阶段就应从区域角度进行生态优先的规划。以重庆嘉陵江草街滨水景观规划为例,对项目用地生态资源的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生态敏感度分级、低影响度开发研究、建立生态系统架构和生态基础设施等过程对用地进行生态设计与功能划分,从而探索基于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海韵  刘栗  丁鹏   《风景园林》2022,29(10):53-66
气候变化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面对该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从业者关注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概念,将其作为管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高生态系统服务适应能力的高效并且可持续的手段予以推广。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关注EbA措施在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建设中在多尺度上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规划实践。通过定性方法弥补EbA在城市多尺度气候适应计划实践这一领域应用研究的缺失,以欧洲著名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以及欧洲绿色首都哥本哈根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EbA如何纳入当地气候变化适应计划并在多个尺度上予以实施。回顾了EbA发展与其在欧洲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哥本哈根市气候变化适应政策以及EbA在市域、社区、单体建筑3个尺度的合作应用,并且通过分析哥本哈根市第一个气候弹性社区的案例,阐释哥本哈根市如何通过政府、企业、公民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规划将EbA措施应用于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建设。最后,总结了哥本哈根市多尺度气候变化适应合作规划中的EbA实践经验:1)项目前的深入数据准备和分析;2)EbA措施与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紧密结合;3)多个利益相关方协调,促进公众参与。加深了对EbA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的理解,并在面对气候变化挑战问题上,为包括中国城市在内的其他城市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介     
<正>《都会之枢——波士顿大都市区的演进》波士顿大都市区的地景形成已有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从1800年的原始郊区村庄中心到今天的遥远的、以汽车为中心的郊区,这里一直是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的标杆。在《都会之枢》一书中,两位作者探讨了波士顿都市区从1800年的乡村村庄和街车郊区演进至今的城市扩张和“智能增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GIS在国外环境及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宋力  王宏  余焕 《中国园林》2002,18(6):56-59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一个完整的GIS必须具备输入、存贮、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四大功能,GIS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环境及景观规划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与某些领域尤其是环境规划设计领域的实践是相互促进的,作为一个强大、灵活的决策系统,它不仅见于大范围的城市及地区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而且国外许多与城市景观设计相关的行业也正在接受这一技术,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GIS的分析与展示诸如噪声、能量平衡、城市气候等环境因子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6,(7)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具有一定空间完整性和历史风貌特征的物质存在,又是市民生活的载体,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息息相关。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结合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苏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进行分类探讨,探索回归"以人为本"的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同时,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管理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制定管理策略,通过辨识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来提高管理效率,进而降低保护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6.
柴冠 《城市建筑》2013,(14):8-8,10
城市建筑的规划建设直接影响着整座城市的景观规划效果,本文结合城市景观规划的概念、内容和意义,分析了建筑规划建设对城市景观规划的引领、促进和阻碍等影响,提出了城市景观规划需要的对策模式。  相似文献   

7.
柴冠 《城市建筑》2013,(14):8+10
城市建筑的规划建设直接影响着整座城市的景观规划效果,本文结合城市景观规划的概念、内容和意义,分析了建筑规划建设对城市景观规划的引领、促进和阻碍等影响,提出了城市景观规划需要的对策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东云  周波 《中国园林》2001,17(3):59-61
本文详细介绍波士顿的“翡翠项圈”和波士顿都会的开放空间系统,以及刚刚完成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旨在介绍一些国外先进的景观规划思想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等,同时让大家认识到规划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徐昉 《风景园林》2020,27(12):63-68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城市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合理的景观规划可以减缓气候变化,使人居环境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剖析气候变化对景观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梳理德国景观规划针对气候变化的因应策略。德国景观规划在面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直接与间接影响时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情景假设、监测更新等机制灵活应对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规划内容,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各方面影响,确定应对措施。德国景观规划编制、调整、实施等方面经验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景观规划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合同能源管理(EMC)项目是在节能服务公司、节能客户、投资机构、政府和第三方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下实施完成的,各方主体都能从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多方主体对EMC项目的实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利益相关者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首先对EMC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是有必要的,分析出EMC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博弈关系;最后提出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管理模式,以此来促进各方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知识社会,欧洲的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瞩目的模式。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欧洲经历着的"城市复兴",宣告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伴随而来的转变是城市的规划活动由郊区回归城市:生活品质再一次与城市息息相关。然而这一改变却充满矛盾,且蕴含着一种风险,即有可能破坏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目标。美国城市中出现的郊区购物及其生存文化的转变清晰地显示出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开放的城镇中心被视为使城市中心充满活力的催化剂;而另一方面,其有利于郊区驾车顾客的定位却发挥着反作用。在德国,数不尽的边缘城镇零售业和折扣店,威胁着正在增强的市中心的影响力。当公众们还在激烈争论市中心的项目时,边缘区的商店数量却在悄然扩张,并进一布推动了郊区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实验室     
文章介绍了位于巴塞罗那的研究和教育中心——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研究所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实践。该研究所以增强学术研究影响力以及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作为目标,将城市本身转变为一个实验和实践的场所。文章展示了其试点项目如何将学术研究工作带出理想封闭的实验室,并从社会影响、经济可行性和文化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估。从与业界合作的建筑尺度试点项目到与欧盟公署以及城市政府部门合作的城市规划试点项目,揭示出它们所遵循的一种学术和研究策略:通过将创新项目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开放,如城市中的公共机构、公民、行业和其他专业人士,进而扩大创新项目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等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与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一般框架,指出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过程中以权力分配倾斜化、关注对象区别化、利益诉求差别化为特征的不均衡现状,建议我国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注重:划定底线,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原则;设施先行,提升土地开发潜力;制度为本,明确可能的利益主体的权责。  相似文献   

14.
芝加哥市与其郊区自治市共同协作,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芝加哥自1909—2011年间的10次规划,探讨其规划理念的演变,剖析芝加哥大都市区在迈向全球城市区域过程中的中心区和郊区的功能配置;同时在全球城市发展策略框架下,分析历次规划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郊生态旅游区规划中的“生态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旻 《小城镇建设》2003,(12):28-30
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特别是近几年,假日经济的拉动,使一至二日游的城郊生态旅游正成为一种城市消费时尚,成为城市短期旅游的重头戏。面对新—轮假日旅游热潮,在城市近郊旅游区开发建设中,真正做到生态旅游所定义的在旅游开发建设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当地居民的利益,是避免传统旅游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关键。而在整个旅游规划制定中,针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规划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整个生态规划的监控和管理,更是全盘之重。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  相似文献   

16.
陶勇 《中国园林》2020,36(5):48
旨在探索在城市尺度内如何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与风景园林规划有机结合,通过引入并辨析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概念,探索联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与文化景观研究的概念模型。以福建省漳州市南山文化生态园景观规划为例,利用DIVE四步分析法分析评估场地"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价值并提出具体措施,证明了DIVE四步分析法在城市尺度内风景园林规划的有效性,为今后类似尺度的城市景观规划前期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历史元素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徐逸伦 《规划师》2002,18(9):19-21
郊区是我国目前城市管治的重点。我国城市郊区的规划建设存在着利益主体的矛盾、行政主体的多元性、计划时序的冲突击以及环境质量下滑等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对这一系列矛盾的揭示和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郊区管治的主要目标,并从行政体制、规划管理体制和城市生长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市郊区管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年和2019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4类发展情景下郑州市2029年的土地利用情况,通过构建耦合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对4类发展情景下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作健康评价,以此讨论最优土地利用策略。结果显示,生态城市建设情景下的城市健康值较2019年增加了19.01%,增幅最大;快速发展情景下的城市健康值则降低了17.03%,降幅最大。此外,城市核心性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实现最大化的林地扩张收益和有效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可采用在高增量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廊道处增加林地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易鑫 《建筑与文化》2013,(10):84-87
结合对当代重大事件合作开发模式的特征进行总结,本文对伦敦奥运会组织者在筹办与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包括全球、国家到地方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过程进行了考察。此外,与城市发展视角相结合,文章同时总结了奥运开发对于所在斯特拉特福德地区的经济、社会到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影响,并讨论了伦敦奥运会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已有大量文献对区域治理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移民政策、住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和开发过程的研究,都帮助我们认识区域治理的过程。然而,鲜有文献关注郊区治理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决定和影响着郊区空间和郊区日常生活的规划、设计、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公共和私有过程、参与者和参与机构。同时,回顾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准确定义郊区治理并描述其是如何实施并非易事。不同地域、不同语言对郊区的描述使发现郊区治理模式相同或相异之处十分困难。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必须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边缘城市化现象已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这一课题也须通过全球范围的比较研究展开。因此,本文旨在制订一个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郊区化的普遍性及其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形式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诚然,对郊区生活的不同描述代表了城市空间分散的各种特殊形式。但是,不同形式的郊区却都意味着,我们正在迈向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全球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