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施用硒肥对猕猴桃含硒量、镉铅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友华  张承  吴小毛  李明  姚雪  邵双 《食品科学》2016,37(13):82-88
以“贵长”猕猴桃为实验材料,研究外源硒对猕猴桃硒含量、镉和铅积累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将亚硒酸钠按0.00、1.25、2.50、5.00、10.00、20.00 mg/kg的剂量分别添加于水、有机肥中进行土壤穴施。结果表明:硒肥添加于水、有机肥中均能增加猕猴桃硒含量,降低镉和铅的积累,改善猕猴桃果实品质;但硒肥添加于有机肥中效果更为显著。随着硒肥中硒含量的增加,猕猴桃果实中硒含量逐渐增加,镉和铅含量急剧降低。在1.25~10.00 mg/kg的亚硒酸钠施用含量范围内,猕猴桃果实V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得到显著改善。生产上推荐使用5.00~10.00 mg/kg的亚硒酸钠添加于有机肥中进行土壤穴施。  相似文献   

2.
叶面施硒对猕猴桃含硒量、镉铅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长”猕猴桃为供试材料,通过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土壤穴施、土壤穴施方法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硒酸钠,测定分析猕猴桃果实中硒、镉、铅含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硒肥能促进猕猴桃果实硒含量的增加、减少猕猴桃对镉和铅的吸收、提高猕猴桃品质。且硒肥能增加猕猴桃含硒量0.002 9~0.050 5 mg/kg;降低6.98%~28.49%的镉和23.46%~51.03%的铅蓄积;较好地改善猕猴桃果实的风味与营养品质,促进果实生长;施硒的综合效果顺序为叶面喷施+土壤穴施>叶面喷施>土壤穴施。在猕猴桃生产中,建议使用5.00~10.0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或结合土壤穴施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亚硒酸钠对采后小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将小白菜浸泡于浓度为2 mg/kg的亚硒酸钠溶液中15 min,然后采用气调包装形式在室温(25±3)℃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小白菜的感官品质、失重率、抗坏血酸含量、呼吸强度、类黄酮等来体现硒处理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 mg/kg亚硒酸钠溶液浸泡处理结合气调包装贮藏能够显著保持小白菜的感官品质,降低其损耗率、失重率及呼吸强度,同时保持较高的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及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研究了亚硒酸钠对薇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分别添加亚硒酸钠于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薇菜,发现亚硒酸钠可以降低“亚硝峰”;接种发酵薇菜,“亚硝峰”比自然发酵的低,且提前1 d出现,发酵8 d时,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皆比自然发酵的低。以接种发酵结束后的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发酵薇菜中亚硒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0.3 g/L。通过添加Na2CO3维持发酵薇菜的pH值为5.0,发酵薇菜的“亚硝峰”提前1 d出现,且发酵结束时亚硝酸盐含量由自然pH时的2.16 mg/kg降为0。亚硒酸钠分3次添加,每次0.10 g/L时,“亚硝峰”提前至发酵3 d时出现,且添加次数增多时,发酵结束时亚硝酸盐含量也由一次性添加时的1.26 mg/kg降低到0.34 mg/kg,而硝酸盐也由0.13 g/kg降低到0.032 g/kg。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和Biolog GenⅢ细菌鉴定板对一株具有纳米硒合成功能的细菌lxz-41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该菌株以亚硒酸钠为原料合成纳米硒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并将合成的纳米硒在猕猴桃栽培中进行初步应用实验。结果表明:lxz-41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且对亚硒酸钠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该菌株合成纳米硒的最佳条件为蔗糖4.5%,尿素0.1%,酵母粉1%,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钠0.5%,亚硒酸钠0.15%,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40.5 ℃,转速16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18 h,纳米硒的最高转化率为86.8%±4.7%。将该纳米硒应用在猕猴桃栽培中确实增加了果肉中硒的含量,翠香品种果肉中硒含量达到0.050 mg/kg,华优品种果肉中硒含量达到0.035 mg/kg,且富硒效果要好于亚硒酸钠。本实验为微生物源纳米硒的制备及富硒作物的栽培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酵母硒对肉鸡组织硒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择108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公母混合),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A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3mg/kg硒(亚硒酸钠),试验组B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3mg/kg硒(酵母硒),饲养35d。通过检测试验鸡组织中硒含量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来研究酵母硒对肉鸡组织硒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硒组鸡群的肌肉组织中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均可显著提高鸡群血液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  相似文献   

7.
硒对大果山楂重金属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富硒大果山楂果实为原料,对其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富硒大果山楂中铅、镉、铬重金属含量分别为0.087 8,0.015 2和0.137 2 mg·kg~(-1),较普通大果山楂分别降低了44.4%,49.4%和69.1%。果实中硒含量达0.240 7 mg·kg~(-1),是普通大果山楂的4.86倍,总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较普通大果山楂分别增加了17.3%,9.5%,8.4%和29.0%。表明硒不仅能降低大果山楂果实中重金属的含量,还能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8.
探究外源硒素对葡萄果实中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结果表明: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葡萄果实中总硒、原花青素、总黄酮、总酚、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且硒浓度为50 mg/L时各测量指标达最大值;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因此,在生产中可喷施浓度为50 mg/L的硒溶液,提高葡萄果实中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富硒香菇硒分布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Lentinus edodes)为原料,将亚硒酸钠作为硒源,采用不同硒浓度对香菇进行栽培,考察硒在香菇子实体中的分布规律,并根据氨基酸平衡理论对富硒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外源硒浓度的增加,香菇子实体的硒浓度有显著的提高。当添加亚硒酸钠浓度为100 mg/kg时栽培出的香菇硒浓度可以达到225. 13 mg/kg。且发现蛋白质是硒在香菇子实体中最主要的有机载体。对不同硒浓度下的富硒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在硒浓度为60 mg/kg时,富硒香菇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分别比未富硒组提高了5. 49%、1. 78%、4. 59%、5. 41%和6. 51%,说明富硒栽培可提高香菇子实体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露地栽培的‘夏黑’葡萄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及转色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探究其对‘夏黑’葡萄成熟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明显提高了‘夏黑’葡萄的叶绿素含量,40 mg/L处理效果最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0.43%、29.03%、30.08%、47.83%;40 mg/L亚硒酸钠处理可明显降低葡萄叶片的初始荧光(Fo),提高最大荧光产量(Fm)、PSII初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对‘夏黑’葡萄品质的影响方面,40 mg/L处理对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Vc含量影响显著,分别较对照增加8.815%、5.27%、6.14%和7.52%,且果实的商品性佳。  相似文献   

11.
将假丝酵母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以大曲丢糟为主要原料,以富硒假丝酵母为菌种进行富硒饲料蛋白的发酵生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饲料生产工艺条件为:亚硒酸钠添加量为0.75mg/kg,富硒假丝酵母接种量为15%,发酵时间为4d。该富硒饲料粗蛋白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了17.8%、0.17mg/kg。  相似文献   

12.
红发夫酵母富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红发夫酵母在蛋白胨、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钾、氯化铵等氮源中的生长、色素合成和硒富集情况,探讨了亚硒酸钠浓度对细胞生长和色素合成的影响、培养基pH对细胞生长和硒富集的影响、亚硒酸钠添加时机对色素合成和硒富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细胞生长最慢;在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可以获得色素含量和硒富集率分别为530.4μg/g和93.2%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10mg/L亚硒酸钠对细胞生长和色素合成影响最小;对细胞生长和硒富集而言,适宜的pH是4.5~5.0;在培养进行到第8~16h添加10mg/L的亚硒酸钠,细胞中有较高的色素含量和硒含量。  相似文献   

13.
植烟土壤适宜施硒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式,在硒含量较低的土壤上施用亚硒酸钠,分析其对烤后烟叶硒含量、品质及卷烟产品安全性的影响,确定了植烟土壤适宜施硒量。结果表明:(1)烤后烟叶硒含量随土壤施硒量增加呈现抛物线趋势,当土壤施用亚硒酸钠量为13.50 kg/hm2时,烟叶硒含量最高。(2)土壤施用亚硒酸钠为6.75~11.25 kg/hm2时,烟叶烟碱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可用性较高,评吸质量较好。(3)富硒烟叶可降低卷烟产品细胞急性毒性、致突变能力以及诱导细胞活性氧产生的能力。通过综合分析土壤施硒量对以上各种指标的影响,确定植烟土壤施用亚硒酸钠的适宜量为6.75~11.25 kg/hm2。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接种至甘蓝并进行发酵,研究不同亚硒酸钠添加量对发酵甘蓝菌落数、总酸、pH、总酯、有机硒和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硒酸钠能显著促进植物乳杆菌和异常汉逊酵母增殖(P<0.05),且最佳添加量为60 μmol/L。添加60 μmol/L亚硒酸钠的实验组总酸含量由初始0.013 g/100 mL快速增至发酵6 d时的0.943 g/100 mL,同时pH值由起始的5.91快速降至3.21,发酵6 d后总酯含量为3.49 g/kg,比对照组提高39.61%,有机硒转化率高达80.68%。添加亚硒酸钠的实验组硝酸盐下降速度快,亚硝峰峰值降低,且提前1 d出现。发酵6 d的甘蓝,添加60 μmol/L亚硒酸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色泽和组织状态上无差异,但其酯香气更浓郁。表明添加亚硒酸钠能提升发酵甘蓝感官品质和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添加时间和添加量组合对酵母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亚硒酸钠为硒源,在酵母的培养过程中,于不同的时间组合添加不同量的亚硒酸钠,以研究不同添加时间和添加量对酵母富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的5h、8h、11h,添加一定量的亚硒酸钠使其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分别达到5mg/L、10mg/L、15mg/L时,酵母的产量和富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对亚硒酸钠和硒蛋白生物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营养剂量范围内比较低硒大鼠对亚硒酸钠和硒蛋白的生物利用效果以及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自由进食克山病区低硒饲料。6周后开始对低硒大鼠补硒,对照组每天灌胃纯水;亚硒酸纳、硒蛋白各4组,每天灌胃相应的硒强化剂(各分四个硒剂量2、4、8、16μg/kg bw)。连续灌胃4周后处死采样,通过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以及肝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来比较生物利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以及肝肾组织中GSH-Px活性和TrxR活性均随补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呈量效关系。在同一补硒水平上,亚硒酸钠组大鼠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高于硒蛋白组(P0.05)。在4g/kg bw剂量时,硒蛋白组大鼠肾GSH-Px活性高于亚硒酸钠(P0.05)。在16g/kg bw剂量时,硒蛋白组大鼠肾TrxR活性高于亚硒酸钠(P0.05)。结论:硒蛋白增加大鼠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低于亚硒酸钠,但对含硒酶的影响却优于亚硒酸钠,因此硒蛋白能更好的被大鼠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制备了性状稳定的纳米硒,并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了不同浓度纳米硒对双孢菇子实体中硒含量、水分、粗多糖、总氮、粗脂肪、粗纤维、总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及双孢菇单朵均重的影响;以及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纳米硒双孢菇子实体的综合品质。结果表明,除水分和硒含量随着纳米硒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他成分含量均随着培养基中纳米硒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双孢菇培养基中纳米硒添加量为0.5~2.5 mg/kg时,双孢菇子实体中硒含量达到0.19~0.90 mg/kg干物质,比对照双孢菇中硒含量提高2.38~11.25倍。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培养基中纳米硒添加量为1.0 mg/kg时,双孢菇子实体的综合品质最佳,单朵均重达到22.90 g,保藏期约延长1~2 d。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富硒双孢菇的深入研究以及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不同培养条件下杏鲍菇对外源硒的耐受性,分别在固体培养基、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量的亚硒酸钠,并检测杏鲍菇子实体中富集硒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条件下,硒浓度低于160 mg/L时,对菌丝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4 mg/L的硒元素即可对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栽培模式下,基质中补充10~600 mg/kg的硒元素,不会影响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且子实体中的硒含量会随基质中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子实体硒形态分析表明,富集硒以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胱氨酸和亚硒酸盐[Se (IV)]四种形式存在,其中硒代蛋氨酸是硒与氨基酸的主要结合形式。  相似文献   

19.
曲酒丢糟培养白地霉生产富硒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白地霉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以大曲丢糟为主要原料,以富硒白地霉为菌种,适当添加纤维素酶进行富硒饲料蛋白的发酵生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饲料生产工艺条件为:Na2SeO3添加量为0.50 mg/kg,富硒白地霉接种量为1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03%,培养时间4 d.所生产得的富硒饲料粗蛋白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了18.9%、0.18 mg/kg.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考察硒营养强化剂添加量与香菇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向阳二号’和‘9608’品种香菇为研究对象, 向栽培基质添加不同浓度硒营养强化剂, 考查所得富硒香菇中总硒及铜、锌、铁、锰、钾、钠、钙、镁等元素含量和16种氨基酸、粗蛋白、粗多糖、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含量。结果 两个品种香菇总硒含量均随硒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硒营养强化对香菇营养品质的影响与香菇的品种也有着很大关联, 硒添加量在0~40 mg/kg范围内, ‘向阳二号’大多数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天冬氨酸、甘氨酸、酪氨酸等含量在硒添加量2 mg/kg时达到最大值, 蛋白质、粗多糖、苏氨酸、缬氨酸等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在硒添加量6 mg/kg时达到最大值; ‘9608’的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白质等大部分指标均在硒添加量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 但大多都与未添加硒时差异性不显著。结论 对于不同品种的香菇, ‘向阳二号’添加2或6 mg/kg, ‘9608’添加40 mg/kg的硒营养强化剂时, 不仅可以提高香菇的富硒功效性,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香菇品质起到提升作用, 本研究为富硒香菇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