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成分。方法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薏仁米加工副产物糠中的油溶性成分;以提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GC/MS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50℃、时间4.5 h和CO2流量11 mL/min,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得率17.29%。薏仁米糠油鉴定19种组分,其中油酸甲酯含量最高为50.70%,亚油酸甲酯及其同分异构体超过35%,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0%。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油溶性成分,实验效果良好,油溶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皂化酸解工艺,对斑点叉尾鮰鱼内脏油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并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以K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作为影响因素,脂肪酸酸值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KOH浓度0.22mol/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40min,预测脂肪酸酸值KOH为196.78mg/g,实际脂肪酸值KOH为195.92mg/g,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无患子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运用气相色谱分析无患子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8 h、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无患子种仁油平均提取率为43.31%;无患子种仁油的酸值(KOH)为4.132 mg/g,皂化值(KOH)为190.26 mg/g,碘值(I)为102.36 g/100 g;无患子种仁油主要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63%。  相似文献   

5.
张玲  李雅美  钟罗宝  张钟 《食品科学》2011,32(8):151-154
以云南产夏威夷果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其油脂,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产物的几项重要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夏威夷果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沸程60~90℃的石油醚作为提取剂、液料比16:1(mL/g)、提取时间6h,可得油脂最大提取率为72.83%;对油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相对密度(20℃)为0.9108、折射率1.4661、酸价1.603mg KOH/g、碘价79g I2/100g、皂化值为198.22mg KOH/g;并采用GC-MS法检测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夏威夷果油脂的性质稳定,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使用正己烷作溶剂,对AV值为35.36 mgKOH/g的小米糠浸出提取小米糠油,采用尿素包合的方法纯化小米糠油中亚油酸,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尿素与脂肪酸比值(g/g)为5∶1、包合温度为-8.44℃、包合时间为20.82 h,亚油酸得率为76.56%。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薏米糠油酸值,提高其品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薏米糠油的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并研究了精炼薏米糠油的活性。结果表明:薏米糠油碱炼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超量碱0.21%、碱炼时间33 min、碱液质量分数26.58%、碱炼温度5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薏米糠油酸值(KOH)从45.9 mg/g降到0.59 mg/g;精炼薏米糠油在质量浓度0.75~12 mg/m L范围内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表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IC_(50)为2 mg/m L;同时精炼薏米糠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_(50)为6.36 mg/m L,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美白、抗氧化功效。精炼薏米糠油是一种高品质、高生物活性的天然植物油,有望开发为功能性油脂产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南极磷虾脂质的亚临界丁烷提取工艺。测定了南极磷虾脂质的酸值、过氧化值、氟含量、生育酚含量、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及磷脂种类组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亚临界丁烷提取南极磷虾脂质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动态提取时间120 min(单次提取时间30min、提取4次)、提取压力1.0 MPa、提取温度40℃;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南极磷虾脂质提取率为21.39%;提取的南极磷虾脂质的酸值(KOH)10.6 mg/g,过氧化值3.01 meq/kg,虾青素含量248.4mg/kg,生育酚含量67.7 mg/kg,磷脂含量28.68%,其中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占71.20%;磷脂酰胆碱中脂肪酸组成与甘三酯的基本一致,但磷脂酰胆碱中EPA和DHA含量明显高于甘三酯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甜瓜籽利用率,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提取甜瓜籽油,以甜瓜籽油得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甜瓜籽油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提取的甜瓜籽油理化指标、总酚含量、甾醇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甜瓜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7.7、超声温度43℃、超声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甜瓜籽油得率为25.64%,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0.66%;制备的甜瓜籽油酸值(KOH)为0.52 mg/g,过氧化值为0.00 mmol/kg,碘值(I)为133.38 g/100 g,总酚含量为8.72 mg/100 g;甜瓜籽油中共检出5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为66.68%,共检出7种甾醇,总含量达306.10 mg/100 g,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为138.60 mg/100 g。甜瓜籽油营养价值较高,可作为食用油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亚临界丁烷提取微拟球藻脂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微拟球藻脂质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并测定了微拟球藻脂质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磷脂含量、脂肪组成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单次提取时间40 min、提取4次、提取温度45℃、料液比1∶8,在此条件下微拟球藻脂质提取率为41. 55%;提取的微拟球藻脂质呈深绿色油性糊状,其酸价(KOH) 20. 4 mg/g,过氧化值0. 001 g/100 g,碘值(I) 86. 0g/100 g,磷脂含量107. 28 mg/g;微拟球藻脂质中总脂肪含量为40. 22%,脂肪酸组成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EPA含量为7. 21%。  相似文献   

11.
吴雨  张淑蓉  钟宁  彭佳莹  钟耕 《食品科学》2014,35(19):77-8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考察米糠水分含量、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对米糠中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的影响和储藏30 d后酸值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工艺参数,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料层厚度为1 cm时,米糠最佳微波处理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8%、微波时间90 s、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后米糠中的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为1.9%,小于最大允许值5%,并在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储藏30 d后,脂肪酸值为17.5 mg KOH/g,远小于空白组中212.0 mg KOH/g的脂肪酸值。同时,对微波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米糠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影响较小。微波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米糠稳定性,有利于米糠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重庆糯小米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经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工艺参数,考察米糠水分含量、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对小米米糠贮藏6 周酸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料层厚度为1 cm时,小米米糠稳定化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7%、微波功率600 W、处理时间90 s。此条件下,样品37 ℃贮藏6 周后,脂肪酸值为21.40 mg KOH/g,远小于空白组的171.00 mg KOH/g。通过响应面优化工艺设计获得超声波辅助重庆糯小米米糠脱脂的最佳工艺,研究脱脂温度、脱脂时间、料液比对小米米糠脱脂率的影响,得出小米米糠脱脂工艺的最佳组合为:脱脂温度59 ℃、脱脂时间17 min、料液比1∶2.5(g/mL)、超声功率60 W。在此条件下进行小米米糠的脱脂,其脱脂率为90.89%,有较好的脱脂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小米谷糠前处理方式和新鲜程度对小米谷糠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选取最适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小米谷糠油提取工艺,并分析了小米谷糠油脂主要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选用新鲜小米谷糠,经过温度为121 ℃红外加热15 min处理;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最佳提取溶剂,浸提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6.5 g/mL、浸提温度为56 ℃,在此条件下小米谷糠油提取率为78.57%;各因素对小米谷糠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的顺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该条件下提取的小米谷糠油酸值、过氧化值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2018)米糠油的指标;小米谷糠油的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58%,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2.31%。本研究提出的超声辅助无水乙醇提取小米谷糠油工艺路线是可行的,可为小米谷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 次、料液比1∶2.5(g/m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为93.12%,脱酸得油率为83.23%;牡丹籽油的酸值由10.18 mg KOH/g降到0.70 mg KOH/g,仍然保持牡丹籽油特有的清香味,达到后续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牡丹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茂君  李静 《食品科学》2014,35(14):53-57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牡丹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制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牡丹籽油的脂肪酸
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强0.5 MPa、每次萃取30 min、
萃取3 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达24.16 %。所得牡丹籽油共鉴定出12 种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45.412 2%)、
亚油酸(38.119 9%)、棕榈酸(11.124 6%)和硬脂酸(3.648 9%)。其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0.901 3、折光指数
1.474 2、酸值3.25 mg KOH/g、碘值175 g I2/100 g、皂化值176 mg KOH/g、过氧化值1.48 meq/kg。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技术从小米细糠中提取小米糠油。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出油率的影响,以及压力、温度对精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流量50kg/h的萃取条件下小米糠粗油的出油率可达19.69%。在精馏柱压力10MPa、4个精馏柱温度分别为40、45、50、55℃条件下,对粗油进行精馏得到小米糠精油。通过检测,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小米糠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有高达67.8%的亚油酸,且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市售小米糠油。  相似文献   

17.
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龙  邓泽元  胡蒋宁  李静  范亚苇 《食品科学》2015,36(23):111-115
本研究通过测定精炼过程不同阶段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精炼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茶油的酸值最高,为0.746 mg/g,碱炼油的酸值最低,仅为0.037 mg/g,碱炼过程酸值降低最多达95.04%。水洗脱水油的过氧化值最高,达5.81 meq/kg,脱臭油的过氧化值最低,仅2.22 meq/kg,整个过程过氧化值降低率为61.79%。从毛茶油到精炼油的加工过程中,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含量变化均呈递减趋势。毛茶油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为54.698 5 μg/g、251.337 0、136.680 0 mg/kg,而脱臭油含量分别为25.134 1 μg/g、101.301 0、89.140 0 mg/kg。在精炼过程中脂肪酸种类和比例都有一定的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0.188%,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比例分别增加0.029%和0.089%。精炼可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使油茶籽油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但同时也造成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等活性成分的损失。因此应该提倡适度精炼以达到安全与营养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