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固定化酵母作为发酵菌株,研究了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预处理、发酵工艺。获得了最适工艺参数:甘蔗经切断、撕裂、压榨机压榨和板框过滤后得到甘蔗汁,在甘蔗汁中加入1 U/mL的青霉素,发酵及酒母培养的pH值为3.5~4.0,添加0.01%的硫酸镁。32~35℃,发酵21 h,乙醇浓度达到9.5%vol左右,糖醇转化率在96%左右。采用单浓度双流加连续发酵工艺进行生产试验,与淀粉质及纤维质燃料乙醇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连续发酵工艺在生产上是完全可行的,工艺路线简单,生产成本低,是目前最适于大规模推广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
蜂胶口服液的制备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浸提粗蜂胶,利用芦丁标准曲线法测定各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表明80%的提取效果最好.选择80%乙醇提取粗蜂胶经过滤、浓缩制成纯蜂胶,冷冻保存,并进一步探讨了蜂胶口服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用乙醇、环己烷作主溶剂 ,对马里兰烟叶进行提取 ,经过滤、浓缩制得马里兰烟叶提取物。将该提取物加入卷烟中进行评吸 ,结果表明 ,马里兰烟叶提取物具有提高卷烟香气、增大烟味浓度 ,掩盖杂气 ,使吸味醇和 ,余味干净舒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在乙醇处理前后丝素蛋白(SF)与丝素肽(SFP)二级结构含量变化,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醇溶法提取制备SF,由中性蛋白酶酶解得SFP,40%乙醇分别处理SF与SFP,得ET-SF、ET-SFP。将SF、SFP、ET-SF、ET-SFP分别采用过滤除菌处理后再分别在1 mg/mL、0.5 mg/mL浓度条件下,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上皮细胞(Caski)的生长影响,利用相对增值率评价其毒性,圆二色谱法检测二级结构含量。结果表明:乙醇处理前后SF为非浓度依赖型,对细胞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且趋势相同;乙醇处理前后SFP为浓度依赖型,对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当β-折叠含量增加,SFP对细胞毒性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5.
作者就四种岭南水果及其果渣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将水果榨汁、过滤、离心、抽滤,将果渣烘干、粉碎、有机溶剂提取后,测定果汁或果渣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经测定,四种岭南水果果汁及果渣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果汁的抗氧化能力顺序为龙眼沙田柚皇帝柑香蕉。通过改变料液比及乙醇浓度,确定了四种果渣中抗氧化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四种果渣的抗氧化率均可接近或达到100%。龙眼、香蕉果渣提取物均在料液比为1:20,浸提的乙醇浓度为80%时抗氧化率最佳;沙田柚果渣提取物在料液比1:30,浸提的乙醇浓度为60%时抗氧化率最佳;皇帝柑果渣提取物在料液比1:30,浸提的乙醇浓度为80%时抗氧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6.
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初步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初步分离纯化,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得到的酶水解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脱盐,并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以疏水性大小洗脱,得出浓度为75%的乙醇洗脱物具有最高的降胆固醇活性,将此洗脱物再经过SephadexG15凝胶过滤色谱进行分子量分级,得到了部分纯化的大豆降胆固醇肽,其最高降胆固醇活性肽是分子量大多在1000以下的小肽,抑制率为81.26%。  相似文献   

7.
以玫瑰花瓣和花托为原料,通过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用极差分析优先法获得最佳黄酮含量的提取条件;通过粉碎-提取-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分别获得玫瑰花瓣、花托醇提法和水提法的速溶产品。结果表明玫瑰黄酮醇提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10(g/m 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60%;乙醇提取法的速溶产品产率分别为:花托的产率为1.95%,花瓣的产率为4.37%,蒸馏水提取法的速溶产品产率分别为:花托的产率为21.28%;花瓣的产率为10.32%。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乙醇抑制卡拉胶溶解替代钾离子凝胶法提取卡拉胶。方法:对卡拉胶提取过程中的碱处理、清洗残碱及过滤后沉淀卡拉胶等工序的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并探索卡拉胶中钾离子的控制方法。结果:碱处理及清洗残碱过程中抑制卡拉胶溶解的最佳乙醇体积分数为60%,卡拉胶沉淀过程中60%乙醇溶液与胶液体积比(V60%乙醇∶V胶液)为5∶1;该工艺下卡拉胶得率为(28.76±1.38)%,显著高于传统工艺的(22.9%);钾离子浓度为0.63%,显著低于传统工艺提取的(16.26%);黏度、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与传统工艺提取的无显著差异。结论:乙醇抑制法提取的Kappa-卡拉胶K+浓度和凝胶强度显著低于传统工艺提取的。  相似文献   

9.
大豆卵磷脂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卵磷脂的生产工艺中 ,浓缩前进行毛油过滤与油脚离心分离的操作 ,浓缩后浸洗前进行一次烘干除水 ,萃取时注意乙醇液的浓度和丙酮液的 pH值 ,脱色时注意吸附剂的选择以及浓缩、蒸馏、烘干工段注意真空度与温度的控制 ,对卵磷脂的质量与得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发酵能有效提高乙醇发酵的经济效益,但反应过程中高浓度基质和产物对酵母菌性能抑制作用是限制最终乙醇产率的关键因素。文中通过分析比较了不同基质及产物浓度下的发酵中基质浓度、菌体浓度、乙醇产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酵母菌对抑制物的耐受浓度。并对比内源和外源乙醇对于发酵初始12 h酵母菌平均比增长速率和平均乙醇发酵速率的影响,揭示内外源乙醇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该酵母菌株发酵基质最大投加浓度为160 g/L,所产乙醇最大浓度为55 g/L;产物乙醇是发酵过程中的首要抑制因素,菌体对发酵初始时所添加乙醇的耐受浓度为70 g/L,内源乙醇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外源乙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压滤机的工作原理,结合压滤机在燃料乙醇行业的现场使用情况,从过滤介质、醪液入料压力、入料方式、入料浓度、入料温度、入料粒度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影响厢式压滤机运行状况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入料压力、浓度、温度、反吹压力、粒度及操作等有助于提高压滤机的工作效率,并进一步给出了保持压滤机高效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酿酒酵母GGSF16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乙醇发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乙醇发酵过程,得到乙醇分批发酵的最适初始葡萄糖浓度。通过Logistic方程对乙醇发酵过程进行拟合。基于得到的拟合方程,对乙醇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消耗、酵母生长及乙醇生成的速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初始葡萄糖浓度升高,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消耗、酵母生长及乙醇生成的速率降低以及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滞后,从发酵结果综合比较乙醇浓度、葡萄糖利用率及发酵效率,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86.5g/L的乙醇发酵结果较为理想,最终乙醇浓度达到133.14 g/L,葡萄糖利用率为99.07%,对总糖的发酵效率为90.95%。  相似文献   

13.
联合超声波和双水相技术,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建立了超声时间、料液比、硫酸铵浓度、乙醇浓度对叶下珠酚类物质提取的数学模型,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时间、料液比、硫酸铵浓度、乙醇浓度对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影响显著,这些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硫酸铵浓度;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硫酸铵浓度和乙醇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影响显著,而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超声时间和硫酸铵浓度、料液比和硫酸铵浓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参数为超声时间46min、料液比1∶46(g/m L)、硫酸铵浓度22%、乙醇浓度29%,在此条件下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7.85%(n=3),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GM)在不同乙醇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中的流变性能,运用粘度法分析了KGM溶胶的溶胀速率、峰值粘度及其稳定性与乙醇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KGM的流变性能与乙醇浓度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当乙醇浓度=11%时产生突变.KGM溶胶的溶胀时间与稳定性随乙醇浓度增加而逐渐延长;其最大溶胀速率和峰值粘度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些规律均为KGM在流体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非织造过滤材料对PM2.5的过滤性能,根据国家标准GB/T 14295-1993、GB 12218-1989和欧洲标准EN 779:2002,设计空气过滤材料过滤性能测试装置,对丙纶针刺、熔喷和驻极体非织造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容尘量、使用寿命以及过滤性能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并采用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驻极体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空气过滤材料以使公共建筑物内PM2.5浓度达到国家标准的浓度限值要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本开发了一种新型饮料—类啤酒高发泡性清凉饮料,风味独特,深受群众欢迎。该饮料的制造方法:将100克切细的甘草浸入720ml 35%乙醇的浓度溶液内,再加入30克葡萄糖,在阴凉处放置一个月以后,经过过滤得到皂角甙提取液,将皂角甙提取液加入由水、果糖、葡萄糖、蔗糖、柠檬  相似文献   

17.
在卵磷酯的生产工艺中,浓缩前进行毛油过滤与油脚离心分离的操作,浓缩后浸洗前进行一次烘干除水,萃取时注意乙醇液的浓度和丙酮液的pH值,脱色时注意吸附剂的选择以及浓缩、蒸馏、烘干工段注意真空度与温度的控制,对卵磷脂的质量与得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啤酒酿造的传统方法是将糖化后的麦汁在常规浓度下(如10~12%麦汁)进行发酵,得到含乙醇4~5%(v/v)的啤酒。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尤其是在不需要增加糖化、发酵设备的条件下大幅度增产,可采用高浓度发酵工艺,然后在啤酒过滤工段将发酵成熟的高浓度啤酒用脱氧碳酸水稀释到正常浓度。用高浓度酿造法可使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菌种利用早籼米糖化液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浩里  王泽云  张君  刘德华 《酿酒》2003,30(1):17-20
以早籼稻糖化液为原料 ,分别用酿酒酵母、混合酵母和运动发酵单胞菌进行批式发酵生产乙醇。结果表明 ,较适合的葡萄糖浓度为 2 2 1%。酿酒酵母适合于糖化液过滤后 ,以糖化清液进行发酵 ,乙醇得率为0 463g/g ,生产速率为 2 44 8g/L·h ;混合酵母适合于以糖化液直接进行发酵 ,乙醇得率为 0 473g/g ,生产速率为2 48g/L·h ;运动发酵单胞菌适合于以糖化液直接发酵 ,乙醇得率为 0 484g/g,指数生长期生产速率为 6 17g/L·h ,该菌种较适合于连续或菌体循环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20.
木糖渣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用作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以木糖渣为原料,研究了酶用量及底物浓度对于乙醇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10 g/100 m L,酶用量由15 FPU/g底物增加到35 FPU/g底物,发酵72 h乙醇浓度由22.5 g/L增加到32.0 g/L。对发酵时间为48 h时酶用量与乙醇浓度进行了拟合,拟合后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55;当底物浓度由5 g/100 m L增加到20 g/100 m L时,发酵96 h时乙醇浓度分别为12.1 g/L、29.0 g/L、38.5 g/L、37.5 g/L。采用补料同步糖化发酵,进一步研究了补料次数对于乙醇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底物浓度为15 g/100 m L,经过1~5次补料,补料后的总底物浓度为30 g/100 m L,发酵120 h补料次数为2次的乙醇浓度可以达到70.0 g/L,方差分析表明,补料次数对于乙醇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比了不同补料量对于乙醇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底物浓度为15 g/100 m L,补料至底物浓度分别为40 g/100 m L、50 g/100 m L、52.5 g/100 m L时,发酵96 h乙醇浓度分别为65.2 g/L、62.1g/L、63.5 g/L。研究了半同步糖化发酵对于乙醇浓度的影响,发酵48 h乙醇浓度仅为14.4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