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研制了用于茶叶电炒锅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Intel公司的8751微处理器,对电炒锅的温度、时间、功率级别等通过模块化设计加以控制。运行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控制效果良好,有效排除了茶叶炒制中因人工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不准确而对茶叶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使茶叶的优质品率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机炒制名优茶的配套工艺技术沈黎华陈耕耕(浙江桐庐县农技推广办茶叶站311500)收稿日期:19971028我县从1985年开始研制并生产名优茶,名优茶采制技术逐步得到了推广普及。但因为是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产量也不高。名优茶多功能机问世后...  相似文献   

3.
以公司采购的山东产地干小椒为实验材料,对该品种小椒切节炒制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小椒节炒制质量的影响;并在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实验基础上进行不同烘制和炒制方式的优化实验,以确定最优的烘制工艺和炒制方式。结果表明,干小椒于90℃炒制50min质量最好;小椒切节后烘15min后关火烘制15min,分离去籽,利用滚筒电炒锅间断炒制方式,先于90℃炒制20min,冷却至常温;再于80℃炒制20min,冷却至常温,75℃炒制10min质量最好,炒制的小椒节水分含量为1.85%,色度红值为10.8,辣椒素含量为0.658g/kg,色泽红亮,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4.
利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对经过炒制前处理的辣椒籽进行萃取制备得到辣椒籽油,并采用同时蒸馏结合GC-MS法,分析了不同的炒制温度(120~200℃)和炒制时间(5~25 min)对辣椒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在炒制时间为5 min,炒制温度低于140℃时,芳樟醇、月桂烯、双戊烯是辣椒籽油的主要香气物质,当温度高于140℃时,吡嗪类化合物和2-戊基呋喃是辣椒籽油的主要香气物质。在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5 min时,辣椒籽油中的芳樟醇、月桂烯、双戊烯的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随着炒制时间的增加,辣椒籽油中的2,3,5,6-甲基四吡嗪和2-戊基呋喃的含量在20 min时达到了最大值。辣椒籽油中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棕榈酸(11.57%)、油酸(76.16%)和亚油酸(7.14%)。  相似文献   

5.
以干青花椒为原料,采用炒制法制备花椒油。以羟基-β-山椒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花椒油炒制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分析起始温度、终止温度、花椒含水量和炒制时间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羟基-β-山椒素提取率的影响,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准确可靠,起始温度、终止温度、花椒含水量和炒制时间对响应值均有显著影响。炒制花椒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温度141℃、终止温度150℃、炒制时间6 min、花椒含水量61%,在此条件下花椒油中的羟基-β-山椒素平均提取率为88.81%,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猪肉、郫县豆瓣为主要原料,色泽、香气、滋味、质地为感官考核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比肉片厚度、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工业化生产的回锅肉口感的影响,确定工业化回锅肉最优的炒制参数。结果表明:肉片厚度4mm、炒制时间150s、温度168℃是工业化自动炒制回锅肉的最佳工艺参数,此时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炒制温度和时间对栀子中栀子苷、绿原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CY640A型炒药机,在投药量一致的条件下,在多种温度下分别炒制栀子,制备不同受热条件的栀子供试品。用HPLC法分别测定各供试品栀子苷和绿原酸的含量,用皮粉法测定各供试品鞣质的含量。结果在180~240℃之间,随着炒制温度升高,时间延长,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鞣质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20℃炒制21min的供试品鞣质含量最高。结论炒制温度和时间对栀子中栀子苷、绿原酸和鞣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此方法为探讨栀子的炮制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茶叶制作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芽叶越嫩,对温度要求越敏感。不同的名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即使同类名茶其工艺过程对温度的要求亦是不同的。随着鲜叶的含水量不同,老嫩程度的不同,以及制作环境温度不同,制茶时对温度的要求也应有相应的变化。然而,目前茶叶机械中除了烘干机有温度显示外,其余对温度的调控基本上停留在看茶做茶,凭经验操作水平。它不利于茶叶制作技术的提高和品质的稳定,因此茶叶,尤其名优茶制作过程有必要逐步向测温控温方向发展。 一、制茶测温仪表的选择 测温原理是基于物体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物体的几何尺寸、颜色、电导率、热电势和辐射强度等等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这  相似文献   

9.
以丹参和甘草为原料,考察甘草添加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丹参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并确定丹参茶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通过正交试验可知丹参茶的较优配方为:甘草添加量5%,炒制温度90℃,炒制时间30 min。本研究所制得的丹参茶香气浓郁,口感良好,茶汤色泽棕黄清亮,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性早熟蟹肉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法将性早熟蟹肉加工成蟹肉松。以感官评价分值作为评价指标,探究腌制时间、蒸煮时间、粉碎次数、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干燥功率、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蟹肉松品质的影响,并选择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干燥功率、炒制时间、炒制温度4个工艺参数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腌制时间6min、蒸煮时间6min、粉碎次数4次、微波干燥功率400W、微波干燥时间4min、炒制时间4min、炒制温度80℃为加工性早熟蟹肉松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蟹肉松水分含量24.5%,蛋白质含量27.6%,脂肪含量13.2%,灰分含量1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确定目标控制限的方法。方法 选取均匀、稳定的标准奶粉样品, 采用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检测蛋白质的含量, 利用三天三平行实验数据计算方法的目标控制限, 并对目标控制限质控图与标准偏差质控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室蛋白质方法目标控制限为质量分数的2.8%, 目标控制限质控图与标准偏差质控图的质控限相接近。结论 通过本文方法建立实验室目标控制限准确可行, 并且操作简便, 为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质量控制图是企业常用来监控产品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 能够及时判断产品生产过程是否出现问题、全产业链是否受控。近年来, 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对于乳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本文介绍了控制图的原理及其判异准则, 分别阐述了控制图在乳粉原料验收、生产过程以及成品检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并利用奶粉标准样品中蛋白质测含量的x ?-s及x ?-R控制图来说明其对乳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为乳品企业改善生产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向勇  高雪飞  董强  李琼 《食品与机械》2023,39(11):116-124
目的:提高食品进入冷冻隧道的速度控制回路和温度控制回路的设定值调整能力。方法:对传送带速度和温度控制回路进行了单独处理,设计用于食品冷冻温度控制的模糊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用于食品传送带滚子转速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用于冷冻隧道温度调节的比例—积分控制器,并采用Takagi-Sugeno模糊控制器来设定温度调节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温度设定点。结果:待冷冻食品的质量流量从650 kg/h增加到700 kg/h、驱动辊的转速从1.62 r/min增加到1.75 r/min时,最终食品温度可快速恢复到约-18℃;食品入口发生+5℃的温度干扰时,模糊控制器动作,从而将食品的出口温度保持在预期值-18℃附近。结论:所设计的控制系统通过选择允许快速响应和相对较低超调的系统参数,可实现输出变量的值不会在设定值附近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4.
汤顺斌 《饮料工业》2006,9(3):36-39
主要介绍了工控机在杀菌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工控机在杀菌工艺过程中的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交叉口样式以及交通信号控制方式的多样性问题,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多种控制方式的主控软件.该软件采用多时段/多相位控制方式,可以根据交叉口的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参数.实际运行验证了该主控软件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交通需求,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可避免过大振荡的张力控制系统的研制方法,在传统张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对控制算法作了改进,并介绍了软硬件的实现方法。该类控制器具有投资低、检测精度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ABB专用变频器为传动控制器,西门子PLC和触摸屏为上位控制单元的交流复卷机电控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在保健品片剂片重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以某企业保健品片剂压片过程中的片重控制为例, 收集压片装量数据, 计算样本标准差, 制作压片装量X-S控制图, 通过分析保健品片剂压片的过程能力指数发现过程异常点, 通过5WHY分析, 找到异常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将措施落实到 HACCP计划中执行。结果 4、5、6、9 h的样本标准差超出控制限, 属于异常现象, 分析找到的原因包括设备供料不及时、过程压力大和员工未按要求清洁等。采取改进措施后, 过程能力级别由Ⅴ级提高到了Ⅱ级, 过程能力指数提高了72%, 产品的不合格率降低。结论 统计过程控制作为压片片重控制的工具, 能够提高保健品片剂生产过程中片中的稳定性和过程能力。本研究可为统计过程控制在保健品片剂片重控制生产外的其他工序或其他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利用灰色预测控制对纺织生产过程中温控系统进行控制.该算法采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系统输出值进行预测,并采用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对控制量进行调整,使输出尽快达到设定值.以工业水浴锅温度控制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使系统较快达到稳定,并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化妆品的防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化妆品生产的防腐控制,介绍了化妆品防腐控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阐述探讨了化妆品的无菌生产及产品中防腐剂的添加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