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矮塔斜拉桥一般采用环氧握裹式对拉索整体抗滑,但该装置无法实现单根钢绞线抗滑和单根换索,提出采用交叉抗滑键抗滑装置,研究该装置在矮塔斜拉桥中的应用。通过有限元分析、抗滑力试验、疲劳寿命、布置形式研究可知,抗滑键能够可靠地握裹住钢绞线、具有足够的抗滑能力及良好的抗疲劳性,采用交叉布置形式,解决了单根钢绞线抗滑和单根换索难题。根据交叉抗滑键模拟张拉工艺试验总结、完善其张拉工艺,并在山西临汾汾河桥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斜拉桥中采用塔上鞍座锚固的钢绞线拉索在金属分丝管道内受到摩阻效应的影响而具有抗滑锚固性能。分析斜拉索钢绞线单侧布置抗滑键进行锁定、抗滑键双向交叉布置的型式实现拉索整体抗滑锚固构造的传力机理,同时提出斜拉索基于超张负摩阻锁紧抗滑键的作用原理及施工工艺。且考虑到有个别分丝管在施工中难免会变形或堵塞,造成钢绞线不能穿孔而形成质量事故,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在原有的分丝管中增加备用管道是比较简单的有效方法,也可作为今后桥梁加固所需的备用管道。  相似文献   

3.
斜拉桥中采用塔上鞍座锚固的钢绞线拉索在金属分丝管道内受到摩阻效应的影响而具有抗滑锚固性能。分析斜拉索钢绞线单侧布置抗滑键锁定、抗滑键双向交叉布置的型式,实现拉索整体抗滑锚固构造的传力机理,提出斜拉索基于超张负摩阻锁紧抗滑键的作用原理及施工工艺。且考虑到个别分丝管在施工中难免会变形或堵塞,造成钢绞线不能穿孔而形成质量事故,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在原有分丝管中增加备用管道是比较简单的有效方法,也可作为今后桥梁加固所需的备用管道。  相似文献   

4.
矮塔斜拉桥一般采用圆管型分丝管索鞍,在实现对拉索的单根抗滑和单根抽换的功能时采用抗滑键交叉抗滑锚固的结构形式。但在拉索单侧不平衡力较高时,抗滑键交叉的排布无法满足单侧不平衡力较大的工况,提出单侧双向抗滑可换式锚固体系,以台湾小半天矮塔斜拉桥工程为背景,研究该锚固体系在矮塔斜拉桥中的应用。通过有限元分析,实物模拟试验、索鞍抗滑力试验、节段模型试验、换索试验等进行验证,解决了在拉索单侧不平衡力的工况下,拉索的单根抗滑和单根抽换难题,并在台湾小半天桥中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5.
漳州战备大桥系国内首次采用的矮塔部分斜拉索桥。主塔上部设有内外钢管的圆弧形索鞍,两侧斜拉索出口处设抗滑锚具。斜拉索穿过内钢管对称锚固于梁体。索鞍处外包裹PE镀锌钢绞线为裸露,待施工完毕,内管和抗滑锚具内灌注环氧水泥砂浆。张拉施工采用两端对称同步张拉。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限元分析与索塔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三官汉江公路矮塔斜拉桥索的塔锚固区进行受力分析及验证索塔锚固区带单侧双向抗滑装置的静载抗滑性能研究,通过试验模拟实桥运营阶段的单根钢绞线换索过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索塔锚固区结构受力安全、索塔锚固区抗滑构造及单根钢绞线换索工艺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环氧砂浆握裹斜拉索锚头时,所需钢绞线粘结长度的计算和张拉试验,验证了环氧砂浆对钢绞线的握裹力,对锚具的粘结力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8.
泸州市渡改桥工程九支大桥主桥为(117+225+117) 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部分斜拉,采用塔梁固结、墩梁分离体系。主梁采用单箱三室断面,采用悬臂浇筑施工;索塔为单柱式花瓣造型;斜拉索为单索面双排索,采用扇形布置,斜拉索梁端采用齿块锚固于主梁箱室内,塔端采用分丝管式索鞍,索塔设置抗滑装置。主墩为花瓶造型的双箱空心薄壁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文章重点介绍主桥结构设计及相关计算。  相似文献   

9.
拉萨市纳金大桥主桥为跨径(70+117+117+70)m的三塔矮塔斜拉桥。为对该桥小半径(分丝管半径为2.5m)大索力(斜拉索在索鞍段的最大径向均布荷载为2372kN/m)鞍座所在桥塔节段的性能进行研究,采用ANSYS建立1/4桥塔节段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分析并制作该部分桥塔足尺模型进行试验,测试结构应力、斜拉索与索鞍之间的摩阻力、锚固装置内的环氧砂浆对斜拉索的握裹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桥塔采用小半径分丝管是安全可靠的,同时索鞍的摩擦阻力和抗滑力均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对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的总结,提出严格控制转向鞍的加工及定位精度、保证混凝土浇注的密实性、主梁施工时保证两侧对称同步施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确定摩阻系数,是进行重力锚尺寸及型式设计、抗滑稳定验算的前提,目前交通行业尚无相关标准来规范重力式锚碇摩阻系数试验及取值方法。本文参照其它行业规程,阐述了摩阻系数试验程序,提出采用抗剪断、抗剪、单点摩擦试验来综合确定重力式锚碇摩阻系数,并给出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福建樟洲战备桥和兰州小西湖黄河大桥为例介绍了OVMAT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的研制过程。采用分丝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原拉索体系索鞍及抗滑锚存在的不足,结合矮塔斜拉的特点对梁端锚具进行优化设计,并很好的解决了拉索的防腐防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斜拉索在塔柱上的锚固区是将斜拉桥拉索承担的上部结构自重和外荷载传递到主塔的重要结构。确保斜拉索与主塔的锚固区的安全至关重要,也是斜拉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珠江黄埔大桥为依托,简要介绍了大桥索塔锚固区足尺节段模型试验的方案、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得出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荷载等重要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将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抚州赣东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异型结构斜拉桥,斜拉桥索塔交汇处的锚固区部位受力非常复杂。为掌握双索面独塔斜拉桥结构复杂区域的受力情况,本文首先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的整体有限元模型,计算桥梁在不同荷载工况下桥塔的受力状态,然后选取索塔受力最不利的工况,应用子模型法,建立索塔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索塔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索塔交汇处的锚固区部位总体满足受力要求,但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比较严重,设计中应引起重视,建议通过适当的增加配筋解决应力集中现象,确保局部构造设计安全合理。索塔局部受力分析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对同类桥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长海 《山西建筑》2010,36(29):308-309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大跨度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索塔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塔斜拉桥的拉索一般均是相对于主塔对称布置,在主塔设置锚头或索鞍、主梁内设置锚头进行锚固。主跨跨中为无索区,设计时一般通过在此区域布设预应力钢束来弥补这个缺陷。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斜拉桥拉索跨中转联器的概念,有效的解决了双塔以上斜拉桥无索区的拉力问题,并在呼和浩特市东河跨河桥的设计中,首次采用了两塔柱最外侧拉索连续布置的方式,从而避免了无索区的存在,且大大简化了锚固构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泰州师范学校体育馆菱形平面鞍形索网屋盖结构施工工艺,包括锚夹具设计、边梁立模放线、索孔预埋钢管制作及安装、箱形边梁混凝土浇筑、钢索制作及安装、索网张拉以及屋面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