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气动凿岩机噪声声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气动凿岩机产生的噪声声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各声源的特性及测试方法。将气动凿岩机的冲击噪声和回转噪声作为一种主要噪声声源。为气动凿岩机噪声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噪声监测是环境噪声预测和治理的重要技术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强测量的声源监测方法并应用于电厂环境噪声预测和厂界噪声贡献分析。在电厂主要设备噪声源附近布置测点测量并计算设备厂房的辐射声强,将设备厂房简化为面声源建立噪声预测模型,并以测量计算的声强级作为声源模型的源强。利用该模型计算厂界预测点A声级,与实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声源监测方法数据的可靠性与噪声预测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该模型计算分析了电厂主要噪声源对厂界噪声排放的贡献和影响,为电厂噪声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空压机噪声声源的组成及频率特性。介绍了空压机噪声控制与治理的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声源部位采取消声、吸声和隔声等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造船厂船台生产作业噪声治理及降噪效果预测难的问题,提出船台噪声的治理方法。以某造船厂船台噪声治理为例,结合某造船厂船台噪声治理实例,提出船台噪声的治理方法,并针对其噪声特点,对噪声源进行建模,预测了主要治理措施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造船厂船台生产作业噪声需从声源、声传播途径及生产作业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除降噪效果外,声屏障的设置还需考虑施工可行性、社会因素以及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对于船台生产作业噪声等分布范围广、密度大、垂向位置高的声源的模拟预测,需根据声源实际工况进行针对性建模。研究可为船台生产作业噪声等类似噪声源的噪声治理和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客机的舱内噪声治理与控制是飞机设计一大难题。分析飞机各主要声源的传播机理,获得全尺寸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基于互易性原理的大型客机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测量与分析方法,利用LMS Test. Lab、低体积声源及声压与加速度传感器,获得测试样机的噪声与振动频响函数(FRF)、幅值与相位传递函数及相干函数,分析发动机尾吊客机吊挂、机身结构、舱内设施与舱内空腔间的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验证了该方法在大型客机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大型客机的舱内噪声治理与控制是飞机设计一大难题。分析飞机各主要声源的传播机理,获得全尺寸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基于互易性原理的大型客机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测量与分析方法,利用LMS Test. Lab、低体积声源及声压与加速度传感器,获得测试样机的噪声与振动频响函数(FRF)、幅值与相位传递函数及相干函数,分析发动机尾吊客机吊挂、机身结构、舱内设施与舱内空腔间的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验证了该方法在大型客机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噪声治理实践中,常常需要鉴别多源噪声中各声源对总体噪声的贡献情况,即各声源在总体噪声中所占比重。以两个噪声源的情况为例,将现代谱估计应用于噪声源识别研究中,不仅对主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而且定量计算了各个噪声源所占比重,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现代谱估计在噪声源识别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起落架是飞行器机体噪声的主要声源,是当前气动声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为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起落架噪声特征的影响,在FL-175.5 m×4.0 m航空声学风洞开展了大尺度起落架简化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包括34 m/s~75 m/s内5个风速,采用自由场传声器与相位传声器阵列开展声学测量。试验系统分析了模型噪声源位置、部件贡献与噪声指向性规律,获得了风速变化下起落架噪声特征;通过控制结构参数,结果表明起落架高度、轮直径、攻角、轮数、轮攻角对起落架噪声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而8°范围内偏角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姜堰市区在机电、化工、轻工、食品等行业中使用各类型号空气压缩机有数十台套,其中大部分位于厂界处,运转时排放噪声干扰了市民的正常工作与休息,通过全面的调查、测试、分析,分别作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使这类设备排放噪声大大降低。现以姜堰市分析仪器厂生产中使用的2台3L-10/8型空气压缩机为例,阐述对空气压缩机运转时排放噪声的治理方法。该厂空压机房北隔6m的行人道与工人新村住宅楼群相邻。当空压机运行时,声源噪声达96dB(A),居民住宅户外环境噪声为78dB(A),噪声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环境。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风量排气消声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两例大风量排气噪声的声源特点,大型排气消声器的设计技术及测试结果,是成功的排气噪声治理实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噪声实测值与HJ2.4-2009导则推荐模式比对分析,表明导则推荐模式对冷却塔噪声衰减规律是适用的。结合我国内陆核电厂多规划采用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背景,运用该推荐模式对某规划核电厂的自然通风冷却塔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说明厂界噪声存在一定超标。总结了冷却塔的主要噪声治理措施,并结合核电厂须设置一定范围非居住区边界的环保法规要求,提出核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噪声治理可采用设定的非居住区边界作为“虚拟围墙”,综合周边敏感点分布和试运行期监测结果,再采取技术经济合理可行降噪方案的观点,而不是完全以传统厂界(征地边界)噪声达标作为治理标准。这种方案既避免环保“一刀切”的弊端,也符合企业现实发展的环保需求。  相似文献   

12.
陶晓光 《声学技术》2015,34(3):243-246
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因其高效、环保、占地面积小、耗水少及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燃气电站噪声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声学照相机识别厂区内的噪声源,确定厂界的噪声值,对噪声源声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噪声源及建筑的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噪声源对项目边界的影响并提出声学设计方案,对最终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了声环境要求,可供同类大型燃气电厂的噪声控制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站内水处理设备,是工厂内一个较大的噪声源。特别是当水处理站紧邻厂界布置时,其降噪措施需要高度重视。对水处理站的降噪设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可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00 %低地板列车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城市区域交通运输车辆。针对其特殊的车体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车内噪声控制要求。通过线路噪声试验,和100 %低地板列车车内声源特性的系统测试,定性分析了车内显著声源的传递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车内减振降噪建议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00 %低地板列车车内各个测点的声源能量主要集中在中心频率400 Hz~1 250 Hz的1/3倍频带,声源位置主要位于地板、顶板以及风挡区域。车内最显著频带声源的传递路径以空气传声为主。控制车辆外部空气声源,提高车体结构的密封、隔声性能是降低车内噪声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100 %低地板列车车内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法(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对邮轮舱室噪声进行了预报研究。分析了邮轮的主要噪声源,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空调和风机等动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空气和结构噪声。然后利用VA One软件建立了邮轮全船的SEA仿真模型,对其动力设备舱室和生活娱乐舱室等典型舱室进行了噪声预报,得到了各舱室的噪声频谱图及总的声压级值,并与IMO标准的限值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除四人间室外其他舱室均符合标准。分析四人间室的主要噪声来源,发现主要是上层的空调机室对其影响较大。提出对空调机室铺设不同结构类型的浮动地板来降低四人间室的噪声值,对比分析可得结构2和3降噪效果良好。最后研究了浮动地板不同厚度矿棉的声学特性,发现存在最优的厚度。  相似文献   

16.
从几个方面对燃气电厂噪声控制过程和方法进行探讨:正确理解环评批复要求;合理设置燃气电厂总体布局工艺;系统分析燃气电厂噪声设备声源特性;准确模拟燃气电厂噪声;合理制定燃气电厂噪声控制措施;应用新技术需进行科学试验、验证;与各设计方配合内容等。上述燃气电厂噪声控制技术,在众多燃气电厂得到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气动降噪控制对高速列车运行环保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以某时速400 km高速列车1∶8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转向架舱前缘、侧缘、后缘3种策略的6种气动降噪控制方案.通过大涡模拟得到非定常流场和气动噪声源项,采用FW-H方程和声扰动方程计算远场和近场噪声,得到不同控制方案对远场噪声、近场噪声的控制效果和影响频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某箱式大功率电机的噪声问题,开展了整体系统的噪声控制。通过噪声测试分析确定声源的性质和传递路径;在现有电机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减振降噪方案和开发相应的声学材料,由此实施和评价噪声控制的方案。相比原有消声处理后的电机最终总体噪声从89 dB降低到81 dB,优于现有要求的85 dB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Noise of piezoelectric accelerometer with integral FET amplifi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vinzon  F.A. 《IEEE sensors journal》2005,5(6):1235-1242
Since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noise piezoelectric (PE) accelerometers with integral FET amplifiers, detailed nois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E transducer-FET amplifier, and obtaining the engineering formula for its noise floor has become vital. As a result of this analysis, the formula for the noise floor of PE accelerometers in terms of acceleration spectral density is obtained at wide frequency band. Noise floor of the low-noise PE accelerometer comprising low-noise JFET charge amplifiers with some particular parameters of the PE transducer and the JFET amplifier was measured.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urves of the PE accelerometer's noise floor have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at frequencies from 1 Hz to 10 kHz.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noise sources to the overall noise floor is shown. Those noise sources include the mechanical-thermal noise and electrical-thermal noise of the PE transducer and all main noise sources of FET amplifiers: the thermal noise voltage of the FET biasing resistor, the thermal noise of the series resistor between the PE transducer and the gate of the FET, the channel thermal noise voltage, the 1/f noise voltage, and the shot noise current in the gate circuit. At low frequencies, the f/spl les/50 Hz noise floor is determined mainly by the FET biasing resistor's thermal noise and the PE transducer's electrical-thermal noise. At frequencies from about 50 Hz to about 1 kHz,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E transducer's electrical-thermal noise dominates over the amplifier's noise sources by a factor of less than 2. At frequencies above 1 kHz, noise floor is determined mainly by the JFET channel thermal noise and the PE transducer's electrical-thermal no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