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利用铂球踱银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来测定高纯铝中的铜和锌;利用玻璃炭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来测定高纯铝中的铅。方法检出下限分别为:铜:5×10~(-6)%;铅:1×10~(-6)%;锌:1×10~(-5)%,该法操作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阳极溶出法测定微量铅、镉。采用NH_4Cl-EDTA乙醇混合液为底液。在此底液中铅和镉在汞膜上的氧化-还原过程可逆性很好。经过试验拟定了微量铅、镉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环保分析。实践证明方法灵敏、准确、选择性好。故适用于各类试样中微量铅、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汞膜电极较早用于阳极溶出法中作痕量元素的测定[1—3]。汞膜电极的特点,在于汞膜上保留了汞电极的优点(如氢的过电位高等),并具有固体电极的特性及制备简单、用汞量很少等优点。近年来发表不少关于汞膜电极用于常规极谱分析中来代替滴汞电极的报导[4—8],在测定矿石中一些元素时,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及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微量杂质元素在金属材料,尤其是高温合金中的含量,往往严重影响它们的机械性能和高温强度.需有灵敏而准确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和监控.溶出伏安法是测定低含量元素的最灵敏和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用该法同时测定微量铋、铅、镉、锌的报告尚少.金属材料中痕量该四元素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的工作尚未见到.为寻求同时测定上述材料该四元素的分离和测定条件,其中着重解决铋和锌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测定底液组分和pH值,影响测定灵敏度和准确度的因素以及该四元素与基体及主量元素同时定量分离条  相似文献   

5.
在0.15mol/LHCl—0.10mol/L H_2C_2O_4—5×10~(-5)mol/L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Zeph)溶液中,锡配合物能吸附在汞膜电极上,其1.5次微分阳极溶出峰清晰,灵敏度高,锡、铅溶出峰电位差100mV,可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镉中痕量铊的测定,一般都用分光光度法,所用试剂如孔雀绿、结晶紫、罗丹明B等[1,2].方法灵敏度低,分析手续繁琐.阳极溶出伏安祛测定铊(I),灵敏度可达3.5×10-10mol/L。此法已用于天然水、岩石矿物中痕量铊(I)的测定(31本文研究了以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铝电极为辅助电极的三电极系统,在0.olmowNaOH一0.06mel几乙二胺底液中,不需预先分离富集,直接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氧化用中钻(I)在0—6.OX10’’gho范围内,峰电流与被测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I。一0.9925+…  相似文献   

7.
天然和工业废水中微量铅、锌、铜、镉的检测是水文地质及环境保护分析的重要项目。化学分析方法不仅手续冗长,而且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满足不了当前的要求。采用汞膜电极代替滴汞电极的示波极谱法,不仅方法简易快速,灵敏度高,而且大  相似文献   

8.
高纯钨粉中铅含量可低至0.0000X%,用微分脉冲溶出法测定虽有足够高的灵敏度,但钨干扰严重,必须彻底分离。 Надёжина曾用硫酸锶共沉淀法使微克量铅与共存元素分离,将沉淀溶于次磷酸后用阳极溶出法测定之。本文应用该分离法将载带了痕量铅的硫酸锶转变成碳酸盐后溶于高氯酸,在静滴汞电极上,于0.2N高氯酸中以微分脉冲溶出法测定高纯钨中痕量铅。通过对共沉淀条件及转化成碳酸盐条件  相似文献   

9.
纯镍中微量杂质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粉末法和丸子法.丸子法分析纯镍中砷、锑、铅、铋、锡、镉、锌、铜、锰、镁、铝、硅、钴、铁等十四个元素,不论分析灵敏度、准确度、都比较令人满意,因而获得了广泛应用.但丸子法的试样耗费量较大(一个丸子重0.5克),操作手续较繁.为此,本文在利用空心阴极光源测定高温合金中微量杂质的基础上,进行了纯镍中部份微量杂质的直接分析试验,在减少称量和简化操作手续方面,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用铋膜电极代替汞膜电极同时测定食物中锌和铜元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以预镀铋膜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 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黄豆和板栗样品中锌和铜元素的含量.考察了镀铋液浓度、底液的种类和浓度、初始电位、电沉积电位、终止电位及电位增量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在1.0 mol/L硫氰化钾底液中,锌和铜均有灵敏的溶出峰,线性范围分别为0.20~12.00和0.10~6.00μg/ml, 检出限分别为2.08、5.49μg/L,回收率为91.20%~104.50%.在所选择的电位范围内, 铋膜稳定性较好, 多次测定锌和铜的峰电流基本不变.[结论]铋膜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合于食物中锌和铜元素含量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阳极溶出伏安法以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设备简单、分析成本低的特点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方法。近年来,在我厂各种轻金属材料分析中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应用越来越多,有些方法已被制订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一、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阳极溶出伏安法通常包括电解富集和电溶出两个过程。电富集过程即在控制电  相似文献   

12.
金属锌中痕量杂质的测定,一般常用有机溶剂萃取除去大量基体元素后,以光度法测定;操作较繁,而且一次只能测定个别元素。阳极溶出半微分电分析法灵敏度高,分辨率好,特别适合于多元素连续测定。我们选择1M氯化钾—10%乳酸(pH=3)为支持电解质,无需分离基体元素,可允许大量锌存在下,直接测定痕量铜,铅和镉,方法简便,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铜精矿中铅、镉、锌的化学分析通常采用极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均未实现连续测定。寻求连续测定复杂矿样中铅、镉、锌的方法是必要而可能的。众所周知,极谱法的困难主要在于大量铜铁对测定的干扰以及铟干扰微量镉。I.M.Kolthoff提出了盐酸羟胺—硫氰酸钾除铜体系,首先实现了大量铜铁中快速定铅,但对微量铅仍产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来曾经发表了不少关于汞膜电极应用于正向极谱分析,以代替滴汞电极测定某些元素的报导。由于汞膜电极保留了滴汞电极的优点,并且制作简单、用汞量少、有较宽的测定范围、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重现性等并应用于测定矿石中某些元素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较好的精确度,我室已成功地把银基汞膜电极应用于示波正向极谱分析铅、锌、镉、铟。经三年多来的生产检验获得较满意的结果。现又把银基汞膜电极扩大应用测定矿石中的铜,同时采用石墨电极为阳极,可进一步减轻汞对操作人员的危险和坏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高纯镉和高纯碲材料中杂质含量直接影响碲镉汞器件的电学性能。用火花源质谱仪法测定纯镉中杂质铁、锰及纯碲中杂质铜时,其谱线受到基体镉、碲的干扰,不能进行测定;而用发射光谱法测定纯镉和纯碲中杂质时,往往有些杂质元素的测量灵敏度较低,因而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上海技术物理所杨似燕等人研制了应用真空蒸馏分离基体,然后在170—70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高纯镉和碲材料中杂质铁、铝、镍、铜、铬、银、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用溴邻苯三酚红 (BPR)作修饰剂的碳糊修饰电极 ,将此电极用作工作电极 ,建立于CuCl存在下测定痕量锑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阳极溶出测定锑的条件。方法灵敏度高 ,检出限达 2.0× 10 - 9mol/L ;选择性好 ,不用预分离直接测定锌电解液中痕量锑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差动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测量法可用来 测定十二种不同动物食物中的微量重金属镉、铅、铜和锌。有些重金属,象镉、铅、铜和锌,由于其毒性(镉和铅)及它们在生命体中的重要作用(铜和锌),它们在动物饲料中的含量是值得重视的。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低含量重金属非常灵敏。 于工业过程出口处收集食品工业付产品如葡萄渣等,使其凝结并切成大约2mm碎块。在80℃下干燥,磨碎可通过1mm筛网,作为试样。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汞害和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近年来对不同类型汞膜电极的制作、性能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如灵敏度很高的玻碳电极、渗蜡电极、铂球镀银—汞膜电极、悬汞电极、银丝银球汞膜电极、金银醮汞电极和铂体汞膜电极等。我们试制了铂丝—银球—汞膜电极。实践证明,选择合适的底液,对测定镉它是完全可以代替滴汞电极的,这就减少了汞的用量,提高了灵敏度。如与示波极谱法结合使用,可使测定的上限和下限扩大,0.01—100ppm范围内成线性关系,且操作简  相似文献   

19.
鉴于环境保护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分析工作者探索用固体电极代替滴汞电极,如金银蘸汞电极、银基汞膜电极、铂基汞膜电极的正向极谱研究和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银基汞膜电极以它的制作简(?)、使用方便和良好的重现性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银基汞膜电极在氨性底液中测定锌、镉、铜是较为成熟的,它被我们一年多的生产实践所证实。但是至今对于酸性底液中其它元素的测定进展仍然缓慢。特别是在盐酸—氯化钠底液中测定铅,还未见有资料报辺。  相似文献   

20.
ICP-AES法测定电铜中微量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解法除去主量铜,将电解后的残液及铂阳极加入冰乙酸进行处理,然后用ICP-AES法测定电铜中微量铅。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好,并可同时测定其它杂质元素,如:锑、铁、锌、镍、钴、镉、锰、锡、铬等。方法检出限0.05μg/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回收率为86%~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