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合成以亚甲基桥连接的芳烃齐聚物,进一步热处理制取可纺性中间相沥青,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均四甲苯亚甲基齐聚物的组成结构及其衍生中间相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齐聚物的收率和软化点先提高,后降低。过高的反应温度使齐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和杂原子含量增加,不利于在进一步热处理时制取高光学各向异性的优质可纺性中间相沥青;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齐聚物的平均聚合度缓慢  相似文献   

2.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通过三聚甲醛/对甲苯磺酸交联合成以亚甲基相连接的齐聚芳烃,进一步热处理制备了可纺性中间相沥青。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均四甲苯亚甲基齐聚物的组成结构及其衍生中间相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际剂用量的增加,所得齐聚物的收率和软化点升高,平均聚合度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由此造成齐聚物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光学各向异性等色区域变小,软化点升高,可纺性变差,其原因在于高交联剂用量引起的齐聚物  相似文献   

3.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通过三聚甲醛/对甲苯磺酸交联合成以亚甲基相连接的齐聚芳烃,进一步热处理制备了可纺性中间相沥青。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均四甲苯亚甲基齐聚物的组成结构及其衍生中间相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所得齐聚物的收率和软化点升高,平均聚合度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由此造成齐聚物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光学各向异性等色区域变小,软化点升高,可纺性变差,其原因在于高交联剂用量引起的齐聚物的分子量变大和杂原子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均四甲苯合成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三聚甲醛为交联剂,在质子酸催化作用下合成以亚甲基桥连接的齐聚芳烃化合物,在本工艺条件下主要形成二、三、四聚体。炭化结果表明,均四甲苯齐聚物可在较低温度下转化成完全各向异性的中间相沥青。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石油催化裂化副产物轻柴油经抽提所得的重组分(三线芳烃)为原料,用三氯化铝改性成固体沥青。研究了催化改性条件对沥青收率的影响,改性条件及炭化条件对改性沥青中间相转化行为及所得中间相沥青可溶性的影响。制得了具有很高可溶性(吡啶可溶物达70%)的中间相沥青(100%光学各向异性区),它们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可纺性。  相似文献   

6.
添加炭黑对催化裂化渣油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流化催化裂化石油渣油为原料了炭黑添加量、热缩聚工艺条件等对中间相微球形成及转化影响发现无论炭黑添加与否,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中间相沥青的收率降低,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收率增 同一热处理条件,炭黑添加量的提高有使中间相微球直径减小,数目增多,分布均匀的趋势。添加炭黑促进了中间相微球的形成,阻止了微球间的融并。通过控制炭黑的添另量,并辅以热处理条件的优化,可以控制中间相微球的形态和数量,得到所需的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化学气相沉积法SiC连续纤维用的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炭芯),由FCC油浆300~400℃馏分调制了可纺中间相沥青.FCC油浆300~400℃馏分形成中间相的特征反应,是芳环脱自由基缩合形成大平面分子结构的齐聚反应,而加压齐聚反应获得的呈粗纤维状大域融并结构、100%光学各向异性的可溶性中间相沥青,是制备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的优质前驱体.详述了齐聚反应的机理及中间相形成过程的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制化学气相沉积法SiC连续纤维用的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炭芯),由FCC油浆300~400℃馏分调制了可纺中间相沥青.FCC油浆300~400℃馏分形成中间相的特征反应,是芳环脱自由基缩合形成大平面分子结构的齐聚反应,而加压齐聚反应获得的呈粗纤维状大域融并结构、100%光学各向异性的可溶性中间相沥青,是制备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的优质前驱体.详述了齐聚反应的机理及中间相形成过程的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化学气相沉积法 Si C连续纤维用的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 (炭芯 ) ,由 FCC油浆 3 0 0~ 4 0 0℃馏分调制了可纺中间相沥青。FCC油浆 3 0 0~ 4 0 0℃馏分形成中间相的特征反应 ,是芳环脱自由基缩合形成大平面分子结构的齐聚反应 ,而加压齐聚反应获得的呈粗纤维状大域融并结构、 1 0 0 %光学各向异性的可溶性中间相沥青 ,是制备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的优质前驱体。详述了齐聚反应的机理及中间相形成过程的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某炼油厂的精制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采用直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重点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反应时间对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中间相含量等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40℃、反应压力为4 MPa、高压反应6 h且常压反应1 h时,所得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为297℃,中间相含量为95%,满足纺丝用中间相沥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富芳烃重馏分油(FCCDO)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共炭化反应得到可纺中间相沥青并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借助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氢核磁共振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PEG添加量对中间相沥青结构组成及碳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共炭化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随着PEG添加量增加,所得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降低,收率增加,分子中烷烃结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产物沥青的光学组织由中间相充分发展的广域流线型转化为小域流线型,最后转化为两相(中间相和各向同性相)共存的混合沥青。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多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EG添加量(w)为5%时可制备出直径为11.4 μm、拉伸强度最高可达2.4 GPa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热固性大直径中间青纤维,在高于软化点20度和不同恒温时间的条件下,对纺制的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进行氧化(不熔化)处理,由于稠环芳烃的次甲基发生氧化而形成C=0键合的大分子,以及氧化构成的醚型交联键C-O-C的大分子的存,使中间相沥青纤维不熔化,笔者初步考察了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和扩散控制在常压和加压齐聚反应所得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氧化过程中的作用,O,C,H在氧化过程中的变化,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得到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常压齐聚反应后中间相沥青纤维的化学反应速度低于加压齐聚反应中中间相沥青纤维的,即加压齐聚反应的中间相沥青的反应活性高于常压齐聚反应的中间相沥 青。  相似文献   

13.
煤焦油和石油渣油共炭化制备针状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焦油和石油渣油配比4/1的沥青,在压力1.6MPa、温度为480℃下焦化,可生成针状各向异性的组织结构。在共炭化反应到260min,即中间相区域形成之后,通过减小压力以提高其取向性。所得针状焦的针状组织的单一轴向取向性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间相沥青是制备新型碳材料的优良前躯体,其品质与原料的结构性质密切相关。采用减压蒸馏工艺对富芳烃油进行馏分切割预处理,得到不同结构组成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热处理制备中间相沥青。对原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偏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等研究手段对产品的微观结构、分子结构和微晶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原料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结构组成是影响中间相品质的重要因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环烷结构含量高的原料有利于形成各向异性结构含量高、软化点低、微晶结构有序的中间相沥青。  相似文献   

15.
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催化合成对甲基苯甲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薛冰  陈兴权  赵天生 《石油化工》2004,33(11):1032-1035
使用KOH/AC催化剂,考察了对甲基苯酚与碳酸二甲酯气固相催化合成对甲基苯甲醚的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除内、外扩散效应以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对甲基苯甲醚的收率逐渐升高,但过高的温度会引起碳酸二甲酯分解,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07 K;改变反应压力,对甲基苯甲醚收率变化不明显;当空速为1 845 h-1,n(碳酸二甲酯)/n(对甲基苯酚)为1.5/1时,有利于对甲基苯甲醚的生成,其收率和空时收率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一系列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混合溶剂对聚合石油沥青分别进行抽提,获得的四个组分用热台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是典型的新中间相组分,它们在熔融后直接转化成各向异性的中间相熔并体,而不是经过中间相小球的生成、长大、熔并这个通常的过程。热台显微镜试验同时证明,中间相的形成过程以一个物理过程作为控制步骤。对四个新中间相组分还进行了热重、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加热温度为700℃时,失重量范围在16.7~34.0m%之间,且它们的分子量分布仅略微不同。不同溶解度参数δ抽出的新中间相组分的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如δ增大时,H/C原子比减小,分子量增高、软化点提高、失重量减少,芳香性增加等。由软化点数据和可纺性测试证明了将新中间相沥青纺制成高性能沥青碳纤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对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LDMCF)的高温热处理,以及LDMCF与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在不同氧化条件下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和氧化恒温时间的增加(氧化恒温时间最长达8h),LDMCF的d002和电阻率(ρ)减小,LC002,取向度,g因子和力学性能相应提高,LDMCF从乱层碳结构逐渐过渡到石墨微晶结构。在相同热处理温度(HTT)和氧化条件下,两种LDMCF具有不同的d002,Lc002,取向度,g因子,ρ和力学性能。其间的差异与常压和加压制备LDMCF的前驱体中间相沥青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CVD法SiC连续纤维用的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笔者考察了两种纺丝用中间相沥青的流变性、表观粘度以及粘流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剪切速率是控制中间相沥青熔纺的重要参数;宽的低粘平稳流动区域的温度范围及低的粘流活化能对纺制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都是必要的条件.加压齐聚反应所得4#中间相沥青的流变性能优于常压反应的3#中间相沥青.  相似文献   

19.
《石油沥青》2001,15(1)
目前碳纤维主要分为聚丙烯腈基和沥青基碳纤维 ,后者是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的各向异性碳纤维。研究了土耳其 Raman- Dincer原油用减压蒸馏过程生产的沥青制造碳纤维的可行性。减压蒸馏是在较高温度 ( 380~ 430℃ )和短操作时间 ( 1 h)下进行 ,对生产碳纤维的原料沥青非常有效 ,可显著提高沥青的芳烃性、降低 H/C原子比、提高软化点 (达到 2 50℃ ) ,沥青产率为 1 7% ,改善沥青可纺性 ,可生产出直径小于 1 5μm的细纤维 ,经空气氧化稳定处理 ,所得碳纤维成本低 ,说明减压蒸馏过程是制造碳纤维用的高产率和高性能沥青的简单和经济的方法 ,也…  相似文献   

20.
添加三线芳烃齐聚物对石油沥青成焦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三线芳烃经ZrO2/SO4^-2固体超酸催化改性所得齐聚物的常压成焦性能及其不同齐聚物添加量对一种石油沥青成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线芳烃齐物焦具有较好的偏光显微形态和较低的焦收率,而石油沥青具有较高的收率和较关的偏光显微形态。比较合适的混合物人有两者的优点。三线芳烃齐聚物是一种制备优质焦的较好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