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速开关式位置伺服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个高速开头阀经过恰当的组合,用PWMA方法可以对双作用油缸的位置和方向进行控制。为了克服液压系统建模的复杂性和阀控缸的非线性对传统控制算法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模糊控制器,实现了PWM高速开头阀控液压缸位置系统的精确控制。试验证明:模糊控制是对高速开头阀进行控制的有效工具,它为高速开关阀在工程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液压伺服系统中存在非线性、参数变化、外负载干扰等问题,这些特点和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液压伺服系统的性能。传统的PID控制在解决高精度非线性控制问题时效果不理想,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被提出。针对液压阀控非对称缸系统,该文分析并建立了阀控非对称缸位置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基于MATLAB仿真软件,将传统PID控制策略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分别应用于阀控非对称缸的位置控制中,进行仿真研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系统能克服传统PID控制器的局限性,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较好的动态品质以及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
周劲  王俊勇 《山西机械》2014,(1):170-172
首先从高速开关阀的数学模型入手,建立了均衡风缸压力的控制系统,然后设计了该系统的两种控制策略---常规PID控制、模糊PID控制。运用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选择模糊P ID控制策略,完成均衡风缸压力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电液伺服阀控非对称缸系统在进行对称运动时由于液压缸的非对称性带来的控制非对称问题,提出一种含补偿因子的双模糊控制算法。以电液伺服阀控非对称缸系统为对象,针对非对称液压缸在两个运动方向上动态特性的非对称性问题,采用含补偿因子的模糊控制器进行补偿。同时,针对负载力大范围变化的特点,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来适应负载的变化。模糊PID控制器及含补偿因子的模糊控制器以经过跟踪微分器处理的误差及误差的微分作为输入,模糊PID控制器输出为PID控制器各项系数,含补偿因子的模糊控制器输出为补偿因子,结合模糊PID控制器,形成有效解决非对称液压缸非对称性问题的控制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电液伺服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的控制非对称性问题,并拥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滚筒采煤机摇臂的调高液压系统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滚筒采煤机调高机构的实际工作原理和工况条件对调高机构运动学进行分析。建立调高机构非对称阀控缸数学模型,为调高机构控制器的控制对象。使用模糊自适应PID算法对采煤机调高机构进行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基于模糊PID算法的采煤机调高控制方法相对常规PID控制算法控制下,油缸活塞目标和实际位移误差更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吨位惯性摩擦焊机多缸液压顶锻系统强干扰、强非线性的特点,面向多缸系统同步性能的高精度、强抗干扰的要求,基于自行设计的一套具有位置反馈的三缸液压顶锻系统,建立了阀控缸系统以及位置反馈同步系统的动态响应数学模型,并且提出了以伺服阀控液压系统为基础,在偏差耦合控制方式下采用模糊PID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的多缸同步控制策略。在MATLAB Simulink中对该控制算法进行仿真研究,并与传统PID控制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千吨级负载下多缸系统同步误差小于0.05 mm的稳定输出,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同步控制精度,为国产大吨位惯性摩擦焊机液压伺服系统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PID控制的阀控缸系统基于Modelica语言在开源仿真环境OpenModelica中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给出了一套完善的阀控缸系统的建模思路,且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模型复用性。通过与AMESIM中建立的相同系统在相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由于整套系统均在开源环境下建模并仿真,因此解决了在实际工程中仿真PID控制的阀控缸系统时由于商业软件价格昂贵而造成的仿真成本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对称液压缸正反向运动的不对称性对位移控制精度的影响,为了提高阀控非对称液压缸伺服系统位移控制精度,设计了根据液压缸运动方向选择对应模糊PID位移控制器的位移闭环及速度前馈复合控制方案。搭建了基于ADAMS,AMESim和Simulink的阀控非对称液压缸伺服系统联合仿真模型。研究表明,采用速度前馈控制系统响应更快;采用对应变模糊PID位移控制器控制策略,非对称缸换向跟踪期望位移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高速开关阀控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精确控制,以4个高速开关阀控制气缸的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PID算法以提高其控制精度。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针对常规PID控制器难以适应多工况位置跟踪的问题,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以满足系统控制过程中对于参数的不同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能够获得良好的位置控制性能。跟踪不同幅值阶跃信号时,均能够实现无超调位置跟踪且稳态误差小于0.2 mm,跟踪幅值为30 mm,频率为0.5 Hz的正弦信号时,最大跟踪误差、平均跟踪误差及标准跟踪误差分别为2.4, 0.82, 0.46 mm。  相似文献   

10.
高速电磁开关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中,液压缸在到达目标位置后,不是处于静止平衡状态,而是在目标位置附近作小幅度的振荡,响应有纹波存在,即所谓的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的存在会产生流量脉动和冲击,零件易磨损及疲劳破坏。该文针对高速电磁开关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纹波抑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UG软件系统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行业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探讨了基于UG平台实现注塑模具CAD/CAM/CAE的方法和途径.基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对探照灯灯头模具进行了设计加工,依此阐述了注塑模具CAD/CAM/CAE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CMM与CAD系统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D/CAPP/CAM/CMM集成的研究目前不是很多,为提高仿形加工的精度和效率,CAD/CAPP/CAM系统有必要与CMM集成,本文论述了CMM与CAD/CAPP/CAM集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UG/Drafting的公差标注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UG/Drafting平台公差标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公差标注的系统架构,并介绍了框架设计的基本内容;最后利用Visual C++6.0编译器.以UG/OPEN为工具开发了二维公差标注系统.开发的系统可满足工程制图的实际需要,并对UG其他方面的二次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Pro/E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三维软件之一,特别在机械行业应用十分广泛。Pro/Toolkit是Pro/E自带的功能最强大的二次开发工具。介绍了Pro/E二次开发的方法,论述了Pro/eooklkit二次开发的步骤,并以齿轮啮合传动参数化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Pro/toolkit二次开发的机械组件参数化设计的实现过程。实现了零件、组件设计与参数化实体的集成,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研究了在产品设计、工艺和制造阶段不同的物料清单视图及其转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AD/CAPP/MES系统的集成,给出了集成框架和集成系统的部分数据库模型.该系统能实现制造信息在企业内不同部门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详细叙述了Pro/Engineer(下称Pro/E)自带的二次开发工具,并利用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进行了参数化二次开发,建立了参数化零件二次开发流程,利用VC 6.0实现了零件设计参数化。对Pro/E的二次开发和零件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AD/CAM系统的网络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CAD/CAM系统的网络集成 ,提出CAD/CAM系统网络集成化结构框架。该系统采用B/S和C/S结合的混合模型 ,并同成熟的CAD/CAM系统挂接 ,实现了CAD/CAM系统的信息集成。介绍系统的功能模块 ,并给出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军工电子企业产品设计特点,介绍了快速设计系统的工程背景、开发的目的。分析了基于Pro/Toolkit和Visual C++6.0开发平台的快速设计系统的设计思路,着重研究了零件模型标准化、用户自定义特征及快速装配等关键技术。通过实例“CPCI分机快速设计系统”说明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数控加工工艺信息化系统和在线检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某典型飞机结构件制造过程为例,从其FO、工序说明书、检测工艺文件的自动生成过程到数控加工、检验、生成检测报告,所有的工艺信息全部传递给PDM系统进行管理。通过对整个过程的研究,构建基于知识融合的数控加工工艺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0.
基于Pro/TOOLKIT的CAD/CAE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Pro/E中实现CAD/CAE弱耦合集成的基本思想,并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为例阐述了在Pro/E中用Pro/TOOLKIT进行二次开发的一般过程,实现了Pro/E和ANSYS的弱耦合集成。此外,为其它Pro/E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